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粤评|万联证券徐飞:广东经济增长有较强的韧性,2023年扩大内需市场重要性凸显

视频加载中...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郭晓洁 实习生严碧璐 广州报道

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作为经济大省,2022年,广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运行韧性彰显,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成效,地区生产总值达12.9万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5%,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

万联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徐飞在接受南方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在疫情、外部扰动和海外紧缩政策综合影响下全年经济增速放缓,广东经济虽然阶段性受到疫情影响,但总体来说广东经济增长有较强的韧性。

“2023年我国经济兼顾发展与安全,在外需走弱、出口增速承压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市场重要性凸显,而内需消费对于经济的支撑作用将会继续加强。”徐飞认为2023年内需经济的作用会更加凸显。

广东作为外贸第一大省,2022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8.31万亿元,同比增长0.5%。徐飞认为“广东在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产品出口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未来增速仍有韧性。”同时他也表示在面对外需、汇率等不确定因素时,政策需要发力呵护出口。

经济增长预期向好

南方财经:请简要点评2022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

徐飞:2022年,可以看到宏观层面对市场的影响是加强的,在疫情、美联储加息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定的压力。虽然面临压力,2022年我国GDP增速仍达到3%,好于市场的预期。

2022年,我国宏观政策注重稳增长,财政政策上以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相结合,货币政策保持宽松,呵护市场平稳运行,结构性工具注重精准投放。在广义财政资金的支撑下,基建拉升作用进一步加强,全年增速达到11.5%。制造业投资在政策、资金扶持下,增速达到9.1%,保持强势。但房地产给经济带来较大拖累,持续下滑至-10%。

2022年,我国居民消费受疫情影响,表现疲弱,增速下降1.8%。居民的购房情绪低迷,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跌24.3%。居民防御性储蓄意愿增强,居民储蓄达到了历史高位,全年新增存款同比增速达到17.8%。

2022年,出口对经济起到较强拉动作用,按美元计价同比增速为7%,海外经济在疫后修复带动下,商品需求显著增加,带动我国出口上行。但随着海外紧缩政策的影响,欧美需求开始回落,四季度我国出口增速已经开始下行。

整体来看,在疫情、外部扰动和海外紧缩政策综合影响下,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全年经济增速放缓。

南方财经:请简要点评2022年广东经济数据?

徐飞:广东为经济强省,2022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9万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5%,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

2022年广东经济虽然阶段性受到疫情影响,线下消费和生产部分受阻,但从投资、消费、出口等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都释放出积极的信号,展现出广东经济向好的韧性。

2022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95万亿元,同比增长1.6%。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表现领跑,从用电需求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4%,生产整体保持旺盛。

投资方面,2022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下降2.6%。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10.3%,占全部投资比重27.9%,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2.2%。起到了重要的稳投资、稳经济的作用。高技术制造和先进制造业增速均分别达到25.5%、17.8%,广东作为工业强省,未来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制造业投资结构将不断优化。

广东省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餐饮收入是负增长,疫情带来的消费约束依然存在。线上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线上消费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支撑。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感染人数达峰并逐步降低后,线下消费场景将会不断修复,居民走亲访友、商务出行的需求将逐步恢复。2023年内需支撑经济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显现。

从出口看,2022年广东省出口表现依然领跑。其中,新能源产品出海提速,新增长点明显。2023年,外需走弱或部分影响我国出口表现,但是对新兴国家的出口仍将带来一定支撑,出口表现预期仍具韧性。

整体来看,广东省经济增长保持较强的韧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是5%以上,2023年经济增长仍然会有较强的动能。

扩大内需市场重要性凸显

南方财经:如何解读2022年全年社零相关数据?2023年消费复苏预期如何?

徐飞:2022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44万亿元,同比下降0.2%;广东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9万亿元,同比保持正增长1.6%。其中,商品零售额增长2.3%,新能源汽车增长124.4%,表现出较强的产业需求;餐饮受疫情影响较大,收入下降4.3%。

2023年我国经济兼顾发展与安全,在外需走弱、出口增速承压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市场重要性凸显,而内需消费对于经济的支撑作用将会继续加强。

从《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来看,要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释放居民的出行消费潜力,积极发展服务消费,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

随着疫情高峰的消退,人口流动已经开始恢复,春节返乡人数也开始大幅提升。

2023年预期将有更多政策出台鼓励消费,包括部分城市发放消费券,绿色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形式的消费补贴,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等。

南方财经:如何看2022年投资对内需的拉动?预计2023年全国特别是广东的投资增长点在哪里?

