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我们到底在修行什么?需要如何去修行?

可肯定的是,几乎所有人都是认为自己的生活是不完美的,因为这个世界上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十全十美的事物和生活。

有些人会隐藏这些不满意的情绪的形迹,他们认为,大家各过各的日子,冷暖自知就行了;

有些人会刻意放大和暴露这种不如意的失落与愤怒,他们渴求,外界能给他们更多的抚慰与呼应,同气相求才更好;

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默默地忍受和舍弃,他们觉得,世界太大,生活太复杂,没必要什么都抓住,守住自己能守住的一亩三分地便是极好的了。

所以,殊途同归之后,我们会听到很多类似于“要学会欣赏生活残缺的美”、“活在当下”、“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等诸多模棱两可的鸡汤言论。

实际上,人生的本质是由弱到强直至凋落的一个抛物线的过程,我们是需要在不同阶段去修正、完善自我的,让我们的人生抛物线顶端更高、跨度更广,该历经的困难、该渡的劫,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避免不了的,所不同的是,有些人通关成功了,有些人却因此停滞不前了。

那么,人生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它呢?从动态的过程来看,我觉得人生是一场修行,只是很多人并不明白要修行什么,怎么去修行而已!

很多人眼中操蛋的人生

最近,戴局长、陈区长的事情为什么在舆论上引发了轩然大波,因为很多人觉得这种生活太操蛋,颠覆了他们的正常认知,扩大了他们内心不公和不满的情绪,加剧了广大失意者和普通人的失落感。

为什么这些“达官贵人”就这么会玩呢?为什么权色交易可以荒唐如斯呢?为什么时下艰难这些人却可以如此声色犬马呢?为什么可以制约大多数人的道德和纪律,他们却敢如此罔顾呢?

但其实,类似于戴局长、陈局长的事情自古以来就不是什么新闻,比比皆是,屡禁不止。

大家没有必要这么愤怒,因为生活本身就是这么“操蛋”。

什么是社会?社会是就是人类关系的总和。大家仔细去思考一下,我们所谓的生活是不是一直在经营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自我关系、血脉关系、夫妻关系、亲戚关系、工作关系、合作关系、敌对关系……这些东西便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

举例说明一下吧。比如我们想活得更满意和满足一些,这其实就是在内心的自我在协调关系;比如我们要孝敬父母、培养子女,其实就是在经营自己的血脉关系;比如我们寻找伴侣,其实就是在经营和完成夫妻关系的内涵……送孩子读书是不是在经营与学校、老师的关系?进医院看病是不是和医院、医师完成一段配合关系?工作的本质是不是在处理与公司、领导、同事和客户的关系?做生意在本质上是不是在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克服困难是不是处理清除一些敌对关系?

既然生活的本质是处理社会关系,那么就会牵涉到两个概念“强相关关系”“弱相关关系”也正是因为每一个人在某一种社会关系的相关性上有强弱之分,导致了在生活之中的具体事物上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公平。

比如戴局长,年纪轻轻就能身居高位,这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公平吗?但是,大家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很多和戴局长年纪相当、能力相似的年轻人没办法这么拉风呢?其实就是戴局长和她的环境相关性更强一点。她家境殷实、背景深厚、年轻貌美,行为和思想上也“放得开”,自然会更受领导青睐的。

我们与生活和环境是强相关的关系还是弱相关的关系,取决于三个方面:欲望、条件和能力。

欲望方面很简单,你想得到的东西才会与你形成强相关的关系,比如你觉得读书没用,也根本就不想读书、不爱读书,那么教育和学校、老师等等就不太可能与你形成强相关的关系。

条件方面也很明显,你是一个贫困人家的孩子,很多时候会迫不得已地和金钱形成强相关的关系,但是对于那些能把一个亿称为小目标的人来说,金钱或许只是一个概念,他们没必要和它捆绑得过紧。

能力方面也不复杂,比如同样是一个学生,为什么有些学生更深受老师和学校的喜爱?同样是一名职工,为什么有些职工更得公司和领导的器重?在一个相对封闭和公平的空间里,与环境的相关性其实与个人能力有很大关系。

了解了生活的本质是经营社会关系之后,我们再来科普一下“生产关系”,抛开官方的解释,大家觉得生产关系的本质是什么呢?窃以为,生产关系的核心就是资源分配。

一碗水是不可能端平的,经过了几千年的社会文化演变,资源分配早已存在分层明显的情况。所以,有些人问,人到底是生来不平等还是生来平等的时候,我一般都会据实回答,在你塑造自己的自尊、自强、自立的人格时,你可以在精神层面上把所有人视为平等的,但是其他大多数现实情况下,人都是生来不平等的。

