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布拉格冬恋(二)神秘的欧洲心脏

#头条创作挑战赛#

【缘起】

《布拉格之恋》是一个复杂的爱情电影,但名字却与这座伟大的历史名城紧密联系。中欧的很多城市都和罗马帝国的辉煌有关,但是布拉格不是,她是公元9世纪才成为波希米亚国王的居住地;一段时间为神圣罗马帝国所辖,公元14世纪,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治下兴盛起来,把历代国王建造的城堡和宫殿连在一起,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称为布拉格城堡。

这座中世纪城市的浪漫和神秘,正如尼采所说:“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的时候,我找到了维也纳;而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的时候,我只想到了布拉格。”

当我越接近这颗神秘的欧洲心脏时,越抑制不住我内心的兴奋,我终于要翻开布拉格的页码,开始解读这座充满魅力与内容的城市。


【游】布拉格城堡Pražský hrad

布拉格城堡始建于9世纪,在14世纪的查理4世时代完工,是捷克历史上历代统治者的居住和办公地,现在是捷克共和国总统的官邸。这里是城堡的主入口,参观也由此进入。

忽然,参观的人群快速向入口涌来,我们也随着人群聚拢在城堡的围栏前。

原来是每天中午12点,在布拉格城堡第一中庭举行的皇宫卫兵换岗仪式。我们便和世界各地游客一起驻足观看,只见皇宫卫士们步伐整齐,雄姿焕发,昂首阔步,展示着布拉格的特色与魅力。

两队卫兵在这里面对面站好,旗手把国旗进行交接,军乐队同时奏乐。

皇宫卫士们身后守卫着的正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布拉格城堡,从波希米亚国王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再到如今捷克总统,这座城堡连结了过去与现在。

如今的捷克总统府,庭院敞开,各国游客均可自由进入参观游览,自由拍摄。

此刻城堡广场上人流如潮,欢愉声此起彼伏。当仪式结束,人流渐渐散去,城堡前又恢复了正常的秩序,但些悠扬的旋律依然在耳边萦绕。

接下来,我们将从这座哈布斯堡王朝风格的巨人门正式步入布拉格城堡。巨人门因门柱上1771年完成的“巨人与神的战斗”雕塑而得名。

大门外礼仪性地设置了两名卫兵,他们站姿端正,一动不动,抬头挺胸颔首,目光坚毅地看着前方。

这两尊18世纪艺术家创作的洛可可风格作品,动作逼真,肌肉线条栩栩如真,很是震撼。现在看到的则是复制品。

巨人门后则是布拉格城堡的第一庭院,也称贵人院。其中最醒目的则是马提亚城门(Matyášova brana)。

建于1614年的马提亚城门,原来是独立的凯旋门,后来在扩建新王宫时连成现在样子,是进入布拉格城堡的门面,也是布拉格最早出现的巴洛克式建筑。

马蒂亚斯门的上半部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马蒂亚斯皇帝的封号和徽章,下面一排是几个当时王朝附属国的徽章。

穿过马蒂亚斯门,来到一个四四方方的的第二中庭。庭院内以一座巴洛克式喷泉与一座十七世纪文艺复兴装饰的水井为中心。为了安全,如今这口井已经被一个鸟笼子似的装饰封了起来。目前该院子为总统办公室。

巴洛克式风格的柯尔喷泉(Kohl s Fountain)共有3层,最底层及第2层都是由大力士扛着,最高层则是由狮子扛着地球。因喷泉顶端有狮子,当时也是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的统治,因此也称为狮子喷泉或利奥波德喷泉(Leopold s Fountain)。

喷泉不远处,十分醒目的圆形尖顶建筑是圣十字教堂。

庭院右边是售票处,没想到有中文介绍,普通票大通票A(含9个景点),350捷克克朗;小通票B(含4个景点),250捷克克朗;讲解器,350捷克克朗。所有票证2天内均有效,但每个景点门票只允许使用一次。经过一番比较,我们认为套餐B比较合适。


【游】圣维特大教堂Katedrála sv. Vita

进入第三中庭后,赫然出现在眼前的就是布拉格城堡的地标——圣维特大教堂(Katedrála sv. Vita)。这时我才发现,塔楼高耸的圣维特大教堂,真的很难拍全。但近100米高的主塔,在这座“千塔之城”中,仅能排上老三的位置。

