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河北村民挖沙修房,挖出300多米石头巨龙,专家研究至今

邯郸市“天下第一龙”景区一直是龙文化爱好者和龙文化研究者的打卡之地,走进景区,就能瞧见景区的正中央的“一家十口”,正中间威武霸气的石头巨龙便是身高2.5米、宽4.6米、全长300多米的“天下第一龙”。

它的右侧是四条小龙,左侧是五条小龙,九条小龙形态各异,像极了围绕在父亲身边“调皮可爱”的孩子们。

“天下第一龙”发现于1988年,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石头巨龙,坐落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北10公里的姜窑村村西。

当年姜窑村的村民在村西挖沙土想要修补破损的老房子,他挖到七米左右的地方察觉出不对劲,暴露出来的沙土里好像藏有脊骨的巨大生物。

在姜窑村村民的不断努力下,挖出百米石头巨龙,连带着还挖出九条小龙,“一家十口”的壮观景象着实让人叹为观止,人们更加好奇,这样的奇景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是大自然的产物?还是古人雕刻形成的?

一“巨龙”出世,世人惊叹

1988年3月1日,阴历二月初二,姜窑村刚从新年的热闹中逐渐恢复往常生活,村民姜延芳这天早上在清扫自家小院的时候发现老房子有个地方出现了破损。

也赶巧,正月刚刚结束,姜延芳还没有什么大事,趁着阳光明媚,把老房子修修补补,省得日后下雨的时候惦记老房子漏雨。

卧龙岗是姜窑村世世代代挖沙土的地方,这里的祖祖辈辈都在说,卧龙岗的下面藏有巨龙,很多小孩子都不敢擅自来到卧龙岗玩耍,担心藏在卧龙岗下面的巨龙突然出来叼走他们。

关于卧龙岗藏有巨龙一事,村民们大多是从老一辈的嘴里听到的,至于这卧龙岗到底有没有巨龙他们也不知道,更不会想到卧龙岗遍地都是的石头桥梁会是巨龙的脊骨。

姜延芳在姜窑村附近的烧砖厂工作,对于挖沙土一事相当的熟练,他沿着石头桥梁挖了大概两米,他发现这沙土怎么也挖不完,他喃喃自语道:“这怎么没有尽头啊,这石头桥梁看起来有点奇怪,倒是从来没有见过。”

姜延芳越来越好奇,他继续顺着石头桥梁挖沙,随着姜延芳挖得越深,这根石头桥梁的颜色也越深,挖了这么多年沙土,姜延芳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奇怪的石头桥梁。

等到姜延芳筋疲力尽的时候,这根石头桥梁已经挖了七米左右,“真相”也越来越近。

姜延芳喘了口气,他细心观察这根被自己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挖出来的石头桥梁,他猛地一颤,他终于明白这根石头桥梁为什么与之前挖的不一样了,这一节一节地更像是某种生物的脊骨。

姜延芳顾不得拿上自己的挖沙工具,踉跄地跑回村里,逢人就说“我刚刚去卧龙岗挖沙,顺着石头桥梁挖出一个巨大生物的脊骨,好像是卧在沙土的一条巨龙,看着可吓人了。”

村民不以为然:“有什么可惊讶的,挖了这么多年的沙土,还没习惯这石头桥梁?别开玩笑了。”

姜延芳摇摇头说道:“这不一样,这看起来像辈辈相传巨龙。”

村民们面面相觑,难道真的有巨龙在卧龙岗的下面?老一辈所说的难道是真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姜窑村的村民跟着姜延芳来到他挖沙土的地方,

姜窑村的村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姜延芳所说的并不是夸张,他挖出来的一截一截的倒真的像是大型生物的脊骨。

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拿起工具继续挖沙土,他们倒想看看,这类似于脊骨的石头桥梁到底是什么神奇的物种,挖了近40米的时候巨大生物的部分轮廓逐渐显现。

看起来确实像龙的脊骨,随着深度越挖越深,巨大生物也逐渐浮出水面,巨大生物为一条巨龙,在他的附近卧着九条小龙,附带着还有龙爪,刚挖出来的巨龙的龙头还在喷水,这点让村民们很是惊讶。

村民们将卧龙岗挖出巨型龙的事打电话通知了文物局,文物局很快派遣龙文化研究专家团队赶往姜窑村。

在文物局专业人士的探测下,发现这是一条石头巨龙,全长三百六十九米,身高2.5米,宽4.6米,是世界上最长的石头巨龙,也就是“天下第一龙”邯郸巨龙。

姜窑村村民们挖出来的九条小龙长度也都在200-300米之间,这九条小龙神态各异,各有各的独特。

不仅如此,专家还发现这最长的邯郸巨龙有着完整的身体结构,从龙头、龙尾这些外形,到内部的龙骨、龙髓一应俱全,龙外部的颜色是浅色的,从外到内越来越深,从巨龙的裂缝里还能清晰地看到龙身上的纹路。