回到标题上来,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生活很操蛋?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社会关系是不一样的,我们获取或者参与分配的社会资源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人生如戏,我们每一个人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不能认清自己,那么势必会永远挣扎各种愤怒、失望、焦虑、冲动等负面情绪之中,就会觉得生活很操蛋。

很多痛苦和失望的根源其实是来源于比较上的失误的。那些觉得生活很操蛋的人很多都是不会比较的人。

平民百姓和王侯将相去比,永远都是觉得不公平如意的;学渣和学霸去比,永远都很难感受到教育的神圣性;婚姻失败的人和家庭幸福的人去比,永远都难以理解人性的温暖与和善;好吃懒做的贫民和奋发有为的白领去比,永远都觉得积极、勤奋是徒劳无功……

但是,有比较就会有伤害。有些人把这种比较带来的伤害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但是有些人不会,他们会渴望社会性的同情和照顾来达到心理上的自我安慰。

说句不太客气的话,失败的人比成功的人更关注和渴望那些虚无缥缈的公平,更容易散播一些负面情绪。

生活其实并不一定美好,但是也并不一定真正操蛋。大多数人其实是在自己和生活之间架了一面无形的镜子,把自己从镜子之中看到的冰山一角理解为了生活的全部。那些失落困顿的人,基于自己的不满和愤怒去看待其他事物,其实在本质上就犯了先入为主的本位主义错误。

很多人看到很多年轻小姑娘在酒吧里陪男人喝喝酒、在直播间里若隐若现地扭来扭去,就也能获取不菲的报酬,就大呼生活太操蛋,但生活的本质真的是这样吗?那些小姑娘真的以后能过得很好吗?

很多人看到身边有两个不学无术但因缘际会发了点财的人,就大呼生活太操蛋、读书顶个球用。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社会精英、商业大鳄、名门望族、国家栋梁有几个是不读书就可以胜任的?

很多人看到一些权色交易、权财交易、权力互换现象,便大呼生活很操蛋,普通老百姓没法活了,但实际上中国几千年历史了,社会秩序不照样运行得好好的,一代又一代的平民百姓不照样在繁衍、进取、蜕变?

说了这么多,很多人觉得生活很操蛋,其实就是一个见识的问题,一个总是盯着阴暗的东西看的人,大抵是不会觉得生活很美好的。

更有趣的是,越是活得不怎么样的人,越是对一些负面的东西感兴趣。不是说大家不应该去关注一些负面的东西,然后借用舆论的压力促使社会秩序的改良。而是很多人关注一些负面的东西纯粹是为了发泄,这就很可怕,也很可悲了。

总而言之,生活的确是很复杂,但并不能简单地用很操蛋来形容。那些觉得生活很操蛋的人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大多都是一些在生活之中有各种各样不如意的人,他们需要一些情绪上的宣泄来平衡内心的稳定或者满足。

我们究竟要修行什么?

很多朋友都知道,生活的修行就是为了迎接更好的自己,拥抱更美好的明天,但是仅此而已,很抽象,很模糊,也很迷茫。

其实人生的修行是一个体系建设,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搭建一个更好的生态环境,经济上、人格上、成就上、关系上、情绪上能与自己的内心达到和谐统一。

我们要明白自己需要修行什么,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困顿是因为什么。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底层人看事物、看社会、看生活都是很难摆脱自我情绪和自我感受的制约与限制的。

举个例子来说,曾有一位同学和我交流大学生在专业选择上的看法,该同学学的是计算机编程专业,毕业后的待遇也相当不错,所以他很有优越感地把那些学机械、护理、冶金、土木的同学狠狠地讽刺了一下,言下之意,他是有先见之明的,是高瞻远瞩的,而大部分同学空有一纸好成绩,却“误入歧途”,混得有点后劲不足。

这种事情表面上看是有道理的,凡事预则成,不预则废,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去看问题,怎么都是一件好事情。

但是,大家仔细想一想,他的见解就真的对吗?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呢?你一个学计算机的就怎么知道他们学机械、护理等专业不满足、没有成就呢?或者你又怎么去断定他们想学计算机、适合学计算机呢?

