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六十,躺病床了才醒悟:人这一生的底牌,只有这三张

01

有名人说过一句话:“唯有处于最卑微处,才能逐渐看透这人世间的真相。”

人,没有卑微过,就不会懂得人心的冷漠;人,没有吃过什么苦,就不会明白人性的复杂;人,没有经历过打击,就不会有所领悟。

为什么我们年轻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领悟,等到了中年,或者到了晚年,才逐渐看透世道人心?因为时光的磨砺让我们得以成长。

年少之时迷信感情,认为感情是最重要的;中年的时候迷信家庭,认为家庭才值得付出一切。等到老了才明白,忽略了自己,没有做好准备,才是最大的悲哀。

有些老人奔波忙碌一辈子,也不见得拥有了什么,到了晚年还被子女抛弃。有些老人一味心思“养儿防老”,没想到最后竟然要“养老防儿”,实在是可悲可叹。

越是在“人心冷漠”的今天,中老年人越要有一定的准备。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人,唯有躺病床上了才会彻底醒悟,没有底牌在手,只会成为砧板上的鱼肉。

02

小区的老陈今年63岁了,身体一直不太好,不是今天去医院拿药,就是明天去挂号看病,反正一直在去医院的路上。

老陈养了三个儿女,谁知道没有一个儿女主动照顾父母,每个儿女都在踢皮球,这让老陈特别心寒。

大儿子说,自己背井离乡在大城市打工,养活家庭也不容易,只能愧对父母了。二儿子也说,自己还有两个儿子要养活,压力极大,根本没有金钱以及精力来照顾父母。

哪怕是小女儿,看到两个大哥在推卸责任,她也选择逃避,就跟父母说,自己嫁到了别的城市,远离老家,回家不方便,在照顾父母这件事上,也有心无力了。

听了这三个儿女的说辞,老陈只想到了这么一句话:“人到晚年,注定孤独。”

如今的他,只能跟老伴相依为命,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因为他大部分的钱财,都给了三个儿女。比如帮大儿子买房,帮二儿子结婚,以及给小女儿嫁妆。

对于当下的遭遇,老陈也认了。他只是觉得,父母帮了儿女那么多,为什么晚年还是没有好报呢?难道说,人性经不起生活的考验?

03

人性这种东西,那是特别善变的。上一刻,因为你的付出而变得善良;下一刻,因为你的老去而变得刻薄;未来,因为你的卑微而对你不管不顾。

说到底,没有人是靠得住的。这世间唯一靠得住的,只有我们自己,以及所拥有的物质资产。所谓“亲生子不如近身钱”就是这个道理。

有些老人把资产紧紧地握在自己的手中,依靠它们来过日子。那有着一定钱财实力的他们,将越活越自信,越活越有底气。

像上文的老陈,就是因为自己把钱都花在儿女的身上,不给自己留余地,所以,儿女又怎么会给父母留余地呢?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要想别人尊重我们,我们首先要尊重自己;要想别人给我们留余地,我们首先要给自己留余地。

试想,自己都不尊重自己,自己都不给自己留余地,那又有谁会尊重我们呢?

人到晚年,在很多事儿上,都该多想想自己。自己只是一个平凡人,如果做不到“达则兼济天下”,那就不妨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自己过得好,家庭的关系才会更好。

04

人这一生的底牌,只有这三张。

底牌一:所拥有的钱财资产。

俗话说:“有钱身伴好儿女,无钱无财无人理。”

拥有了一定的钱财,别说儿女会尊重父母,就连远房的亲戚也会来到我们的身边,阿谀奉承,对我们的态度特别好。

钱财这种东西,看似庸俗,可实际上是人世间的通行证。人到晚年,到底有没有钱,差别不是一般的大。钱在,亲情在。钱去,亲情无。

底牌二:没啥大病的身体。

人老了,有点小病小痛,那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没有出现大病,生活就会安稳下来。小病,不会影响到家庭。而大病,一般都会让家庭返穷。

贫穷和富贵之间,只隔着一张病床的距离。无论老人有没有钱,只要他身体健康了,那他就等于省下了一笔大钱,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

所谓“黄金不足贵,健康值万金”就是这个道理。

05

底牌三:积极的心境。

生活,看的不仅仅是物质,还有人之“心态”。心态好的人,眼中所见皆是美好。而心态不好的人,眼中所见皆是阴暗。

日子不容易,那是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的。而自己的心态如何,有什么想法,那是对于自己而言的。自己有什么心态,要看我们自己的选择。

有道是“眼中有光天地宽,心中阴暗万年寒。”不是晚年的生活不好过,只是我们的心态过分消极,所以越活越疲倦。

做个半精明,半糊涂的老年人,凡事装装糊涂,别较真,也许心情会更畅快。

文/舒山有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底牌   人心   大病   病床   钱财   晚年   卑微   儿女   心态   父母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