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哪些行为,让老百姓大失所望,再也不想去办理业务

截止2月8日,自2022年以来商业银行机构退出营业共计超过2600家。2023年以来,有119家国有行营业网点、24家股份行营业网点、42家城商行营业网点被裁撤;另外,近一年来,全国共有近2000家商业银行网点设立(以发证日期计算)。


“不同类型银行营业网点的变化趋势不同。”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分析,大型国有行网点布局更全面,数量更多,有略微的下降;股份行等为了强化区域布局,网点数量有所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银行旗下支行终止营业的同时,新营业网点频繁获批开业。今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银保监会官网披露了近20家银行支行开业批复。其中,2月1日,工商银行沈阳市三家支行获批开业,将获得金融许可证,分别是沈阳汇文支行、全运路支行、凤凰城支行。


我们看到,银行网点在裁撤的同时,还有新的网点在布局,站在一个老百姓的角度,我认为网点的新增完全没有必要性,为什么?

一、银行网点稀稀拉拉的客户

现在大多数网点出现门可罗雀的现象,业务大厅的客户稀稀拉拉的,虽然网点设立了很多的柜台,但是却没有工作人员,只保留一至两个窗口办理业务。 接待的大多数是老年客户或是一些非现金的业务如开户、修改密码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原因有两个,主要原因是随着电子支付的便捷,需要办理少量现金业务的客户会在自助存取款机上办理,需要大额业务的客户也基本上选择了网银和手机银行转账,很少会去柜台人工办理业务。次要原因是,很多客户被薅过羊毛了,没有客户上门,银行网点就通过各种噱头让储户上门,其中最好哄的就是老年人,什么量血压、理财沙龙、健康讲座等,如果还不来,电话邀约打到爆,总有人不好意思,上门就有戏,美其名曰提供个性个定制报务,其实就是洗脑强行购买一些不匹配的产品。

最后大家都不傻了,连老年人也被骗精了,开启 “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状态,自主去学习电子支付。只要是能生活自理的老人基本上会手机操作基本的银行业务,像我妈70岁了,手机查询工资、购买理财等等没有一点问题,需要存钱或是取钱只需自助机上办理就可以了。

既然大家都能学会电子支付、网上操作,那网点还有存在的必要性吗?

二、布下的坑太多了,简单防不胜防

相信大多数人入过银行网点布下的坑,那简直的数不胜数:

1、混淆产品、不择手段

母亲入过的坑是很多,主要是因为她们这一代人很相信银行人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能力。

记得有一年元旦,她老人家起了个大早,天不亮跑去银行排队,说是今天银行推出一款稀缺的存款产品,高利息,限时限额购买,晚了就买不到了。我就好奇这是什么产品呀,跟着她也来到银行网点,七点时银行大厅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一直到门外。工作人员给每一位排队的客户递上热好的牛奶、鸡蛋和面包。

厅里摆放了琳琅满目的礼品,最显眼就是放在礼品正中央的电动自行车。我在大厅里溜达了几圈后,终于搞明白了,哪里是什么银行存款,是各大保险公司的趸交保险产品,真是“挂羊头卖狗肉”。只要是买够100万,就送一辆电动自行车,不封顶。好家伙,每个现场的人被煽动的热情似火,仿佛真是捡了大便宜啦。

最后,我强行将母亲拉回了家。

不久母亲又被某行的大厅经理忽悠,购买了定投基金,说是收益高、风险低,每月从工资卡扣除1000元,一年后赔了,只能忍痛割肉抛掉了。

最后老太太学精了,一般不去银行网点办理业务,去了就不是办理一般的业务。我也耐心的教会了她手机银行查询,根本不需要办理一年24元的短信提醒业务,同时手机银行怎么活转定、定转活、普通的理财购买业务等等。

最后我就很纳闷像这般岁数的老年人,根本没有什么抗风险的能力,银行工作人员怎么忍心给他们推荐那些不匹配的产品呢?

其实被产品混淆的不仅是老年人,还有很多年轻人,因为金融是一门很专业的行业,很多人并不懂保险、存款、基金、理财等等这些产品是什么,背后的风险是什么,只是听银行人一忽悠,冲动之下就购买。而银行的人也被沉重的业绩压的喘不气来,仗着客户不专业不懂的心理,能哄就哄能骗就骗。

中行的原油宝事件,很多客户甚至是老年客户,当初认为购买的是银行的普通理财产品,殊不知是一款“挂钩境内外原油期货合约的交易产品”,除了本金一无所有,还倒欠了银行钱。

如果客户从头到尾都知晓这款产品风险性极高,最后会导致血本无归的话,还会有多少人去买呢?如果客户知道还要倒欠银行钱的话,估计没有一个人敢拿自己的血汗钱去赌明天。

那导致客户最终购买的最大可能性就是银行相关人员并没有将产品的高风险性充分告知客户,甚至过分强调了高额回报率。

偶然几个好友聊起了在银行办理业务,有人就笑着说,现在尽量在自助银行或是手机银行上办理,去网点办个业务偷偷摸摸像作贼一样,办完赶紧溜!不然会被大厅经理逮住,不是推荐短信、信用卡,就是理财、基金,总有一款适合的产品等着你。

2、为了业绩、背离初心:

“存款自愿、取款自由,为储保密”是每一个银行网点的基本原则,而用户能顺利取到自己的存款也是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些网点(不在少数)不愿意给大客户办理取款业务。总会以需要预约来牵制客户的取款自由,弄得客户真是叫苦连连。

