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累计交易额已超50亿美元!本土新药加速“出海”进行时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统计,截至2月18日,今年国内创新药企已达成了9起license out(授权转让)出海交易,累计首付款高达4.69亿美元,总交易超50亿美元。其中,仅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就有3起国产创新药“出海”授权的交易,涉及石药、恒瑞医药以及和铂医药3家药企。

多家证券研报分析指出,国产创新药出海蓄势待发,License out交易趋于火热,预计2023年将是国内创新药国际化的大年,将有多个产品达成海外授权,多个产品实现海外上市销售。

不到2个月9起海外授权,单笔最高总交易金额达15亿美元

过去一周,医药行业“出海”捷报频传。

2月14日,和铂医药宣布与Cullinan Oncology签订授权及合作协议,授予Cullinan在美国(包括哥伦比亚特区和波多黎各)开发及商业化HBM7008的独家许可权。根据协议,和铂医药将获得2500万美元预付款和最高达6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以及最高近20%销售额百分比的分级特许使用权费。

就在不久之前,石药集团、恒瑞医药也陆续达成了在研新药的海外授权交易。2月13日,石药集团宣布,旗下子公司石药巨石生物与Corbus Pharmaceuticals订立独家授权协议,将SYS6002的海外开发及商业化独家授权给Corbus,根据协议,巨石生物将获得750万美元预付款,1.3亿美元开发及监管里程金,5.55亿美元销售里程金,以及一定比例的销售分成。合同总金额高达6.925亿美元。

同日,恒瑞医药也发布公告称,将公司自主研发的抗肿瘤创新药EZH2(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抑制剂SHR2554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及商业化的独家权利许可给美国Treeline Biosciences公司。据协议条款,恒瑞医药将收取1100万美元的首付款,并有权收取最多6.95亿美元的潜在开发及销售里程碑付款;恒瑞医药亦有权按许可产品在许可区域的年度净销售额计算收取10%-12.5%的销售提成。

截至目前,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根据药企公告不完全梳理发现,2023年以来,共发生了9起国产创新药license out交易,其中,无锡药明生物与GSK达成的许可协议总交易金额达15亿美元,创下今年以来出海授权的最高金额记录。

根据康橙投资数据,2019年以来,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金额和数量爆发式增长。2022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 out交易发生了44起,披露的交易金额达到275.50亿美元,相比2021年交易总额翻倍。交易数量基本稳定,交易总金额却成倍增长,这也意味着,中国创新药出海的质量正在提升。

西南研报分析指出,License out交易趋于火热,交易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交易金额明显上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License out将是国产创新药出海的主流模式。

多款授权产品尚处早期开发阶段,本土新药向“联合出海”转型

“企业发展全球化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自然选择。能为企业带来全球竞争力及获取更多的资源。这几年国产创新药的出海案例,可以用(药物靶点)更新、(研发阶段)更早来形容。”中山大学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宣建伟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中国创新药走出国门,已经从“直接出海”向“借船出海”和“联合出海”转型。2019年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就是典型的直接出海。有了充分的海外临床证据,license-out之时就是获批上市之时。到了2022年,科伦药业与默沙东达成合作时,二者的3次合作创下了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金额的新纪录,也创下了直接授权多款临床前ADC药物的罕见个案。

记者梳理发现,在今年的9起“出海”授权交易中,7起交易所涉的产品均处于早期药物研发阶段。其中,此次恒瑞对外授权的肿瘤药物SHR2554、石药的肿瘤药物SYS6002、和铂医药的肿瘤药物HBM7008、挚盟医药的肝靶向药物CB06、迈威生物的罕见病药物9MW3011均处于1期临床阶段;无锡药明生物对外授权的双特异性抗体以及信诺维对外授权的ADC药物则尚处于临床前阶段。

“在之前,很多创新药企业的出海模式都是自己做成药之后再去卖,从研发到商业化都由自己一手包揽,因为这是它价值最大的体现。但近一两年中,由于中国创新药在本土市场所取得的商业回报比较有限,再去开拓国外的商业渠道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与此同时,新药开发本来就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项目,而一家企业往往有好几条研发管线,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要由一己之力同步推进多款产品的开发、上市、销售也不现实。”宣建伟向记者解释,因此,在早期开发阶段就通过授权合作的方式引入资金、渠道等,提高新药开发的效率同时降低风险,符合当前国内创新药企的现实需求。

在宣建伟看来,中国生物创新药企未来的出路并不在于提供“研发-上市-推广销售”一条龙服务,而在通过研发许可、上市许可、生产许可等分离的模式,节省运营的成本,提升效率,“即充分利用中国本土市场的政策、人才、市场优势,开发能够填补临床空白的药物,再通过授权合作的形式,由比较成熟的商业伙伴共同推进全球范围内的上市-商业化进程,最终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责编:刘玫妍

主编:邱越

校对:杨晓露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新药   美元   人民日报   交易额   中国   本土   客户端   金额   药物   阶段   生物   医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