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夺用户5000万!华为跌倒,小米才是最大赢家?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华为被制裁3年以来,一众手机厂商中,你觉得谁会是最大赢家?


是同样主打高端市场的苹果?还是国产手机中流砥柱小米、OPPO、vivo们?又或者与华为沾亲带故的荣耀?


想必你心中会有一个答案,但真相,或许超乎你的想象。


华为被制裁后,小米以一己之力抢夺了其流失的大半用户,成为最大赢家。


看到这里,花粉们先别急着骂我,因为这话可不是我说的,而是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给出的数据。


按照卢总的说法,是小米豪取5000万华为流失用户。


华为跌倒,最终小米吃饱。


01

小米、苹果,“分食”华为


华为被制裁3年,小米竟是最大赢家?


这样的结果,显然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笔者同样感到难以置信。


在日前的小米投资日活动上,小米卢伟冰给出了一组数据:过去3年,华为公司流出8千万用户,其中小米抢夺了5千万,苹果抢夺了2千万,荣耀抢夺了1千万。


这组略显笼统的数据,却引发了手机圈的一阵热议。


图源:微博


因为一直以来,在大众观念里,如果说“华为跌倒”这四个字需要补全,那么后半句多半该是“苹果吃饱”。


毕竟同为高端手机代表,在华为鼎盛时期,二者几乎包揽了国内高端手机市场。那时候,OPPO、vivo正在乡镇市场大杀四方,小米也还没提出“高端化”战略。


时光并不久远,却令人唏嘘。


仅仅3年时间,华为便从曾经的国产手机第一,沦落到销量排行榜中,只能归于“其它”的地位。


既如此,华为的跌倒,不该是让同为高端市场代表的苹果吃饱?


事实上,苹果也确实吃饱了,只是不像小米“那么饱”。


2020年上半年,华为还以0.1%的微弱优势超越苹果,登顶国内高端手机市场龙头宝座,但在次年,高端市场便几乎已成苹果一人的秀场。


这吃的还不够饱吗?不够,因为小米吃下的更多。


要知道,这世上不仅仅有高端手机,还有中低端手机,而小米所吃下的,大概便是这些中低端手机用户。


或许有人会说,小米去年手机销量都跌到国内第五了,还搁这儿吹呢?


这还真不是吹。因为同手机分高、中、低端一样,市场也分国内、国外。


2022年,小米在国内市场以3800万台左右的手机销量位列第五,但在全球市场,小米出货量却达到了1.53亿部,仅次于三星的2.8亿部和苹果的2.32亿部,市占率位于全球第三。


图源:小米公司官方微博


在此之前,华为在海外市场也曾有着良好表现,而受制裁后,小米则成为了海外市场表现最好的国产手机,没有之一。


如此说来,小米抢夺华为5000万流失用户,倒也不算夸大。


毕竟在被制裁后,华为用户流失是铁一般的事实,而站在整个国产手机行业来看,这部分流失用户流向小米,总比流向苹果、三星要好,不是么?


毕竟真正“干翻友商”的不是小米,而是“制裁”。


02

小米“高端化”之路


在这场用户抢夺战中,与其讨论小米、苹果谁获利更大,不如看看国产手机距离苹果还有多少远更加实际。


毕竟在2022年的全球手机市场,苹果自己便鲸吞了85%的利润。


注意,这是全球市场的利润,而非某一国。


如此惊人数据,颇有“天下利润共十斗,苹果独占八斗,三星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的意味。


图源:微博


这也代表着,除苹果外,包括华为、小米等在内的所有手机厂商,几乎都是在争夺苹果所吃剩下的汤汤水水罢了。


这样的说法或许不太好听,却是如今手机市场的一个事实。


所以你可以看到,即便小米在华为跌倒后抢夺了5000万用户,但无论规模还是利润,与苹果都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


造成这种差异的核心原因,还在于“高端化”。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在2019年,也就是华为正式被漂亮国制裁的那一年,小米开启了自己的高端化之路。


2019年1月,小米召开 Redmi 品牌独立发布会,正式将“红米”与“小米”品牌分割开。


图源:小米官网


雷军也在微博上宣布了这一消息,并称红米Redmi专注极致性价比,主攻电商市场,小米则专注中高端和新零售。


这场小米与红米的分割,可以认为是小米冲击高端化的开始。但高端化战略的正式实施,则是在2020年2月,小米10系列的推出。


作为小米冲击高端化的首款产品,小米10首次将价格上探到了3999元起的价位段,强调手机性能。之后的小米11、小米12则分别从工艺设计、实际体验上入手来寻求突破。


2022年,小米正式明确“高端之路是小米发展的生死之战”,雷军更是喊出了“全面对标iPhone的口号”。


而从小米系列手机迭代来看,小米似乎也确实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高端化道路。


从“强调性能领先”到“重视体验优先”,小米终于悟到了,高端机不仅仅是堆料就可以的,更要对使用体验、口碑负责。


图源:雷军微博


今年1月份,雷军和小米集团新任总裁卢伟冰在微博上共同转发了一则新闻,“小米蝉联中国智能手机市场4000~6000元价位段国产高端第一。”


尽管这个高端第一有着诸多限制条件,但总的来说,第一始终是第一,在某些程度上也代表了实力。


小米到今天的高端化之路,打个及格分大概并不过分。


03

华为、小米,“造车”相逢


尽管小米在坚持冲击高端化,但不得不说,整个手机行业遇冷已是既定事实。国内市场,小米市场份额也从此前的第三滑落至第五。


另一面,华为手机业务同样在泥潭中挣扎。


于是,在小米抢夺华为5000万流失用户后,这两位国产手机行业大拿,又再次在另一领域相逢,那就是智能汽车行业。


华为在“造车”上的能力有目共睹,其深度赋能的问界品牌,在上市9个月的时间内,便收获了7.5万辆订单,一度力压蔚来、小鹏,挤进造车新势力销量前三,可谓大名鼎鼎。


图源:AITO汽车官网


尽管华为始终坚称“不造车”,但对于外界而言,“问界”就代表着“华为汽车”。


日前,华为车BU所发生的一场人事变动,也使得“造车派”余承东上位,独揽华为智能车业务大权。


无论未来华为是否亲自下场造车,华为在“造车”这一领域,都已是老将一枚。


另一方面,小米为追求除手机业务外的第二增长曲线,也早已踏入了造车的浪潮。


2021年3月,小米造车项目正式立项,首期便豪掷100亿元人民币,计划10年共投资100亿美元。


如此大手笔,足见小米对造车业务的重视。


当时,雷军直言,“愿意压上所有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而今天,小米汽车已经在各地开始测试,研发团队人数更是达到了超2300人。


图源:【生生不息】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


在接近半年的时间里,已经扩张超1800人。


此外,随着2024年的预计量产时间越来越近,各种汽车“谍照”、供应商泄密事件等也让小米汽车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


毫无疑问,待小米汽车正式落地之时,将会在智能汽车市场再次掀起一场风雨。


那时,华为与小米,也再次站在了同一角力的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三星   华为   小米   用户   销量   赢家   手机市场   国产手机   苹果   手机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