记得有一位同学做生意,在某银行存了一笔工程款,年底时取了要给工人发工资,让大家好回家过年。取得时候银行各种刁难,第一次去网点提的时候,说是需要预约,办理了预约手续。第二天去取时,说是金额太大了,需要主管审批,主管出差不在。第三天,主管倒是人在,系统出现问题了,审核程序无法走完。一直拖到了第四天,才拿到自己的钱,工人们还以为他故意拖欠工资,差点去了劳动监察大队。

后来换了一家银行还是出现这样那样的取款难题,行内人一语道破:年底银行都在冲业绩,谁希望这笔钱飞走呢?别说是年底了,就是月底,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拖一拖的。

还有一次,我在某银行替父亲取钱,存折上有八万多,我按照父亲的意思,取了零头出来,整得并没有动。里面的柜员冲着扩音器,大声的叫喊着:存折上还有八万,要不要存个定期呀?我摇了摇头,他只好无奈的把钱和存折递出来。

我当时还纳闷,需要叫那么大声吗?我又不是老年人不聋不痴呆。

当我还没有离开柜台,不知什么时候身后就站着大厅里的客户经理,他一把就抢走了我手里的存折快速翻看了一眼,热情的建议我购买利息高的保险产品,被我生气的拒绝了。

原来柜员的好心提醒,不是对客户的,而是故意说给大厅的客户经理听的,这招里应急外合真是天衣无缝。幸亏是我代理办理,如果是父亲来,大概率是被说服策反了。

自己的钱自己做不了主,也没有秘密可言,这样的银行网点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3、出了问题、推诿责任:

最近,又爆出了客户取假钞的视频,一个客户从一街之隔的银行取,到对面存就出现了假钞,有人说是中间有可能客户掉包,但是我却保留意见。

因为本人就遇过这样的事情,在某银行的自助取款机中确实取出过假钞,好在有一个好习惯,现场点验,因为自助取款机前是有监控的,所以我没有离开过半步,打电话叫来了支行行长处理了这件事。如果客户离柜后,是不是责任需要自付呢?!

所有老百姓对于银行摆放在柜台前的“离柜概不负责”很是诟病,老百姓少钱了银行概不负责,多拿了就要退回银行,不然就是非法占有,里外都是吃亏上当。如果要是闹上法庭,还会有千种万种的条例来对应你。言外之意就是活该你不看、活该你不点,那么明显的提示没有看到吗!

还有一个朋友,母亲突然过世后,存在银行的定期十几年了取不出来,需要和银行提供一大堆的证明,还有公证资料,但是有一个哥哥一直和其他兄弟姊妹们感情不和,导致公证材料无法提供给银行,只能在银行“保管”了十几年。

还有更离谱更惨的是,有人把钱存在银行后却不翼而飞了,银行还要让你背锅,没有保存好个人密码导致钱没了。出现这样的问题,首先不调查内部人员的问题,总是想到储户的责任,最后在储户无数次的上门维权、报案、起诉、折腾后,才能得知真相是银行内部人捣鬼。

其实,更多的坑我就不一一细数了,只是将身边真实发生的案例写出来警醒大家,此时的银行非彼时的银行,此时的银行人也非彼时的银行人。

记得小时候的银行柜台很高,父母去银行办理存取款业务时,柜面的高度是和他们的胸持平的,为了不让我乱跑,总是被父母放在柜台外面的石面上,除了高高、冰冷的柜台,还有厚厚的防弹玻璃,甚至有的还装上了铁栅栏。

八十年代的银行柜台

那时候,没有网银支付、更别说手机支付了,全部是现金交易,所以银行很吃香,银行人也牛哄哄的,坐在柜台里面,冷若冰霜,办业务没有一丝丝热情,一副爱办不办的样子。

比起现在的“笑里藏刀”,我更怀念之前的拒人于千里之外,因为不知道这热情之下有多少我们老百姓避不开的坑。

那时候就是单纯办理银行业务

“尘归尘、土归土”,作为老百姓,就是想把自己的钱安安全全的放在银行,自己来打理,作为银行做好自己的服务和本份,不要只是盯住业绩指标,盯着老百姓那点存款,为了考核为了工资不择手段。

记得有亲戚曾经在邮政储蓄代理网点上班,除了高强度的工作之外,存款、理财、保险、短信通知等等业务,还有卖不完的报刊、集邮、农产品等等,每天排名通报,完不成除了扣除绩效工资外还要被派到偏远的网点上班,最后终于熬不住巨大的考核压力和内心的煎熬递交了辞职报告。

受老百姓欢迎的自助设备

如果没有银行网点,会不会影响老百姓的生活呢,我觉得不会。

至少我是一年几乎去不了银行网点几次,2022年只去打过一次征信,少量的现金存取去自助机办理就可以了。

开户、销户、修改密码等等这些非现金交易完全可以在手机银行或是网银上认证、操作,无须线下。对于大额取现的客户,银行真正需要研发一个整捆现金的自助设备就可以了,提前实名预约,到时候在电子设备上输入个人信息,需要的大额现金就会自己掉出来。需要理财的客户,自行在手机银行或是网银购买,自测风险,没有干扰,完全可以自行操作。需要咨询的业务或是核实的业务,人工电话核实就可以了。

先进的自助银行

很是能理解银行人,大家都要生存要发展,但最终被储户嫌弃甚至唾弃,不将储户的利益放在最高,而是作为待宰的羔羊,只会痛失储户的心。

真要生存就多从经营想办法,降低运营成本,比如逐步放弃银行实物卡,会节省很大一部分成本。放弃无人问津的银行网点,更能节省人员、场地、装修等等更大的成本。将眼睛真正盯在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多向支付宝、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金融学习借鉴,重新建立专业人的形象,赢得储户们的心。

好了,不多赘述,以上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各位友友批评指正,以上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及时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老百姓   业务   银行   大失所望   储户   柜台   支行   网点   现金   客户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