其实他犯了一个本位主义错误,那就是站在自我优越感和既得利益的角度在阐述自己的观点。他把自我的感受替换成了其他人的感受了。

这种人很多,大部分底层人都是!比如我们很多人在网上吐槽,说受不了年老父母的唠叨甚至无理取闹,但是大家仔细去看看,那些老人为什么这么不受年轻人待见?是不是他们都是永远站在“他们以为”的角度在絮絮叨叨一些事情?如果他们能设身处地站在你的角度与你交流,你还会嫌弃他们啰嗦吗?这就是交流和认知上的不同频。

我们大多数的生活困顿都是因为我们自身的认知狭隘引起的,而我们的认知狭隘大多数也都是因为我们难以摆脱和克制自我情绪所导致的。所以,我们讲修行,其实就是在修心,修炼自己的情绪。

我们常说人有“七情六欲”,其实这“七情六欲”都是我们修行的主要方向和目标。

先介绍一下“七情六欲”,七情通常指的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但在医家中的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惊、恐;六欲一般指的是生、死、耳、目、口、鼻,而在佛家六欲指的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华欲、人想欲。

不同的学术、门派、宗教对七情六欲的定义稍有不同,但总体上的共识是大家都承认七情六欲是人之常情。所以我们不过多去纠结一些细枝末节,把“七情六欲”理解为人的某种原始情绪就行了。

为什么大家一定要去学会修正自己的七情六欲呢?因为它们都是一把双刃剑,不能控制它们,就会被它们所控制!

我有一个朋友在一家国企内当了一个小干部,为人很热情,也很聪明,但是周围的朋友圈普遍对他的评价不高,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他其实就是败在一个“喜”字上。

因为生活和工作上都还比较体面,喜悦过头让他增加了很多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比如朋友聚餐的时候,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比如喜欢享受那种前呼后拥、灯红酒绿的无意义的快乐;比如在描述和传递某些事物的时候,喜欢满嘴跑火车……时间久了,很多人都觉得他不靠谱。

他也曾经问过我,说自己感觉自己做人还可以,为啥明显感觉很多人不愿意和他愉快地玩耍?

答之曰:你的情绪暴露了你自己的短板,暴露了你是不善于进行自我修行的。举个例子,你出去的时候,总喜欢带那个对你唯唯诺诺的协议工当司机,原本是想彰显一下排场,但是见多识广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你这个人没什么修为和档次,你炫耀的东西其实往往是暴露你的短板。你要是真能耐,用得着忽悠一个协议工给你开车吗?

还有一个学生,也在国企上班,学历、能力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是他败在了一个“怒”字上。

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对单位的很多人和事都理解不够透彻,但又血气方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遇到什么自己觉得不合理的事情,喜欢横加指责发脾气,最后被领导一直放在基层磨炼。

曾与他聊过一次,大抵告诉了他一生道理:愤怒和焦虑很多时候是毫无意义的,无知的正义感有时候比清醒的罪恶感更可怕。第一、你不一定了解一些背后的故事,你看到的或许只是冰山一角,所以即便让你发表意见,你也发表不了什么深刻的见解,大多都是一些人云亦云的大道理;第二、即便你的看法和认知都是对的,但是你有能力去解决问题吗?指出问题但不去解决问题,也是在耍流氓;第三、你说你不怕得罪领导什么的,这很好,勇气可嘉。但是最大的伤害并不在这,领导哪有那么多闲工夫和你计较这点小事,而是你周围的人都会认为你不成熟,难当大任,所以你的机会越来越少。

再扯远一点,我为什么对网上那些喷子们不屑一顾呢?就是一眼就看穿他们的本质了,他们怼天怼地的逻辑是什么?是他们满意不满意,是他们能不能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他们会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吗?会去自己言行的影响吗?要是在现实生活中,你让他们当面去怼领导、同事、朋友试试?他们不会的,因为他们知道那是有后果的。

我们老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要修这修那,什么国学、传统文化、成功学、社会学、心理学、厚黑学、经济学、逻辑学……蜂拥而至,搞得很多人觉得这个要学,那个要学,但是到最后发现不知道要学什么。其实,大道至简,修行就是修心,大家能够控制好自己的短板情绪就是极好的了。

我不懂,这不可耻,谁都不是什么真正的百晓生,但我要控制自己不在自己不懂的事情随便发表意见;

我想过点好日子,这也不可耻,毕竟人往高处走,有点欲望是正常的,但我要控制自己不能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因为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旦被别人认定你就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你将越活越艰难。

我喜欢漂亮的小姐姐,这也很情有可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但是我必须要控制自己不在精虫上脑的情况下轻易地突破自己和公序良俗的底线。冲动是魔鬼,你一时情绪上头了,有可能毁掉自己和别人的一生。

曾记得有些穿着暴露的女主播在面对批评的时候,理直气壮地说:这关我们什么事!不就是那些好色的臭男人好这么一口,我们才这么弄的吗?我们有什么错?错也是错在那些男人好色!

是不是听着挺有道理的?其实这种论调相当荒谬,这就是典型的没有修养,不注意修行自己的论调。因为她们的所有言论都是站在她们自己的情绪和对自己有利的立场上说出来的,这种人是很难长大和成熟的。

真正成熟的人是会相当理性地摆脱自我情绪,站到相对客观的立场上,甚至对方的情绪里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这也是为什么说真正优秀的销售员永远是能替客户解决问题的人的道理所在。

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对芮小丹说过一句话:你忘记了你是你,你才是真正的你。其实这就是我们修行的目的,忘掉自我,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总结一下,修行其实就是要学会去克制自己那些负面的、片面的情绪。多往内收,少往外放!

