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满马面裙,“大明少女”美丽外表下的大明服饰


引言

近年来,随着“韩流”的褪去,社会上涌现出一股汉服复古风,在街道上会出现很多身着汉服装扮的女士,妆容精致、发髻复古,宛如古人再现。

汉服存在的历史悠久,这里的“汉”不仅仅局限于汉朝,而是汉族的意思。

汉服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凡是中华汉民族发源的地方就是汉服饰发展衍变的地方。

大明时期倡导“ 废弃异服 ,恢复汉服 ”,同时在服装上设计很多,对着装穿衣的要求也非常细致,有着一套完整、系统的服饰制度。

外来文化的影响,传承了千年,在明朝时期大放异彩的额汉服被同化。人们穿衣变得一再简化、随意,但是,在二十一世纪,汉服热、复古之风再次吹来。网络上身着汉服的人备受推崇,河南洛阳的春节晚会抓住文化传承的要点,近三年均在春节晚会中出彩出圈。

大明时期,等级制度纪律森严,但是在服饰上却非常出彩。有复古出彩的马面裙、有影视剧中绚丽夺目的凤冠霞帔。


一、金丝蹙雾红衫薄,大明服饰的独特之处

传记体断代史 《 汉 书 西域传下犁渠 》中记载 :“( 龟 兹 公 主 ) 后 数 来 朝 贺 , 乐 汉衣服 制 度 , 归 其 国 , 治 宫 室 , 做檄道 周 卫 , 出 入 传 呼 ,撞钟 鼓 ,如 汉 家 仪 ” 。

这 里 的 “汉衣服”指 的 是汉代 王朝 的 服饰 礼仪制度 ,更多的意思是侧重于汉服下的汉礼仪、汉文化。汉服是一个充满韵味的词语,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都会因为“汉服”文化而感到自豪。汉服,并不等于汉民族的服饰。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原本的汉民族文化逐渐扩大、演变为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汉”字的意思亦不仅仅是局限于汉族、汉朝,而是扩大到整个中华民族。在汉服的发展史上,大明时期的汉服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

大明时期制度森严,等级观念非常严格,所以穿衣制度也相对严格。明朝时期,女子服饰种类多、样式多,尤其在明代后期服饰更是绚丽夺目,华丽富贵。

明朝服饰和之前宋元时期相比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服饰的种类也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在西方服饰的影响下,部分服饰开始使用纽扣。

·金镶宝蝶恋花纽扣 江西博物馆藏 金镶宝蝶恋花纽扣 江西博物馆藏


纽扣的使用,使得服饰变得简单而方便,纽扣既具有装饰感同时又使得穿衣脱衣非常方便。同时受到辽、元、金的影响,明朝服饰存在少量的左衽服饰,在明朝后期渐渐恢复汉朝服饰右衽的习惯。同时大明时期的服饰种类奇多,大明少女尤其热衷穿裙子,其中以“马面裙”最为突出。


二、银蔓垂花紫带长,大明服饰的种类奇多


明朝服饰非常样式非常多,大明少女有各式各样的裙子,袍服、比甲。还有少见,但是美丽的白子衣服、披风和水田衣服。明朝是一个承前启后、民族融合发展的一个朝代,明朝的服饰也是历史上一盏闪亮的光芒。


万历朝无袖方领寿字纹刺绣比甲 明朝

其一,襦裙。在古代,襦裙一般来说是指衣和裙的搭配。裙子是大明少女常见的服饰,在各类影视节目中也可以看到。这里襦裙的“襦”一般是指短衫类的上衣,长度不会超过膝盖。

明朝 红色妆花纱云肩袖襕飞鱼纹长衫 山东博物馆藏


襦裙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根据襦裙的裙腰的高低分为三种类型的襦裙,有齐腰式襦裙、高腰式襦裙、齐胸式襦裙。

2.根据襦裙领子的样式分为直领式襦裙和交领式襦裙。其中,交领式襦裙以交领右衽为标准。交领右衽式襦裙类似于英文字母“y”形状。

3.根据衣服是否存在夹里分为单式襦裙和复式襦裙。单式襦裙样式接近于现在的衬衫,复式襦裙则相当于现在的袄子。襦裙的袖子一般来说比较小巧而且紧致

裙子的颜色在大明初期以浅色系列作为主要流行的颜色。裙子表面有刺

绣文案,但是以小巧为主,不喜张扬。在明朝崇祯年间,裙子开始出现边角装饰。发展到明朝末期,裙子的设计趋向夸张、裙子的色彩更加妍丽、裙子上刺绣文案也趋向于华丽。

其二,裙的代表百褶裙、马面裙和月华裙。明朝的民间女子下衣常以裙子为主,不似现在以裤子为主。那时候,裙子是女子的主要服饰,所以在现在的影视节目中经常可以看到仙女彩衣飘飘的形象。

