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长高季来了,到底要不要带孩子测骨龄?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开春进入孩子的长高季,要不要带孩子来测骨龄?测骨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当儿童身体受到包括但不限于内分泌、营养、环境等因素影响时,骨龄会发生变化,表现为显著的提前或者落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黎表示,可通过对儿童骨龄的分析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程度,协助疾病的诊断,预测成年终身高及指导临床内分泌疾病的用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黎

什么是骨龄?

孩子的生长发育有两个年龄,一个是从出生就开始计算的真实年龄,一个就是骨龄。

骨龄是骨骼年龄(bone age 或skeletal age,BA或SA)的简称,在人体骨骼发育的过程中,骨化速度及骨骺与干骺端闭合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转化为时间来直观的表示即为骨龄。

骨骺未闭合的骨龄图,孩子还有很大的生长空间

骨骺完全闭合的骨龄片,已经没有再长高的空间了

如何测量骨龄?

国内外临床上多采用拍摄手腕骨X线片的方法来进行骨骼成熟度的评估。

从理论上来说,人体各部位骨骼的各部分均可用于评估骨骼成熟程度以确定骨龄。常用的包括手腕,膝关节等关节部位。其中手腕部因包含有腕骨、掌骨、指骨加上尺骨和桡骨共29块之多的骨头,并且其内侧籽骨也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标志,评估时易于拍片和防护,利用其判定骨龄优点较多。

骨龄辐射有多少,会不会影响健康?

儿童进行骨龄X光摄片接受到的有效辐射剂量小于0.00012 mSv,相当于低于20分钟生活环境中的自然辐射或乘坐飞机航行2分钟所接受的辐射量。

骨龄可以预测身高吗?

目前常用的成年身高预测方法如下:Bayley Pinneau(BP)法、TW法系列、CHN法、中华05法。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无论哪种身高预测法都存在相当大的误差。

在使用骨龄评估终身高时有一个前提条件:孩子目前的生长发育是在正常范围内,生长速率也没有明显的偏倚。如果孩子本身存在矮小和性早熟等疾病状态,会影响到终身高的准确评测。另外,骨龄越大,越成熟,身高增长的可变因素越少,预测身高越精准。

所以通过骨龄评估身高只能作为参考,毕竟身高增长期间能存在各种干扰因素,比如说先天父母的遗传因素,后天的营养,青春期发育的时间早晚、睡眠,饮食、以及合理的体育锻炼等,都会对身高造成持续的影响。

是不是所有孩子都要测骨龄?

不一定,因人而异。

事实上成年身高是先天与后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没有哪一种方法能充分考虑到所有相关因素而给出足够精确的预测结论,过分夸大骨龄的预测价值是不可取的。

另外,骨骼发育本身就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骨龄进展呈现出非匀速、个体化的特点,单次骨龄只能反应该时点的发育状况,无法完全代表整个生长过程。

当孩子出现这些情况,建议骨龄检测

如果发现孩子身材矮小、怀疑孩子性早熟或出现过度肥胖等情况,建议带孩子来医院尽早检测骨龄。通过骨龄检测的方式,可以帮助诊断某些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生长激素缺乏症等,并进行治疗监测。儿童内分泌专科医生通过预测成年身高(predicting adult height, PAH)评估患者接受身高改善治疗的必要性,或依据PAH调整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案。

孩子多大才可以测骨龄?

同时,由于低年龄段儿童正常骨发育存在较大的变异性,骨龄评估诊断价值有限,一般不推荐在4岁以下儿童常规检测骨龄。对个体生长发育状态的评估应回归于临床表现,即对实际生长速率、性发育进程等过程的监测,而不是单纯依赖于骨龄评价。

为什么不同医生判读的骨龄会相差几个月?

传统的骨龄评估通常是对被测者的手部和腕部进行X光摄片,解读的方法最常用的是G-P图谱法和TW3评分法,还有我国的中华05法。

采用的判读方法不同,加上人体肉眼视觉的生理性差异,不同医生判读骨龄的结果会上下浮动半年左右,判读骨龄的时间也随着每个医生的经验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越复杂的骨龄评分法花费时间越多。

浙大儿院智能“黑科技”骨龄评估系统,更快速更精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进步,卷积神经网络已经应用到骨龄评价,人工智能只需要花零点几秒就找到手掌这20块骨头,然后再花零点几秒通过各骨头的形态计算出各骨头的评分,最后电脑自动计算给出骨龄值。

这种方式把最耗费时间的各骨判读流程缩短了,把原来整体20分钟的诊断时间缩短到5秒以内,同时减少了人体肉眼视觉差异带来的误差。浙大儿院目前采用了自主研发的智能“黑科技”骨龄评估系统,可以更快速更为精准地评定骨龄。

责编:王卓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儿童医院   生长发育   骨骼   骨头   身高   因素   春天   疾病   儿童   孩子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