我们应该怎么去修行?

我们要明白,人生的修行就是一个体系建设,大家见过没有任何漏洞的体系吗?所以我们修行不是去力求十全十美,而是要分清主次轻重地查漏补缺。

首先大家要学会去认清自我。不了解自己的短板和优势,不审视自己的内心和愿望,不克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就很难精确地去确定自己的有效目标和方向,就难以有的放矢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我不善于表达,那我就多听少说;我不擅长干体力活,就多往脑力活方面花点精力;我条件有限,就少去发展那些华而不实的兴趣爱好;我想成为一个成功商人,就多去研究领域、行业、产品、资本运作、经营管理……我是一个直性子,就尽量多去接触、分析一些积极阳光的人和事,减少和负能量满满的人扎堆抱怨的机会等等。

总而言之,大家先得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有针对性行地去修行自己。

其次是确定目标和方向。这个目标和方向要尽量具化一些,不要泛泛而谈。有些朋友,你问他有什么目标,他给你来一句“我想成为有钱人”,说了跟没说差不多。

人的一生,精力、时间、天赋和资源都是有限的,我们很少会是什么通才,干啥都能干得很好,大多数人还是要往专才方面去修行。记住一点,一个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两件大事情就相当不错了,不要想着把所有的肉都夹到自己碗里。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可成。但关键是指向要明确,目标要清晰,别盲目地一条道走到黑。你都不知道你要得到什么,你去瞎凑热闹干什么?吃瓜群众有几个是头脑清醒的?很多吃瓜群众看完热闹之后,冷静过来之后,都恨不得抽自己两耳光,大家信不信?

然后,我们要围绕自己的目标去梳理思路、总结方法、借助工具。

举个例子来说吧。比如我们就是想做一个优秀的自媒体创作者,那么就需要去了解平台调性和运营规则、要去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要去搜集相关的题材,做好积累、要去梳理自己的输出逻辑,你做这些东西的输出价值在哪里?路径是什么?要去培训自己的相关专业技能、要去吸收优秀同行和前辈的经验、坚持不懈地保证自己的输出能力、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过程失误……

不要随便拿别人的声音去指导自己的梦想,不要被那些瞬间的负面情绪左右了自己的理智,有些朋友喜欢跟风、喜欢剑走偏锋、哗众取宠、喜欢停留在一些低级趣味上,这些都是走不远的。

多去学习有价值有营养的知识,这就是修;多去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产出的事情,这就是行。

当下的社会,知识很廉价,也很开放,只要我们目标清晰了、方法对路了,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大有可为的。

最后,我们要学会过程纠偏。我们走在修行的道路上,不大可能每一次都踩中正确的节奏的。一定要有暴露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

比如,我能力有限、资源有限,就不要得陇望蜀了,不要去为别人鼓吹的梦想买单了,安安心心、扎扎实实经营好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比什么都强。

记住一点,人在低处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和空间,少去关注那些杞人忧天和云山雾罩的八卦消息,哪个明星又翻车了,哪个男的和哪个女的又勾搭在一起了……这些事情跟你有半毛钱关系吗?你说得唾沫横飞能给你带来半点价值吗?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是不会为一些不相干的人和事耗费太多精力和成本的。

在修行的过程之中,你会遇到疑惑、困难、诱惑、刺激,千万要冷静,不要任由情绪去支配自己,要让自己去支配情绪。

有些朋友遇到点开心事就得意忘形,遇到一点困难挫折就怨天尤人,其实这很没有必要,你的情绪归根到底是你自己的,困难、成就也是的,别人除了锦上添花,很少会给你雪中送炭的。别把自己活成了新时代的祥林嫂。

修行的过程之中,有一个专业的词叫渡劫。咱们不要害怕苦难和障碍,该来的永远会来。也不要在别人编造的安乐园里狂欢,那相当不真实。

咱们脚踏实地地去就事论事,去咬定青山不放松,便是极好的修行。成熟的人不恋过往,理智的人不惧将来,这就是修行,前者告诉我们要摆脱自己的不成熟和一些低级的优越感,后者告诉我们要做好拥抱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将来的准备。

简单总结一下,谋事、行事、成事、守事,这些东西连起来就是一套完整的修行逻辑。修行并不是为了证大道,它是可大可小的,能摆脱一些主观的、狭隘的、负面的情绪、条件和认知的限制,其实都是一种修行。修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人生   负面   情绪   事情   自我   目标   东西   关系   喜欢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