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正在加速撤离,120万员工该何去何从?

富士康大逃亡曾登上了国内外各大平台热搜,那段时间进厂打工的工人们纷纷自发逃离了郑州的富士康工厂,富士康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富士康作为中国的企业,在人口红利下得到了快速发展,随后在美国的奖励下又赴美建厂。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各地的富士康都在加速撤离。统计共有120万员工面临着不确定的工作环境,在如此的大环境下,120万的富士康员工究竟要何去何从?

一、富士康成立

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代工企业也借此机会参与了国际分工,嵌入了全球价值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富士康是台湾鸿海精密集团在中国大陆投资兴办的高新科技企业,在深圳地区投资建厂,是专业生产3C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的全球最大的电子专业制造商。

发展至今,富士康把握全球化产业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中国大陆劳动成本优势和规模经济的迅猛发展。不但在早期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利润,而且为中国基础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富士康便在中国大陆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后来更是位居中国内地企业出口200强榜首,并在南阳、济源、鹤壁、鄂尔多斯等多滴科技园建厂和开幕。但富士康作为代工企业的一分子,在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缺点与短板。

二、富士康跳楼事件频发

富士康对于自己的产品提出“快速开发新产品、快速爬坡量产、快速当地交货”的竞争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出货效率。富士康的竞争优势遥遥领先,但是与此同时带给员工们的压力非常之大。

最开始在富士康集团所属的深圳一家工厂,在5个月之内发生12起员工跳楼事件,造成10死2伤。相对于全厂数十万员工的巨大基数,富士康觉得这一自杀率不算高,而且低于我国的平均自杀率。

随着富士康员工跳楼自杀的比例增高与全球化冲击,富士康业绩逐步下滑。国内大环境对于代工厂的富士康来说,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富士康开始逐步搬离。

三、多重因素影响 富士康加速搬离

富士康在经历了20多年的代工业务的辉煌之后,受目前全球经济衰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及原物料等成本持续增加的影响,利润率大幅降低,代工模式难以为继。

富士康国际从2008年开始,营业额和毛利环比增长速度减缓。而且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人民币的升值使得国内人力、土地、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生活成本大幅增加,再加上内陆省份如今不断涌现新的机遇,造成沿海地区劳动力短缺。近年来的用工荒使得富士康的沿海厂区对普工的招聘日益艰难。

而且富士康高管违法收受钱财、厂妹事件、山东械斗等负面事件再次对富士康的公众形象造成较大的损害。这些事件经媒体曝光并不断发酵,直接影响了富士康德品牌形象,都加速了富士康的搬离。

在中美M易战之后,富士康的大部分订单都来自美国,为了不影响整体效益,富士康赴美建厂。而另一方面为了降低人工成本,富士康的一些工厂也开始向越南、印度搬迁。可以看出富士康公司策略的调整,但是富士康搬离的计划并不会停止。只是在搬离之后,预计将遗留120万的员工,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对于遣散的员工,富士康表示到他们已经给予员工遣散费,至于员工后续不是他们的责任。而许多从富士康离厂的员工,也开始找寻新的工作不过大部分还是进厂为主,电子厂、服装厂等等。富士康虽然搬离,但是员工们还是需要找寻新的工作来维继生活。

结论:

1978年以来,中国凭借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将生产制造转移到中国。中国的代工模式不但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和利润,也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富士康便是其中之一。

不过资本家也是最冷血的,在享受过中国的红利时代与快速发展时期后,富士康选择了逃离了这片土地,去往奖励更高的美国或者人力成本更低的印度。而匆匆离开的富士康除了对员工进行了廉价的工资补偿外,再无其它行为。面对加速搬离的富士康,你有什么看法吗?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对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员工   富士   代工   红利   中国大陆   何去何从   中国   成本   快速   事件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