大教堂从公元1344年开始兴建,直到1929年才正式完工,总共用了500多年的时间,经历好几代的建筑师、艺术家联手打造,才有今日富丽堂皇的风貌。

气势恢宏的圣维特大教堂,不仅是中欧地区的第一座哥特式大教堂,也是中欧装饰最华丽的大教堂之一,享有着“建筑之宝”的美誉,而且还是布拉格大、重要的教堂,在捷克的宗教文化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大教堂采用的石材比较特殊,看起来黑中泛黄的米褐色。

米褐色的外墙上,一扇硕大的精美玫瑰花窗,镂刻着古朴的花纹,里面镶嵌着蓝色玻璃,不时投射出布拉格的蓝天白云。

庄严肃穆的圣维特大教堂,从不同角度欣赏,有着不同的美感。这是我能够找到的同时拍下大教堂的三座塔的唯一角度。

大教堂南立面上,有个双表盘大钟,堪称大教堂外墙看点之一。从16世纪开始就安装在这里的两个钟,上面的钟以小时计,下面的钟以一刻钟为单位,上下两个钟要合起来看。

我还看到,在大钟下方的金色花窗下有三个徽章,左边是波西米亚双尾狮徽章,中间是圣瓦茨拉夫火鹰徽章(早期波西米亚徽章),右边是布拉格大主教的盾徽。

在双表盘大钟旁,有一座与众不同的“金门”。在十九世纪70年代以前,朝南的“金门”一直是大教堂的主入口。如今,“金门”现已被封闭,平时不开,只有重要仪式活动时才作为入口开放。

这道门上装饰着由14世纪威尼斯工匠,以《最后的审判》为题材而制作的马赛克镶嵌画。这幅马赛克镶嵌画是圣维特大教堂最重要的艺术品之一,创作于1370年,由30多种颜色,4万片马赛克拼成。

在太阳光照射下,色彩缤纷的镶嵌画,会闪耀得让人无法直视,因而被命名为“金色之门”。

“金色之门”由三个拱门组成,拱门上方,中间部分的图案是耶稣和六个圣徒,下面蓝色背景的部分,左面是开国国王瓦茨拉夫,右面是其第四任王后伊丽莎白。

拱门上方左面的图是圣母玛利亚和六位使徒,描绘正义的灵魂被天使接入天堂,从棺材里爬出来的人们跟随天使上天堂。

右面的图是施洗者约翰和六位使徒,描绘了持剑的天使长米迦勒将绳索牵着的罪人押送进地狱。

拱门内,一侧墙壁上是一幅“亚当夏娃偷吃禁果”的马赛克镶嵌壁画。

在大教堂南门的侧墙上,我们还看到了一组圣约翰罹难的雕塑。

转到大教堂的另一面,几列哥德式的尖塔,颜色更深,极其对称,但数量多到一眼数不清。

大教堂这一侧的尖塔被装扮成绿色。不知道捷克的工匠师父动用了什么技术、颜料、材质,让它精确无疑地对称,且风雪晴雨,却依然能保留着最原本的姿态。

回到西门,也就是大教堂的入口。青铜大门上,装饰有大教堂历史主题浮雕。大门上面的弦月窗浮雕,饰有“耶稣受难”、“基督衣旁争论”和“哀悼耶稣”三个故事。这也是大教堂外墙的一件珍宝。

青铜大门上方的玫瑰圆窗,是一件由2.7万块花色玻璃片组成,内外都可见的珍宝,也是大教堂外墙的一大看点。

步入教堂,抬头仰望,年代久远的石柱与高耸的拱顶三两交错,呈迂网状排列;两边廊柱,如竹节合柱,下插玉基,上挺穹顶,简洁明快的线条花纹布满穹顶与墙壁,富丽堂皇,为之一震。

