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超额储蓄”若要消肿,关键还是看预期

最近,有一个新词叫“超额储蓄”,出现的背景是相对于往年,居民新增存款明显增多。据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了6.2万亿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事实上,人们储蓄的热情从去年就持续不断,2022年居民存款就已大幅增长,超额储蓄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

对于超额储蓄的由来,有不少金融专家归纳了成因,既有短期影响也有长期因素。首先,中国人自古以来有存钱传统,再加上三年疫情冲击,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升高,使得居民预防意识和储蓄意愿明显增强。此外,受疫情影响,消费场景的缺失也使得居民消费支出显著低于潜在规模。其次,去年资本市场整体表现不佳,理财产品波动明显增大,两次出现“破净”潮,居民投资更加谨慎,很多人选择赎回投资理财产品增加储蓄。最后,受房地产市场波动影响,居民购房消费不足,潜在的购房配置资金向储蓄转移。

面对数额巨大的超额储蓄,不少人感觉“哪里不对”。光存钱不花钱,经济怎么办?如何释放、应对社会的巨额财富,许多经济学家、企业家建言支招。就拿最近舆论场比较火的几个观点来说,有房企老总公开表示“老百姓拿出存款的三分之一买房装修,中国经济就能恢复”;有专家建议“对50万以上的存款加收高额利息税”,这些言论无一例外在网络上遭到 “炮轰”。更为中肯和宏观的观点是“将当期总收入最大可能地转化为消费和投资”,这又被老百姓理解为“赶紧把存钱变成花钱”,这些观点让网友们明显不高兴:各路专家们怎么就盯着老百姓的钱袋子了。

要理解这种情绪,因为不少普通百姓还缺乏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的踏实感。前两天,上海一位私募经理调侃自己“千万资产还是个穷人家庭”,虽然网民在传播上对这话有曲解的因素,但这个结论让很多网友不光是吐槽还有共鸣,无论钱多钱少,都有不敢任性花的感觉,自然就会增加“广积粮”的权重。

超额储蓄这个资金“堰塞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那么疏通它也就不能单纯鼓励老百姓买买买。因为超额储蓄不等于超额消费,超额储蓄也不会自动转化为消费动能。拉动消费的动能在于消费场景和收入水平。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消费场景的创新活力不断增强,从春节期间闹猛的票房和旅游市场可见一斑,这类报复性消费不用刺激,老百姓也会主动花。

但是真正让财富流动起来,不仅要有良好的消费场景,还要有多元的投资渠道,更要有市场乐观的氛围,也就是对未来收入稳定增长的预测,有这些向好的预期,百姓才更愿意花,更敢于花。

所以对居民的超额存款动心思,需要抓根本——增加居民收入水平。而这其中,民营经济是修复信心、提振经济的关键。众所周知,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民营企业看好预期,敢于投资下注,社会财富会迅速盘活起来,就业岗位增加,从而提高工资率和职工收入的良好预期。民营经济的活力无疑是决定整个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提振民营经济信心的措施迅速出台和落实,破障碍,消阻尼,这是从根本上稳经济、促发展。钱往哪里流,关键看预期,整个经济系统更旺盛地运作起来,消费与存款自然会达到相对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动能   成因   疫情   存款   老百姓   场景   活力   居民   观点   关键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