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因为产科“遇冷”就“一关了之” - 新京报快评

产科既要有应对生育高峰的能力,也要有“几年坐得板凳冷”的定力。
2022年5月10日清晨,产科医生给新生儿称体重。图/新华社
| 罗志华


春节过后,医院各科室的手术量和门诊量都逐渐回升甚至激增,但上升的暖风,并未吹进产科。不仅如此,有报道称,全国各地的产科一同经历着一场“寒冬”——新生儿数量持续减少,产科比以往更少了几声啼哭,显得有些安静。有医院因此缩小产科规模,甚至直接取消产科。

长期以来,产科给人“一卡难建”“一床难求”的印象,但转眼之间,一些产科门诊与病房变得冷冷清清,建卡孕妇锐减,产床大量闲置。变化速度之快,让民众感到惊讶、产科医务人员难以适应、医院也不知如何应对。

从2016年起,“二孩”“三孩”政策先后落地,出生率因此一度被推高。但近年来,初婚年龄不断推迟、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持续走低,导致出生率短时走高之后又一路下滑,出生婴儿从2016年的1786 万人,降至2022 年的956 万人 ,61年来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这是产科由热转冷的主要原因。

对于产科就诊人数的快速变化,医院应对比较困难。前些年扩大规模的产科如今是否要缩小规模,招聘不久的产科医生是否要转岗等,都需尽快给出答案。受经济利益驱动等因素影响,不排除一些医院会采取转岗和缩小规模的方式来应对。

但要看到,医疗资源布局、科室与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仅仅因为专业一时的冷暖、就诊人数一时的波动,就打乱了长远规划。倘若缺乏定力、随波逐流,等到生育率再次走高,产科重新回暖时,医院就会再次处于被动情形。

产科既要有应对生育高峰的能力,也要有“几年坐得板凳冷”的定力。医院不能单纯以营收能力为标准,对科室予以缩小乃至裁撤,在待遇方面对产科还应给予适当倾斜,这也是确保产科人才不会因暂时的清冷而流失。

并且,随着各种生育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人口出生率存在触底反弹的可能性。更要看到,这几年民众的生育意愿不够强烈,与疫情也有很大关系,暂缓要孩子和更喜欢存钱一样,都是为了应对疫情避免收入减少等风险。

当前,疫情形势进一步好转,经济持续恢复,育龄夫妻有了更加确定的预期,未来出生率或将有所改善。到那时,一直保存下来的产科服务实力就会再次发挥作用。

医院要立足长远布局产科,整个医疗系统在构建服务体系时,更要一脉相承,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在产科“一卡难建”“一床难求”时期,很多城市都为此进行了长远规划,针对产科服务和围产期保健,有的地方制定了科学有序的分级诊疗规则。比如,规定普通孕产妇首先应该在基层建卡就诊,高龄、出现并发症或有其他风险因素的孕产妇,则应优先到大医院就诊。

产科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殊为不易,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产科服务能力更加困难,倘若因孕产妇数量减少,导致医院之间出现争抢孕产妇等现象,不仅产科分级诊疗规则会被打破,而且一些基层医疗机构或许会因此取消产科业务。

医院应对产科诊疗数量的快速变化,还应该化被动为主动。在医疗资源紧缺时,医院应着重考虑服务数量,从而让患者能够有地方看病;当医疗资源相对富余时,就应着重考虑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品质。

借产科就诊人数减少之机,来一次产科诊疗服务供给侧改革,如此不仅富余的产科资源能够得到高效利用,而且孕产妇也能获得更优质和更人性化的产科诊疗服务。

撰稿/罗志华(医务工作者)
编辑/徐秋颖
校对/陈荻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产科   出生率   育龄   定力   疫情   基层   数量   规模   医疗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