远远望见,中间的玫瑰花窗,极其精美。光线透过玫瑰花窗,照射进教堂里,如万花筒一般,绚丽多彩。

在大教堂中央显著位置还安放着哈布斯堡家族费迪南一世夫妇,及皇子马克西米连二世装饰华丽的白色大理石石棺,他们在这里重归地下获得安息。

地面横排三条红漆木凳,直铺数十米,做礼拜的信徒们,可以坐在这里聆听上帝的声音。

此外,在圣殿内侧还有一座用20吨银打造,并装饰众多浮雕木刻,圣约翰主教的墓。

定睛望去,群雕天使,托起灵柩基座,上方四个小天使扶着紫红色的帷幔,护卫主人,中间是圣约翰手持十字架站立银馆上,慈祥亲和,栩栩如生。据说,此馆存放他的遗体,至今未腐。

“十字架上的耶稣”,这组木雕作品是圣维特大教堂内最珍贵的现代艺术品。

在大教堂内,我们看到一位大主教站在高高石座上,身套披风,两手合十字,双目微闭,威风凛凛,令人敬畏。这尊大主教的铜质雕像,也是大教堂的珍品之一。

大教堂是古捷克国王就职加冕和最后辞世之所,因而主教的地位极高,权力极大。

最让我心醉的是,教堂内部四周镶满了由捷克著名画家穆夏设计的各式各样,美轮美奂的雕花窗。

大教堂外面的每扇玻璃,通常都对应着一扇彩绘玻璃窗。从里面看,一层极其艳丽的颜色附着在玻璃上,描摹着某种意义的图画。

午后的阳光,把它彩色的光影全都晒在了教堂侧面的墙上,昏暗里,那些光影保持着原有的色泽。与墙面的质地重合成一幅新的朦胧画作,并随着我们的脚步变换着光晕。让我忍不住驻足观望许久。

五颜六色的光线洒进教堂的每一个角落,投下梦幻的影子,那一瞬间让我恍惚,仿佛置身幻境。

殿堂四周,环绕21座礼拜堂,各个礼拜堂,都有各自的专名和专门用途,若一一细看,估计三天三夜也看不完。

大教堂内,有一座金璧辉煌以壁画和半宝石装饰的圣瓦茨拉夫小礼拜堂(Svatováclavská kaple),也是大教堂的一大看点。

半圆形的小礼拜堂在教堂南边靠近“金之门”的地方。无论从位置,还是从富丽堂皇的装饰,都在强调这里才是大教堂的中心点。

小礼拜堂的墙壁,用价值堪比宝石的珍贵石材砌成,不仅磨光,还镀了金。

墙上的壁纸画是16至17世纪的作品,描绘了《圣经》内容以及圣瓦茨拉夫的事迹。圣维特漫长的修建历史上几经坎坷和战火,不过这些壁画却都幸存了下来。

在大教堂北部,有一架巴洛克风琴管风琴。这座管风琴有超过4400根管子,于1932年建造并安置在16世纪的文艺复兴风琴阁楼上。

风琴下面是三扇木雕门,上面有殉难者和各种波希米亚圣徒的浮雕,超级精美,堪称大教堂又一看点。

这座是无数建筑师呕心沥血的杰作,宛如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般耐人寻味。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木雕、石雕、壁画等装饰在这里相得益彰,使得整座教堂宛若一座博物馆,令人目不暇接。

走出大教堂时,才发现刚刚下过一场雨。被雨水车冲洗一番的地面透着深沉,亮得像一面深色的铜镜般,折射出的大教堂金光闪闪。


【游】圣乔治教堂Bazilika svatého Jiří

出大教堂东望,一座伫立着高耸的白色双塔,用红墙砖瓦打造的古罗马式建筑格外醒目。它就是布拉格城堡内中最古老的教堂——圣乔治教堂Bazilika svatého Jiří,建于公元10世纪,正面为17世纪重修的巴洛克风格,看上去像由放大的积木搭成;两座罗马式白色尖塔,代表亚当和夏娃。