明代裙子整体的设计风格以淡雅、素净为主。依据裙子上的设计特色与风格,主要有百褶裙、马面裙和月华裙。下面主要向大家介绍这三种非常流行和漂亮的裙子特点。


(1)百褶裙。

百褶裙又被称为“百折群”、“碎折群”,以裙子出现很多不同程度的褶子为主要特色。


百褶裙在中国有很久的历史,最早记载在《西京杂记》,西汉时期,赵飞燕被立为当朝皇后。有一天,她身穿一件云英紫色裙子,和皇帝一起游玩。突然,刮起大风,赵飞燕的裙子一下飞吹起来,仿佛是燕子一样。仕女们纷纷拉拽,裙子却被来出很多褶子来。

皇帝而后一看,表示有褶子的裙子竟然比之前的裙子更加好看。于是掀起来一股热潮,在后宫也引起了后宫嫔妃仕女们效仿,当时被称为“留仙裙”。这是最早的关于百褶裙的故事记载,但那时候还不叫百褶裙。

真正留名的百褶裙却是在大明时期,明 代 仕 女崇 尚 穿 着 窄 瘦 而 合 身 的百褶裙。百褶裙长款和短款,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依旧是夏季女生热衷的一款裙子样式。

(2)月华裙

关于月华裙,有很多诗意的描写。“裙 拖六 幅 湘 江水”,起初裙子的裙幅为六,仿佛湘江水的波浪。后来,裙子的裙幅增加至八幅,女子行走起来随风吹起,仿佛是水波荡漾、飘逸流畅。


在明朝末期,裙子的图案风格逐渐由简约风演变至奢华风,图案的设计趋向于华丽华贵。裙幅数量也随之变多,由最开始的六幅变成八幅最后变为十幅之多。同时裙子在腰间增添了细褶子,使得穿衣之人行动更加灵巧方便。

每一幅都有不同的颜色与之搭配,微风徐徐,裙幅之间不同的颜色便如同月华般淋漓耀眼,所以此裙被称之为“月华裙”。


服装产业对月华裙进行物色考究,发现月华裙上整体呈现出赤红、冷青、玄色、极白四种主题颜色。不同色调的颜色搭配,衣服看起来非常美丽,令人视之愉悦身心。

(3)马面裙

很多人不懂何为马面裙。其实,在古代“马面”并非马面,而是一种建筑,指的是城墙中用于防御的一种建筑结构。裙门非常酷似这种建筑,由此称之为“马面裙。”


马面裙又称“马面褶裙”,裙子前后共有四个两两重合的裙门,侧面打褶处理。“马面裙”分为纯色系马面裙和刺绣马面裙,后者更加奢华、图案妍丽,多是官宦人家内眷、贵族妇女穿着。明朝时期,马面裙一度成为最受欢迎和最为流行的裙子款式之一。


明朝初期,马面裙风格是清新素雅,明朝中后期,马面裙风格趋向于华丽富贵。发展到民国时期,马面裙风格重新回归与质朴。虽然,一度变换风格,但是它的典型标志“马面”结构确实一直存在。


根据目前出土的实物马面裙的尺寸,裙门宽并没有统一的尺寸。根据不同的人要求和不同穿衣人的体型有不同尺寸的马面裙。徐帆夫人墓中出土的马面裙门宽为三十八公分,而华氏墓中出土一件马面裙,它的门宽仅仅五公分。

明朝时期的马面裙上装饰图案相对简单,一种是没有任何装饰的单一素色马面裙,另一种是装饰底部的金绣马面裙。马面裙的裙褶是活褶子,裙褶一般比较大而且稀疏,视觉效果非常好,走路时仿佛要随风而起。



三、垂带露纤腰,大明服饰大放异彩


在任何一个朝代,恐怕都没有明朝时期对穿衣要求高。受到程朱理学,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明朝,尤其是大明后期,对人穿衣有一套系统的讲究和规定。

在仕途中,当朝官员上朝穿的朝服和日常服饰有不同的规定。明朝的皇帝以及皇太子在进行祭祀之时需要穿专门定制的冕服。皇后在进行册封以及在重大场合例如参加群臣朝会之时时需要身着大礼服。同时,官员的朝服根据官员阶级不同服饰也有所不同,具有不同的标志和特征。于此同时,官员的内眷也根据丈夫的官阶着相对于的服装。普通的庶民百姓只有在进行婚嫁的那一天才可以穿九品官阶的服装,平时是不可以穿的。