徐飞:2022年在疫情影响下,消费表现疲弱,政策的逆周期、跨周期调节需求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

其中,广义财政资金支撑了基建、制造业投资的高增速,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分别达到11.5%、9.1%,但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了10%,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拖累项。

广东的固定资产投资也表现出基建、制造业拉动、房地产投资拖累的特征。2022年全年,广东工业投资增长10.3%,占全部投资比重27.9%,而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达到12.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0%,占全部投资比重27.6%。房地产开发投资则下降了14.3%。

相比全国,广东省制造业投资增速领先全国,而房地产投资的拖累作用也更为明显。

2023年,从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为8%。广东省将继续发挥工业强省的优势,新动能投资预计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投资等有望起到较强的拉动作用。

南方财经:如何看待目前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现状,特别是制造业目前的发展现状?2023年广东制造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徐飞: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形成完备的工业生产体系,工业经济规模跃居全球首位,产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完备。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

2022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5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6%,其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高到55.1%、29.9%。

近年来,我国在制造业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水平不断提升,在部分高端领域已经开始具备较强的制造水平。我国的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轨道交通设备、通信设备等产业都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但在芯片等高端制造领域,与美、德、日等仍有一定差距。近几年部分发展中国家凭借自然资源、劳动力低成本等优势,在中低端制造环节上快速发展,对我国中低端制造业形成一定挑战。同时在地缘政治影响下,产业回流特征越发明显,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完善、供应链转型升级发展重要性凸显。

展望2023年,随着疫情政策的放开优化,我国生产链供应链将加速修复,经济增长预期向好,市场信心底部回升,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宽信用政策将稳步落地,更多科技创新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也将投放到制造业中,将加快推动制造业的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政策需继续发力呵护出口

南方财经:如何看广东乃至大湾区在稳外资稳外贸方面在全国所发挥的作用?面对外需、汇率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下阶段广东如何寻找进出口的增量市场?下阶段的政策着力点在哪里?

徐飞:广东作为外贸第一大省,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外贸领域表现依然突出,出口增速保持较强韧性,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2022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8.31万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出口5.33万亿元,同比增长5.5%;进口2.98万亿元,同比下降7.4%。

广东具备明显的制造业优势,是海上“一带一路”的起点,RCEP生效以来,广东省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加快配置全球资源,推动本土企业出海,并积极引入外资,对东盟、美国、欧盟进出口分别增长9.1%、5.4%和4.6%,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长10.3%,对传统贸易伙伴保持优势,并有力、高效地开拓了新兴市场。

从出口商品来看,新能源产业链的产品大幅增长,电动车、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分别增长4.7倍、45.3%、42.6%。广东省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制造业出口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为稳住全国经济大盘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3年我国出口面临外需走弱的压力,出口回落在2022年四季度已经有所显现。广东省可以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成员国对接,加强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广东在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产品出口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未来增速仍有韧性。

面对外需、汇率等不确定因素,政策需要发力呵护出口。一是,积极推动企业研发,扶持中小科创企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迈向中高端全球价值链,做到提质增量。二是,企业纾困政策依然需要继续发力,减轻企业成本端压力。三是,把握数字贸易、绿色贸易发展先机,畅通贸易通道,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在跨境业务的应用,减少企业贸易成本。四是,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加强内外货币流通的便利性,举办更多国际展会,让更多国家见到中国产品的优势和对外合作的决心。

(徐飞执业证书编号:S0270520010001)

总策划:邓红辉

策划统筹:杜弘禹 丁青云

内容统筹:李振 梁小婵

新媒体统筹:谭婷

出镜记者:郭晓洁

拍摄:朱景辉、肖航

直播、后期:罗晶晶、王学权、杨慧嫦、曾婷芳、严碧璐(实习生)

设计:林军明、白宇航

审校:陈晶晶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南财金融终端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广东   韧性   扩大内需   广东省   疫情   首席   制造业   重要性   作用   我国   政策   证券   财经   经济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