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处处针对华为,中国为何不动苹果?

美国一直没有打消对华为的关注,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几乎都有相应的规则措施。而美似乎又打算调整规则,从4G,人工智能等方面入手,对华为重新制定限制计划。

虽然规则还没有落地,但美既然传出这样的消息,就说明打算将错就错了。相反,苹果公司在中国市场获得很好的经营回报,这不禁让人好奇,苹果为何就能安然无恙?

苹果是华为在智能手机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不过现在的华为手机业务已经不复当初了。如果不是市场的原因,华为至少也能排进全球前三,甚至有望冲击世界第一。

苹果可以说是吃饱了,这几年连续创下营收新高,季度财报从首破1000亿美元到1200亿美元,市值从2万亿美元突破3万亿美元。苹果正在不断刷新市场历史纪录。

再看华为,市场规则让华为缩减和关闭边缘业务,净利润只有一百多亿,差距明显。

美国处处针对华为,而苹果在中国市场安然无恙,大赚特赚。虽然苹果第一财季营收下滑了5%,但整体而言并不会影响苹果的根基。利润同样是很大巨头难以企及的。

除此之外,全球苹果设备的激活量超过20亿,为苹果生态服务贡献海量的用户基础。

一边是苹果的大赚特赚,另一边是华为的缩减业务,两家公司的状态很大程度和市场的开放经营有关。美国处处针对华为,这不禁让人产生好奇,中国为何不动苹果呢?

首先需要维持良好的市场环境。

苹果是外企进入中国市场的一大典型案例,中国市场一直保持开放合作,努力维持公平,公正的态度。这也是为中企走出海外的一个模板,希望别国也能做到开放经营。

如果效仿美国的做法,对苹果做些违背开放合作的事,肯定会被外媒大做文章,这和中国市场吸引外企进入投资的初衷不符。只要遵守市场规则,外企便能正常开展业务。

另外,苹果在中国获得营收回报,很容易成为外企参考的目标,进而积极参与投资。

所以不对苹果做些什么,是维持良好市场环境的一个措施。中企若进入别国发展,自然也希望得到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而不是像美国一样,用无中生有的方式搅弄市场。

许多美企都在中国市场获得不菲的营收,有的占比高达30%,是第一大市场业务来源。

当美国不允许美企随意出货产品的时候,美企相继发声,站在自由贸易的角度上争取市场合作机会。虽然是为了自己的营收业绩,但同样给市场带来经济发展,活跃产业。

其次苹果产业链牵涉广泛。

苹果是美国公司,但是大部分的产业链布局都在中国。中国有制造业的优势,人口劳动力充足,产业供应商丰富。在中国,苹果实现了iPhone、iPad、Mac等全产品制造。

苹果在中国生产设备,选择的供应商要么是中国企业,要么是外企在中国设有工厂。

苹果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完成这一切的布局,仅富士康一家公司,因承接苹果订单就解决了百万人口的就业问题。其余的立讯精密,京东方等巨头同样带来巨大的产业回报。

苹果产业链牵涉广泛,国内一百多家供应商进入果链,形成的生产总值为各地贡献重要的GDP。比如富士康位于郑州的工厂,2020年期间带来了河南60%的进出口额度。

再加上富士康代工厂的性质,为解决人口就业问题有积极作用。这背后其实离不开苹果订单带来的生产效益,上下游产业链遍布国内各地,几百家供应商因此得到回报。

中国是制造大国,对苹果这类电子设备商不会做些什么,其创造的产业链价值很重要。

综合而言,中国不对苹果动手是有原因的,一方面苹果在中国市场维持正常经营,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对于招商引资是有好处的,让外企进来,让中企走出去。

另一方面,苹果产业链牵涉广泛,苹果背后带来的产业链规模不可小觑,是国内供应商企业对接全球化市场的关键部署,也是保障百万人口就业的基础,还需谨慎对待。

美国对华为的做法不可取,但我们不能随意效仿,因为自己的路还需要自己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华为   美国   中国   苹果   中国市场   产业链   外企   规则   供应商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