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国丨Chat GPT 对大学教学的冲击还有待观察丨

伍国丨Chat GPT 对大学教学的冲击还有待观察丨

15学者评“人工智能(AI)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系列第10篇


编者按

赵全胜《海外看世界》主编:

我们邀请了在美国,日本,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15位学者从以下三方面就有关人工智能(AI)的问题展开讨论:


· 人工智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o 俄乌冲突中人工智能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在未来的战争中,人工智能可能扮演的角色及其涉及的伦理问题?

o 基辛格等的《AI时代》认为人工智能未来不可估量。可以将技术问题上升到战略领域吗?

· 人工智能在国家、社会层面的作用

o 人工智能会否产生自己的政治倾向?政治经济是否会受影响?

o 是否会造成大规模的行业变革,减少对人力的依赖(例如无人驾驶)?

· 人工智能(例如ChatGPT)对个体的影响

o 教育会受到什么样的挑战?如何看待学生借助人工智能的帮助来写论文

o 对创新会有什么影响?从围棋AI战胜世界冠军,是否意味着人力会在未来处于下风?

参与本次快评的学者及所在单位:


汪铮 美国西东大学

周方银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刘洪钟 上海外国语大学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

佟德志 天津师范大学

白智立 北京大学

赵宏伟 日本法政大学

黄海涛 南开大学

杨希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伍国 美国阿勒格尼学院

王在邦 太和智库

吴泽映 香港岭南大学

沈丁立 复旦大学

杨水清 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蒋一骁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



【Chat GPT 对大学教学的冲击还有待观察】

伍国

美国阿勒格尼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15学者评“人工智能(AI)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系列第10篇




Chat GPT对美国大学可能造成冲击,因为学生会借助人工智能完成作业已经成了新闻报道的主题,也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但是我对此并不特别担心。

图片源自网络


事实上,美国高教界对维基百科早就有过类似的担忧。在十多年前我入职大学的时候,同事们就经常讨论如何对待维基百科上的信息,多数持否定态度,有的同事禁止学生把维基百科词条当成资料来源征引。我对此倒持有限的开放态度,因为维基百科后来都提供资料来源,学生可以经由维基百科词条下的资料來源部分直接查阅和鉴别更为可靠的资料。在美国,教授和图书馆员都会反复告诫学生,经过同行匿名评审的论文才可看作最可靠和中立的二手资料。因此,对我而言,维基百科词条也可以作为初步了解的第一步,但本身不能作为资料來源,说清楚了这一点,学生也就明白了其有效性和有限性。我自己也参与过几条维基百科词条的增补,在有时需要了解什么不太了解的概念,事件时,也不得不承认维基百科是最快捷的一种方式。


和本质上属于词条注释,提供基本事实的维基百科相比,Chat GPT 的优势在于能提供“观点”。但至少就目前来看,仍处于一种幼稚,简短,而又似是而非的状态。例如,它对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特别是带有价值判断的问题,都会显得想要尽量四平八稳。我用英文问了一个在西方学界较常见的,带有价值判断的争议问题,中国妇女获得解放了吗?发现Chat GPT的回答近乎外交辞令:这个问题很复杂而且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女性在权利,受教育,参与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女性的全面赋权也受到传统文化态度和期待的限制,但是也有女性权利运动,和在其他社会一样,性别平等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可以说,像这样面面俱到,大而化之的回答,只要把关键词替换掉,可以放到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议题上,是一种“万金油” 答案。另外,这个短短三段的回答不仅没有提供知识来源,也没有任何实例,人名,事件来体现所谓“进步”,或者“传统”的阻碍。这样没有学术实质的答案近乎“正确的废话”。在回答“什么是新清史” 这个关于概念和“事实”的问题时,答案出现了明显的错误, 把“新清史”的“新” 描述为从“皇帝和宫廷”转向“社会”,而非史学界公认的对满族特性,“汉化”问题,和“欧亚帝国”等问题的发掘讨论。其回答可以说是失败的,质量远不如中英文两个版本的维基百科对相关词条的注解。在我所做的另一个关于某个旅游目的地的测试查询中,Chat GPT提供的信息也出现了明显的疏漏。

以上是在2023年2月17日,以绍兴为旅游目的地chat GPT上提供的回答,其中出现了像是西塘古镇,东栅和灵隐寺等非绍兴市的景点。


就学生写论文来说,Chat GPT和搜索引擎相比,的确可以就一个“如何做”一个议题提供显得个性化的建议,但仍然显得粗略。防止学生作弊的一个办法是诉诸道德自律,包括我所在的学校采取的,每个学生都必须以签名来承诺自己没有抄袭,以宣誓来担保不作弊的“荣誉准则”(honor code) 制度。另一个办法是技术性的,即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求学生进行的思考和写作不能过于简单,需要具备一定深度和复杂性,有鲜明的论点,而且必须交叉征引多种具体资料。就历史学科而言,对高等级的课程还要求二手材料和原始资料之间的交叉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能说服读者的结论。按照这样的要求,就现在看来,Chat GPT还无法对任意一个议题提供称得上“坚实”的分析和论证,甚至无法提供一个真实的例子,遑论进行引证。就我所见,不少Chat GPT用户已在网上反映其提供的答案每次随机不同,或用英文,简体字,和繁体字提同样的问题得到的答案不同,以及我感觉到的答案过于圆滑空洞,左右逢源,似是而非,甚至完全离谱的问题,使得其可靠性更加成疑。

图片源自网络


文科大学教师不妨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玩一次Chat GPT,因为它毕竟是比较有趣的。这样做能令学生明白,目前的Chat GPT用于消遣尚可,并特别适用于没有实质意义的消闲话题例如“湖南人是不是最能吃辣”之类,但对严肃的学术思考和写作起到的作用极为有限,还可能误导学生,其可靠性和实质性还不如经过多人多次不断积累和充实,注重资料来源的维基百科。


当然,Chat GPT 也会有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空间,未来也有可能在付费的基础上整合学术资源,提供有利于抄袭,或者属于“人工智能代写”的服务。但是我们也应该面对一个现实:对抄袭和寻求代写的人来说,只要有动机,手段从古至今都不缺乏。抄袭和反抄袭本是永恒的共生关系,现代教育体制下师生之间的博弈也是个永恒的话题,不会因为人工智能而改变。教师倒有必要提醒学生,作为道德主体,每个人最终都以自己的行为对自己负责。



本文由海外看世界平台独家首发,文字仅代表作者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清史   波特   大学   词条   人工智能   美国   议题   答案   学生   资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