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爱人2》:宋宁峰与张婉婷“相爱相杀”,为什么还不离婚?

01

这两个月,许多人都在追芒果TV的《再见爱人2》,看着他们在亲密关系里的防御、控制、脆弱、攻击与自我攻击时,我的内心五味杂陈,每位嘉宾身上好像都能找到自己内在某部分的影子。

大多数人看到最后宋宁峰的讨好与妥协,内心是唏嘘和失望的,便把怒气都转向了对张婉婷的个人攻击。

可是在张婉婷和宋宁峰无数次的强烈冲突下,他们的关系竟还是非常融合?

正如大家所说的“虐恋”,一边相互指责与相杀痛苦,一边相互扶持与相依缠绕。

这也是为何观众一直在劝他们离婚,可他们俩却粘稠着“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02

张婉婷与宋宁峰,相识一个月后就走到了一起。

宋宁峰作为一名演员,情感经历颇多周折:爱过周迅,娶过齐溪,离婚后不久遇到了梅婷的经纪人张婉婷。

郁郁寡欢的宋宁峰,被活泼可爱、富有灵气的张婉婷所吸引。

她的出现,就像春天里的阳光,驱散了宋宁峰离婚后的阴霾。

相识不到一个月,两个人就选择了裸婚。

可没想到,婚后的生活一地鸡毛,耗尽了两人最初的热情和美好。

张婉婷错误地以为,是她从泥泞中拉了宋宁峰一把,给了他一个完整的家。

所以,她理所当然地高高在上,对宋宁峰颐指气使地发号施令。

而宋宁峰也从开始的妥协、忍让,转变为逃避、漠然。

渐渐地,两人的感情,发生了病变和失衡。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节目第8期,宋宁峰和张婉婷的斗争,都在以各种方式想要控制和改变对方,希望对方认可和看见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矛盾开始于他们各自情绪的敏感点被触发。

宋宁峰情绪的敏感点:“当张婉婷制止我讲话时,我感觉自我不被尊重,我消失了,那一刻我感觉非常愤怒和委屈。”

那一刻,他像一个小孩,隐忍、僵住或者反抗。

因为宋宁峰在节目中很少聊他的家庭,我猜测,他的父母或许是一个很强势的人,他面对张婉婷一而再再而三的强势控制,本能反应也像童年时面对父母一样,要么讨好,要么对抗。

他渴望张婉婷,就像渴望母亲尊重他,他授权给张婉婷来控制他的人生,他的隐忍和讨好纵容了张婉婷对他的管控。

而张婉婷情绪的敏感点是:“当宋宁峰大声跟我说话和我吵架时,我感觉到他不重视我的感受和我的付出,那一刻我感到极度愤怒和委屈。”

她的童年非常缺爱,12岁就独自一个人在北京闯荡,她很渴望宋宁峰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期待,就像渴望父亲的认同与爱一样。

若这些无法得到满足,张婉婷就会跌入很深的内心痛苦,认为宋不爱她了,自己不配得到爱……

她掉入了「自我牺牲」的陷阱,不断强调她为家庭的牺牲。

例如她抱怨宋宁峰对她的不重视,前几天她为宋宁峰去看了她不喜欢的“礼物”雕塑,舍弃了她喜欢的“枷锁”雕塑。

可她并没在当下表达需要,又觉得对方没有在乎自己的需要,久而久之,她在很多小事上累积了委屈和压力,又找不到疏解的方法,就会在这里爆一下、那里爆一下。

我们都明白,婚姻是两个不同性格的人,从各自的成长环境中走出,带着各自的价值观、生活观,甚至带着原生家庭的伤害,共同组建新的生活。

如果对彼此没有充分信任和了解,甚至是还没有与自己的生活和解就轻易进入一段恋爱关系,在今后的生活里,就会发生很多摩擦和碰撞。

仅仅靠浅层的吸引,很难有深层次的交流和沟通,只有彼此建立起深入的理解和认同,才能使一段关系走得更为长久。

03

我相信很多人也经历过宋宁峰与张婉婷这种“相爱相杀”的亲密关系:

对象白天还好好的,晚上就突然闷闷不乐。

你问Ta:“你还好吗?”

