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懂了那么多道理,仍然搞不定职场?

酒到酣时,情到浓处,总有朋友醉眼迷离地问我:为什么已经懂了那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搞不定这职场?

是啊,为什么?为什么?

我默然。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在外人看来,我人生顺遂,事业、家庭、亲情、友情俱在囊中。那我的人生算是过好了吗?

算是吧,至少,我从没有为了职场那些事儿夜不能寐。除了性格算是豁达,除了运气实在算好,或许,我真的无意间掌握了一些秘密?


据说到了人生终点,弥留的人们脑中会如同过电影一般,将一生中喜怒哀乐的重要片段加以重现,或许,人生就是一场电影?

有人说,我们就是自己人生的导演。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又总会有出乎意料的情节出现?有人说,其实我们只是个观众,那又为什么,我们总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我想,我们应该是演员吧。大致知道自己的角色,大致知道剧本的走向,但是导演是否能够或者愿意充分调动所有演职人员的才能,配合我们将人生电影呈现得精彩纷呈,我们实在无从把握;待影片杀青终于上映的时候,观众是否买账,是否能够看懂影片内的隐喻,是否发自内心地欣赏甚至狂热,也不是我们能够把握。


我们唯一能做到的,是不断琢磨角色,不断打磨演技,全身心地投入表演而已。


职场,也很像一场电影。真如我们不是导演,我们无法把控行业的走向,无法把控公司的发展,无法把控上司的喜好,无法把控同事的水平,我们唯一能把控的,是自己,仅仅是自己。我们只是一个演员。


我想,我们是可以在每个职场阶段,都树立好学习的标杆,学习高手是如何游刃有余地表现自己;我们是可以仔细地揣摩角色,与自己的特点相衬,塑造出一个独一无二光彩照人的形象;我们是可以用诚字、勤字、巧字、恒字,打动身边那些配戏的伙伴们,打动热爱我们表演的观众们。


那就演好自己。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知道了这么多道理,仍然搞不定这职场?

如果我们把职场比作一场电影,你是否曾经想过,你想要一个什么风格的电影?在这场电影中,你想成为主角?配角?参演嘉宾?还是群众演员?只有先想明白自己向往的角色,才能知道自己需要展示什么样的形象,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得朝着这个角色的要求去努力。


也即是说,在羡慕别人的成功,懊恼自己的无用之前,先要想清楚自己的职场愿景是什么。想明白了,就有奔头了,做事就有劲儿了。




书本和电脑很重要,但是只有书本和电脑是种不出水稻的。——袁隆平

我们都知道,知道和做到是显而易见的两回事。甚至连理论和实践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严丝合缝。


我们知道的那些道理,仅限于知道,就像小时候背不完的公式定理,我们知道结论,但不知道推导的过程。如果我们的思考仅仅停留在表面“了解”的浅层次水平,那断不能对我们的行动产生多么深刻的影响。


我所知道的知道和做到之所以割裂,主要源于三个原因。


坚持只停留于表面的“知道”。

我们都知道想要做成点事儿,做人务必要格局大一点;我们也知道职场糟心事太多,想要讨人喜欢就要减少内耗,情绪最好稳定一点;我们更知道时代变化太快,chatGPT之流横扫天下,想要不被淘汰,学习一定要勤奋进步一定要快……

可问题是,我们知道了,就做到了吗?

实际上我们会为年终奖比隔壁同事少了1000块愤而辞职,碰到领导递过来的担子忍不住就想退缩;我们经常惴惴于今天早会领导一个严厉的眼神,或者为同事不经意的一句话琢磨好久;我们也知道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是上课一小时的痛苦哪里比得上追剧两小时的快乐?