但奈何当时的文物保护技术还不够成熟,只能先建立文物保护区将“天下第一龙”保护起来。

二“守墓神兽”与“恐龙化石”

在姜窑村村西的卧龙岗发现“天下第一龙”的事一经传播引起社会上各大龙文化爱好者和龙文化研究者的关注,纷纷前往姜窑村卧龙岗一探究竟。

随着“天下第一龙”出土,邯郸市姜窑村的博物馆也正式建立,来参观“天下第一龙”的人络绎不绝,一进博物馆就能看到威严的石头巨龙,它的右侧是四条小龙,左侧是五条小龙,“一家十口”的壮观景象让参观者眼前一亮,实为赞叹。

与此同时,关于这条“天下第一龙”的来历也各有各的说法,有人提出“天下第一龙”是古代雕刻的成果,是古代帝王的守墓神兽,姜窑村的村民也很是赞同。

龙在中华民族有着独特的意义,是上古神兽,理所应当是帝王守墓兽的最佳选择,况且姜窑村埋葬着战国时代三位帝王的陵墓,龙头的方向又正好朝着东北的陵墓方向,这就不禁让人猜测,这十条巨龙就是为了守护三位帝王的。

在战国时代,我国古代的雕刻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从龙的材质上说,巨龙的骨节根根分明,错落有致,整体构造十分复杂,就连龙底盘也有五十公分厚,这样的艺术也就只有古人雕刻能说得过去。

但这种说法被专家推翻了,专家表示,这十条巨龙是项大工程,按理来说,史书或者各类古籍应该会有所记载,再说要是这十条巨龙是守墓兽的话,肯定会有所记载。

但翻遍了邯郸古籍和赵王墓的档案资料都没有任何蛛丝马迹,也就是说,这十条巨龙是古代人工所雕刻的可能性太小了。

也有人说,这十条巨龙是恐龙化石,在这十条巨龙的身上,专家们发现了骨髓一样的物质。

但龙文化研究专家王大有教授表示,恐龙化石的骨头并不像这十条巨龙一样薄,恐龙化石相对而言是比较厚的,颜色也不是由外到里那么深,也证明了这十条巨龙是恐龙化石的可能性也极低。

三、自然成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龙文化研究者王大有教授提出了海底文明说,王大有和团队在卧龙岗也就是这十条巨龙发现的地点进行勘测,发现卧龙岗的地质结构是由砂成岩为主,有明显的海岸侵蚀的痕迹。

挖得越深越能看出卧龙岗有明显的海水冲刷和海风吹拂的痕迹,王大有教授也进一步推测姜窑村的前身可能是片大海。

卧龙岗则是海岸阶地,海水常年侵蚀,在古海沙脱水后,逐渐形成固化状态,也就出现了类似于脊柱的龙骨了,但王大有教授的海底文明学说被河北龙文化研究者李庆辰教授推翻了。

李庆辰教授表示:“我认为这些石龙是天然的,是古河道沙被钙质胶结形成的。形成时间为晚更新世时期,也就是距今1万至12万年之间。”

李庆辰教授肯定了这十条巨龙是自然成型的,但否定了姜窑村的前身是大海的结论,为了一探十条巨龙的来历,李庆辰教授带着地质学专家团队再一次对卧龙岗进行详细研究。

地质学专家团队在勘探的过程中发现,卧龙岗并不是海,卧龙岗不存在海洋、海滩、海洋动植物化石的海相。

根据资料记载推算出巨龙最早出现时间为十万年,可两百万年以来,邯郸都没有大海的出现,这恰恰证明了,邯郸市只是曾经出现过湖水或者河水侵蚀的现象,也就是说,姜窑村的前身并不是海。

李庆辰教授表示,卧龙岗曾经是古代的河道,水携带大量的沙土在河床底部逐渐沉淀,邯郸市的气候干燥,水量蒸发,沙土逐渐变多,在自然变迁的影响,河道也就发生了改变,沙土挤压,形成两边低,中间高的脊骨形状。

关于姜窑村村民挖出来的龙爪这件事,李庆辰教授是这样解释的“龙爪其实是河道的汊支,随着水流留在了河床里。”

结语

这项巨大的“一家十口”景观是大自然的产物,也是极其罕见的一种自然水流侵蚀现象,但因为刚挖出龙身的时候,文物保护技术还是很落后,龙头已经惨遭破坏。

村民们也是在巨龙出现后才意识到家里的家具是用石头巨龙的龙头制作而成的。

博物馆建立后,又重新雕刻了龙头,这才使“一家十口”的奇景变得更加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巨龙   沙土   邯郸市   卧龙   石头   脊骨   河北   挖出   小龙   村民   桥梁   教授   发现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