Ta会回答:“没事。”

你知道Ta心情不好,尝试说点什么哄ta开心,结果却换来的是争吵:

“你怎么从来不知道满足?”

“你总是觉得我做的不够好。”

“你就是觉得我不如你的前任。”

......

但其实你从没说过这些,最终两人不欢而散,留下你一人被情绪压的喘不过气,有时候你甚至真的怀疑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后来你们也会和好,相互发誓这种情况绝不会再发生,但结果还是屡次发生,如此循环往复……

究竟为什么会陷入这种“不健康”的关系模式?

1. 强烈的吸引

当你第一次见到对方时,你觉得ta看起来很神秘,很吸引你。

ta会向你敞开心扉,分享ta的创伤经历和痛苦过往。

你觉得这是对你的信任,也因此让你们变得更加亲密。

对方身上的伤痛反而对你有强烈的吸引,你相信自己可以用爱来治愈ta、改变ta。

2. 这种关系模式让你感觉熟悉

你可能在这样的一种家庭环境下长大:你的父母其中一方,或者双方都情绪很不稳定。小时候的你,永远觉得自己是在如履薄冰。

当时的你还是个孩子,那时大脑的发育程度尚不能理解父母的情绪。看到他们突然爆发的负面情绪,你只会感觉到害怕。

你甚至觉得这是你的错,是你做错了什么,所以你想让父母开心起来。

于是,你不得不去遵守父母制定的所有规则,并且可能为你压根没做错的事情道歉。

好不容易等父母的情绪平复过去,他们会对你重新表达爱意。

这会给你强化一种信念:你需要为父母的快乐负责。

于是长大成人之后,我们也将这种模式复刻到自己的亲密关系中。

当伴侣出现情绪波动时,我们也会产生同样的信念:「我需要为对方的情绪负责」


3. 同样的创伤经历,把你们绑到一起

因为有着相似的创伤经历,你和伴侣之间相互信任,产生共鸣。

这种相似的创伤经历可能是 :曾经都受到过身体/精神方面的虐待,或者经历过极度的贫困。

也可能是童年时期遭受过霸凌,或者反复目睹家庭暴力。

还可能是遭受父母的遗弃: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离开自己,由其他家庭成员照顾。

这些创伤经历让你们走到一起,形成一种心理学上称之为「创伤纽带」的奇妙联系。

这种联系很牢固,它让你坚信:另一个经历过相同事情的人可以理解你、爱你。

04

最后,我想谈谈如何摆脱这种“争吵、和好、再吵”的糟糕亲密关系?

首先,你得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这是建立亲密关系的良好准备。

由于伪装的太久,有些人已经分不明白哪些是真实的自己,哪些是伪装久了的自己。

比如以张婉婷来举例,那些强势的、强硬的自己,真的是真实的自己吗?

那些咄咄逼人的自己,看上去对什么都不屑的自己真的是自己的真实意图,还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自尊而衍生出的一些伪装策略?

如果一个人意识不到自己的伪装,她就不能够面对真实的自我,一个没有真实自我的人,当爱情进行时,他就会经营的一塌糊涂。

除此之外,如果你在当前的感情模式里,总是跟自己的伴侣对着干,还可能是你在重复早年和父母的相处模式。

你是在表达对父母的愤怒,一种复杂的又爱又恨的感觉。

或者你总是考验别人,你应该意识到之所以考验别人,是因为你潜意识里不相信有爱情,不相信自己值得爱,别人经不住考验并不是别人的问题或者世界有没有爱情的问题,而是因为你内心的问题。

你内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会有去考验验证爱情这种需求,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埋藏在这个问题下面的可能是未被处理的很深的创伤。

所有你经历的外界都是你内心的反映,所有你现在遭受的对待,都是你想要的别人对待你的方式。

你要明白,当爱情来了你总是把握不住,不是你把握不住,而是你潜意识里总认为自己不值得爱。

你会在潜意识里把它推走,继续忠诚于你早年经历的感情模式。

所以如果你不接纳自己,你就无法让别人接纳你,你这部分就永远得不到安慰,你也不允许别人走进你的内心,而这正是亲密关系中最难的障碍。

只有明白了这些,爱情的坦途才会通向你的世界


文/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Nightcaroline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创伤   内心   情绪   爱人   父母   自我   真实   感觉   模式   关系   爱情   宋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