教堂的入口上方刻着栩栩如生的屠龙者圣乔治的浮雕。

走进教堂,不禁让我大吃一惊,这里实在是低调了。圣乔治教堂内相当朴素简陋,仿佛街边平常百姓去的礼拜堂。

不过,圣乔治教堂现在已经很少用于礼拜了,更多的是作为音乐厅之用,在“布拉格之春”的音乐节期间,这里常常举行音乐会。

但其低调又不失庄重,尤其是这座建于公元920年的中殿,内部砌成弧形的砖墙,配上穹顶上斑驳的壁画,很有氛围。

教堂内部空间相对局促,斑驳破旧的棚顶,愈发显得沧桑和与众不同。

圣乔治教堂走的是“低调华丽”路线,需要参观者用心去品读。

如今,从尚存的一些壁画里,依然能够看出当年的光彩。

墙壁、穹顶上的各种宗教题材的壁画均出自名师之手,其中《顶棚的耶路撒冷》、《圣母加冕》都是世界级的名作,相当有艺术价值。


【游】旧皇宫Starý královský p

走出圣乔治教堂,我一眼就看到,位于第三院中庭中央,是一尊士兵和骑士的保护神《圣乔治和龙》的雕像。

正想仔细端详一下雕塑时,雨点儿再次飘落,我们连跑带颠儿地跑进了旧王宫(Starý královský p)。

这是1483年波希米亚王国后期修建的,旧王宫内规模宏大的拉迪斯拉斯宫,长62米,宽16米,没有一根支柱,五个带肋拱顶由精细的金色条石拼成网状花纹,线条流畅,柔润雅致,以及文艺复兴风格的矩形落地大窗,更突显文古朴典雅。

据说,宽敞的大厅当年可以容骑士骑马入内。

可惜的是,我们参观时,正好在进行内部修缮,很多地方还架着脚手架,严重影响参观效果。

与富丽堂皇的大教堂相比,旧皇宫实在是太让人意外了,内部装饰可以说约等于无,很难想象以前这里就是皇宫,是当年讨论和制定国家政策的最高权力所在地,见证了几百年来波希米亚政治的风云变幻。

国事记录厅,厅堂里的四周和拱顶全部印满了各式波希米亚贵族印章和徽记。其中,象征捷克精神的双尾狮最常出现。

隔壁有一个房间,里面展出了历代国王加冕时使用的圣物:王冠、权杖和金苹果等,不过都是复制品。

从大厅边上的露台望出去,可以看到布拉格最经典的风景——成片的红屋顶。

天空中漂浮着厚厚的云,给雨后的布拉格增添了些许的沧桑厚重感。

无意中看到,露台上的雕塑,犹如中世纪遗留下来的眼睛,默默注视着布拉格的昨天、今天与未来。


【游】黄金巷Zlatáulička

继续向前,来到黄金巷。这条小巷是独立于布拉格城堡的一个小世界,建于16世纪,曾是城堡守卫者和金匠们的居住地,因聚集不少为国王炼金的术士而得名。

黄金巷这是城堡中一条很短的砖石铺成的狭窄街道,两边是色彩浪漫的矮房,每一座房子都极为小巧,大多为两层,且拥有精致的门窗、低矮的屋顶和夸张的烟囱,也有人称之为捷克的霍比特人街区。

小屋林立的黄金巷,一溜排开的都是宛如童话故事里的小巧房舍,是布拉格最诗情画意的街道。一间间王宫的仆人和工匠居住之处很矮小,仅能容身而已,但却将时光凝固在这条小巷中。

道路两旁色彩鲜艳的小房子曾是他们的住所,与城堡的富丽堂皇不同,现在成为了迷你博物馆,展示了当时居住者朴素又不失生活乐趣的日常生活。

黄金巷现在将原本的房舍改为店铺,虽然每个门脸都很小,但里面的商品各不相同,如16号的木制玩具;20号的锡制布拉格小士兵;21号的手绘衣服等。

19号的外观最有看头,是花木扶疏的可爱花园小屋。

屋顶上还设计出一个超级梦幻且精致小巧的蓝色塔楼,犹如走进了小人国的世界。

卡夫卡的盛名,让这条小巷充斥着熙熙攘攘的游客,摩肩接踵的感觉依旧挡不住卡夫卡在这里写出《城堡》等巨著的才气与文化底蕴。

徜徉在黄金巷狭窄曲折的碎石板路上,我亦步亦趋地寻找着22号门牌。终于看到了那座静谧的水蓝色小屋,那就是当年只是一位银行小职员的卡夫卡,以每月20克朗租下门牌22号,摆放下一桌一塌,便成为了工作室。

在23号和24号之间门洞里,站着一位身披铠甲,手持盾牌的武士,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拾级而上。