是的,那些道理我们都知道,我们在网易云课堂,得到APP,樊登读书会,荔枝微课等各类知识平台疯狂地记笔记,我们在知乎、公众号、知识直播间看到好的文章和论点就迫不及待收藏起来,感觉自己好像什么都记下了,也学到了。然而没有经过实践验证的“道理”,是经不起推敲的,如同天边飘忽的云朵,倏忽即散。总之,无法内化成你自己血肉的所谓“道理”,真到需要应用的“那一天”,你会发现他们仍然躺在笔记里。


所以,第一个保持知道但做不到的秘诀就是一直把精力放在表面的“知”上,因为在知识爆炸各种信息唾手可得的现在可太容易了,只要你坚持只做容易的“知”,一年两年,五年十年,慢慢地,你深刻思考和果断行动的能力将越来越差,也将越来越难以改变自己。


坚持“快”。

除了死亡,人类希望什么事都要快。现在的年轻人卷得不得了,究其实质,也是社会本身在一路狂飙,毫无理智地要求年轻人快点再快点造成的。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在,要么,快到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爱一个人,要么,就那一点点可怜的爱,还要高效率地分配给好多个人。


就连读书,都一定要快!


我们被自媒体裹挟着不得不强忍着不适去消化那些让我们自惭形秽的信息:什么某某人一年读500本书,什么某某人一天就能看完两三本书,什么某某人开车听书一个月轻松听完上下五千年……


读书本是风雅事,如今却成了用来攀比的社交货币。


如果你向往一个岗位,却总是求而不得,或者如果你在一个职位已经盘亘多年,却迟迟没有升职加薪,你也收藏过无数的非常好的公众号文章,你也自诩看过很多不错的书籍和视频,你觉得自己已经学得很快很努力了,那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现状一直没有改变?


答案也许是:你太快了。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乃是因为经得起时间的打磨,能够流传至今的经典,相对当时汗牛充栋的书籍,想来也是百中选一甚至万中选一,换句话说,没有经过筛选和沉淀的书籍,看再多,也只是看了,那些庞大的所谓知识储备,如果你不能有效地吸收,大多对你的人生无甚帮助,甚至过多的信息源,还会损耗你的精力,打击你的信心,令你迷乱在浅尝辄止的自我满足或自我怀疑中,最终得不偿失。


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更何况很多人都是边工作边学习,每天仅剩的两三个小时还要坚持读书,那就优中选优,精中求精,把精力集中在一点上,反正攥紧拳头肯定比张开五指力量大,这点道理就算不读书,我们也都能明白。


所以,第二个保持知道但做不到的诀窍就是啥事都求快,只管数量不管质量,制造痛苦和焦虑的效果非常好。


坚持“不行动”。

说起最近几年公众号和视频上最火的成长主题,一定少不了时间管理和自律管理。

看了那么多文章和书籍,如果用四个字形容时间管理的精髓,你会说哪四个字?对了,“要事第一”!那如果让你用四个字形容自律管理的灵魂呢?你又会说哪四个字?对了,“目标明确”!如果我再问,你能不能用四个字把二者直接穿透?


难不难?难!

真的很难吗?好像又模模糊糊觉得二者有点关联……

那到底有没有能把时间管理和自律管理穿透的词?

有!

斩钉截铁四个字:马上行动!


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是我们大部分普通人的写照。

上帝关上门,总会开扇窗。我们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几个让我们醍醐灌顶的人,听过几堂让我们豁然开朗的课,遇到几件让我们热血沸腾的事儿。我们当时会觉得“啊哈”,我的人生终于获救了!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激情褪去,一切又开始归于平淡。


想减肥的人,永远知道各种控制体重的方法,然而那些能够变瘦的人,肯定做到了管住嘴和迈开腿;


想变美的人,永远知道无数的变美秘诀,然而那些真能变美的人,肯定是多喝水勤防晒早睡早起心态好的人;

想变富的人,永远知道各种发财“捷径”,然而那些最后变富了的人,肯定做到了勤学习广交友吃得了苦耐得住烦忍得了委屈霸得了蛮。


所以,如果你只想持续保持“知道分子” 的状态,最后一个需要坚持的事儿就是坚决不行动。


大家肯定看出来了,我一直在正话反说。其实,无论你是想在职场游刃有余,,还是想在人生电影中扮演主角,都最好深刻理解并做到一件事儿,那就是:知行合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道理   事儿   公众   精力   角色   书籍   时间   人生   知识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