多级孔COF用于高效质子传导

华南理工杜丽教授团队AFM:多级孔COF用于高效质子传导

【文章信息】

多级孔道的大孔-微孔共价有机框架用于高效质子传导

第一作者:邹文午,蒋国星

通讯作者:杜丽*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研究背景】

将分子质子载体组装成交联网络被广泛用于制备质子导体,但是它们的传导效率和稳定性常常受到损失,并且原因不明。共价有机骨架(COFs)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和良好的稳定性,为探索质子转移过程提供了一个平台。此前,杜丽教授课题组提出通过调控二维COF层间相互作用的策略,解决2D-COF结晶性和稳定性难以得兼的问题,并把该COF用于高温质子传导(Angew. Chem. Int. Ed. 2022, 61, e202208086)。值得注意的是,常规2D-COF中仅存在微孔或者小尺寸的介孔结构,对于传质过程存在着一定影响,基于孔结构调控,提升传质效率可以进一步提升质子传导效率。

【文章简介】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杜丽教授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Hierarchically Macro–Microporous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Efficient Proton Conduction的研究文章。该研究文章提出了一种通过引入自下而上的多级孔结构、传质界面和主客体相互作用来构建稳定质子导体的策略。

在本研究中,选取COF为TpPa-SO3H,其结构上的磺酸基团具有本征可解离质子,有较高的亲水性,且可作为极性位点,与其他极性分子结合。该多级孔COF具有均匀的大孔-微孔结合的结构,用于质子储存和传质。本工作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质子离解能较低的质子型离子液体,并将离子液体锚定在开放孔壁上,以加快质子运动。正如预期的那样,基于此共价有机框架的质子导体(PIL0.5@m-TpPa-SO3H)具有多级孔道,使质子电导率提高到1.02 10-1 S cm-1(90 C,100% RH),并保持了极好的稳定性。此外,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质子传导的“氢键网络”机制。这项工作以有序大孔-微孔结合的策略,为COF基材料制造高性能质子导体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图1. 多级孔道的大孔-微孔共价有机框架用于高效质子传导。


【本文要点】

要点一:较低的质子解离能预测高效质子传导

质子解离能即质子载体解离一个质子所需的能量,常用来表示此材料是否可以作为高效的质子导体。根据先前报道的文献,在湿度条件下,质子(H+)以水合氢离子 (H3O+)的形式存在。可解离质子的数量决定了质子转移的能力,随着湿度的增加,自由质子的迁移行为变为H3O+中质子跳跃。在此项研究之中,我们发现了N-甲基咪唑鎓硫酸氢盐([Mim][H2SO4])这一质子载体,将其负载在TpPa-SO3H COF上,在湿度条件下,复合材料质子解离能明显降低,更加有利于质子解离。

图2. 质子解离能示意图。


要点二:多级孔的存在使得质子电导率增强

多级孔的存在既可以作为主客体化学过程的一个位点,也可以大大提高传质的有效性,对此进行了对照实验进行证明。为了研究上述效应,通过传统的溶剂热法制备了不存在大孔的TpPa-SO3H (命名为 s-COF)作为对照。通过测试100%相对湿度条件下的交流阻抗,得到40到90 C下的质子电导率。结果表明,在90 C下,具有大孔的PIL0.2@m-TpPa-SO3H质子电导率高于相同掺杂量的PIL0.2@s-COF,证明大孔在传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图4. 多级孔m-TpPa-SO3H的制备。


此外,本研究发现,随着离子液体负载量的提升,多级孔COF基材料的质子电导率也逐步提高,最大掺杂量的PIL0.5@m-TpPa-SO3H在100%相对湿度,90 C条件下达到高达1.02 10 1 S cm 1的质子电导率。之后,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发现其具有超过31小时的稳定性。

图4. a)质子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b) PIL0.5@m-TpPa-SO3H 在90 C、100% 相对湿度下的质子电导率耐久性。


要点三: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质子传导机理

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出径向分布函数和配位数,研究了其质子传导的机理。水合氢离子与水分子在磺酸基和离子液体之上形成团簇,发生氢键的形成与断裂,从而构筑质子传导的高速通路。PIL和COF上的磺酸基团共同作用,将对水分子的与水合氢离子所形成的水团簇吸引到最佳距离,并进一步建立密集的氢键网络,这将加速质子传导。

图5. 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径向分布函数与配位数。


要点四:总结

本工作提出了多级孔道工程来提高COF基材料质子传导效率的新策略。本工作在亲水性TpPa-SO3H中设计了一种特殊的大孔-微孔结构,并进一步掺杂了作为质子载体的离子液体,以促进质子传导。结果表明,在90 C,相对湿度为100% 的条件下,PIL0.5@m-TpPa-SO3H质子电导率最高,为1.02 10-1S cm-1。此外,利用大孔COF和微孔COF进行的对照实验,说明了大孔在提高质子传导速率方面的重要性。同时,DFT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较低的质子解离能促进质子迁移,此外由于极性磺酸基与离子液体的作用,沿COF的一维孔壁形成水合层,相互交叠的水层以氢键网络的形式构筑致密的质子传导通路。本文观点的提出,不仅为纳米结构工程合成高效质子导体提供了新的途径,而且将有利于COFs在各个领域进行传质相关的研究。

【文章链接】

Hierarchically Macro–Microporous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Efficient Proton Conduction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213642


【通讯作者简介】

杜丽,华南理工

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9年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曾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解水、锂硫电池、固态电池相关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包括:催化剂、膜电极、电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等关键材料及部件的研发。

近年来,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 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被引用18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

个人主页:

http://www2.scu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92/d3/1f5e985b422a94cbe46c3411ffec/72c66915-5301-4816-8956-9aae4e657ce8.pdf

【第一作者介绍】

邹文午,华南理工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课题方向是“共价有机框架的电化学应用及其机理研究”。迄今为止,围绕该课题方向以第一作者(共同一作)在Adv. Funct. Mater.,J. Power Sources等期刊发表论文

蒋国星,华南理工大学2020级博士研究生。课题方向是“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功能化设计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迄今为止,围绕该课题方向以第一作者(共同一作)在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Chem. Eur. J,Chinese J. Catal.,J. Power Sources等期刊发表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质子   高效   基材   华南理工大学   氢键   孔道   传质   电导率   微孔   结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