上面竟然是当年城堡防御墙的平台巷道,现在是中世纪军械展览馆。

一具具寒光凛凛的盔甲,一张张面目狰狞的面具,一个个色彩缤纷盾牌,一把把原汁原味的火枪······在这里,中世纪时一名士兵的整套装备:盔甲、长枪、斧头、短弓、长弓、弩、盾牌,应有尽有。

通过旋转瞭望口,如今依然可以俯瞰布拉格的城市风光。

24号后面没有门牌号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地下室。走进去才发现里面是一位炼金术师的工作间。

黄金巷的尽头是中世纪皇宫建的地牢,用于审讯和关押犯人。刚进入地牢,就看到这张让人毛骨悚然的刑具。

黄金巷的尽头还有一个大观景台。站在那里俯瞰到下去,可以将这“千塔之城”的美永远定格下来。

望着眼前的景致,心想:这应该是俯瞰布拉格全城风景最美的地方了吧?虽然此时的天空有些灰蒙蒙的,但映衬着红屋顶格外绚烂夺目,360度无死角,让我不忍离去······


【游】布拉格城堡观景台

重新返回到城堡广场,才想起那间号称世界上最美的星巴克。这间开在城堡山上的星巴克分店现已成为很多星粉的朝圣地。

在这里,点上一杯咖啡,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眺望布拉格的美景,绝对是一生中最难忘而又浪漫的回忆。

此刻满眼都是一望无际的红屋顶——布拉格影像的经典画面。阳光下,艳丽的红屋顶给这座城市定下了沉稳又热情的基调。

布拉格就像是一个放大的塔林,以古老的波希米亚王国的传统色——白、红两色装饰的建筑明丽、典雅。

从城堡山上眺望布拉格老城区,阳光和煦,空气清新,蓝天,白云,红红的屋顶,高高的尖塔,童话般的场景,油画般的色彩。

站在斑驳的古城堡墙边,眺望着伏尔塔瓦河两岸,阳光下闪烁着金色光芒的塔顶,感受着这整座城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那份历史的凝重。

远远望去,圣尼古拉斯教堂的洋葱头、高耸的钟楼、白色的建筑,配上青铜色的屋顶,极为抢眼。一圆一尖矗立于苍穹下的两个塔顶,成为了伏尔塔瓦河左岸的经典地标。

布拉格建筑以顶部变化丰富,色彩极为绚丽夺目,红瓦黄墙而闻名,号称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眼前这片心仪许久的黄墙红顶建筑群,虽然天空薄云遮日,没有金色,也没有余晖,但眼前的景象足以令我豁然开朗。那林立的塔楼、屋顶上各异的小窗令我莫名地心动,不知道有多少人也会像我一样沦陷在布拉格这美轮美奂的红色海洋之中。

高高低低的塔尖,毗连成一片塔林,因而又有“千塔之城”之称。

抛下身后的城堡,更清晰的是眼前那一片城景,我着实被惊艳到了。一直觉得,这红色的屋顶就犹如布拉格整个城市的点睛之笔。有了它,布拉格就从沉睡的童话世界,变成了生动、栩栩如生的童话世界。若不是被命运拽紧了发条,我真想留下来静看细水流长、云卷云舒······


【独白】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布拉格城堡并不是浪得虚名,这座美丽的古堡在世界上是屈指可数的,无论是体量,还是内核都堪称世界之最。

布拉格城堡从9世纪起既是布拉格皇室的所在地,它见证了布拉格的荣耀与辉煌,也目睹了布拉格的落幕与沧桑,从常人无法接近到各国游人自由徜徉,世界之大变局如同一部惊悚大片在这座神秘的城堡一幕一幕迅速划过……

在布拉格城堡,可以看到11到18世纪各种典雅华贵,令人惊叹的建筑,应有尽有,仿佛置身于王子公主的梦幻造景中,无怪乎歌德要称赞布拉挌是世界上最美的宝石。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布拉格冬恋(三)中世纪的皇家之路》


往期回顾:

【游记】布拉格冬恋(一)14世纪的皇家城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布拉格   克朗   波希米亚   巴洛克   乔治   捷克   欧洲   屋顶   教堂   城堡   游记   心脏   神秘   世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