作为二十一新世纪,人们的穿衣趋向于大众简约化,不似古人过于讲究,但穿衣也是要分场合,在合适的场合下穿合适的衣服,不然就是不伦不类,这自然是不符合礼节的。


举行冠礼之时需要穿礼服、节日的时候需要穿“吉服”例如穿喜庆的颜色服饰,婚礼的时候有专门的婚礼服,同时伴娘伴郎也有相应的伴娘服和伴郎服。在举行晚会的时候有专门的小礼服。在职场上男士一般需要穿白衬衫西装裤,是比较职业化、正式化的服装,给人以正规、规范的感觉。

在明朝汉服中,广袖式的服装一般归为礼服,或者说在正规、隆重的场合中的礼服一般是大袖衫。

对于对大明服饰不甚了解的人来说,常常认为礼服和常服的最大区别之处就在于袖子。一般而言,常服袖子多为窄袖,如此设计方便日常劳作,而礼服多是宽广且偏长的袖子,体现出设计美、端庄大气、飘逸美感。



广袖和窄袖作为常服和礼服的区分是一方面,却不是绝对的。汉服关于常服和礼服有非常细致的规定,例如在大唐时期的仕女们的礼服则是窄袖。

不同场合下的礼服也是具有区别的。有的礼服款式适合与婚礼场合,而有的礼服款式却只能用于祭祀。在现代,婚礼的服饰没有明朝时期如此苛刻的规定,却也要知晓一些常识。在大唐时期,婚礼时多为花钿礼服,明制婚礼的服饰多为大袖衫配凤冠霞帔。

在影视剧中经常会看到“凤冠霞帔”的字眼,说到明朝服饰不得不介绍大明时期后官的礼服


明朝时期,后宫礼服庄重精致具有非常强的阶级性。

皇后在加冕之时需要佩戴凤冠,身穿霞帔。凤冠,是古代女子在首饰中最为奢华、级别最高的,同时也象征了佩戴之人的身份和地位。

三龙二凤冠出土于定陵陵墓



“簪以玳瑁为擿,长一尺,端为华胜,上为凤皇爵,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垂黄金镊。”

凤冠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太后,自此之后,凤凰作为中国古代最尊贵的吉祥之物,“凤冠”也成为最至尊高贵的人才可以佩戴享有的。皇后加冕典礼仪式上皇后所佩戴的“凤冠”自是设计复杂精美,奢华高贵。

孝靖皇后凤冠


在民间,“凤冠”也时常可见。在一些相对隆重的场合下,参见的女子会选择佩戴含有“凤鸟”图案设计的头饰,“凤鸟”图案一般居于头饰中央,非常耀眼,后期也成为贵妇们攀比的象征之物。



明朝后期宫廷中出现一股奢靡之风,头饰中凤冠的制造成为也由此增加。根据史书记载,万历年间册封大典的数次比往年多出许多。万历年,在册封大典上的费用也陡然上升,仪式的服饰、规模都更加华丽和庞大。

霞帔可以被称之为明朝命妇服装中最具有特色的代表,通常称为为“凤冠霞帔”,可以说是平民百姓希望升官之追求外表。霞帔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帔”,这时的帔的特点是修长而狭窄,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变为宽大而飘逸的披帛,可随意披在肩部。到了宋朝时期,霞帔流行于平民百姓中,形状相似围巾,由两条彩色的带子组成,其上绣有五彩图案,可绕过脖子挂于胸前,下端垂有玉坠子,由此称之为“霞帔”。


《明会典》中对于霞帔基本形制的记载为:“长五尺七寸,阔三寸二分,各绣禽七,随品级用,前四、后三各绣。临末左右取尖长二寸七分。前后分垂 ,横缀青罗襻子,牵连并子。前垂三尺三寸五分,尖缀坠子一,后垂二尺三寸五分,临末插兜子内藏之。”


发展到宋朝时期,霞帔已经正式成为命妇礼服的标志,并且与官阶不同而样式有所不同。明朝时期,后宫妃子和百官的家眷在重要场合“霞帔”是必备之物。



明朝有着严格的制度规范,“霞帔”上的刺绣文案也与官阶有所不同。随着官阶的上升,霞帔的文案也趋向于奢华富贵、中下等官阶,八、九品官员内眷的霞帔是校花纹,六七品官员内眷的霞帔是练雀纹;中等三、四品官阶内眷的霞帔是孔雀纹,五品官员内眷的霞帔是鸳鸯纹;上等一、二品官阶内眷的霞帔才可以是锦绣云霞纹。普通百姓女子结婚之时可以使用霞帔,此时称之为“借服”。



明朝的“凤冠霞帔”,不仅反映了明朝礼制发展的变化,也由此成为反应社会等级的象征,上面的刺绣颜色和纹样不同都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阶级身份。



结语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文化、有内涵、有修养的民族。人文礼节是人类文明的外部表现,与历史时间短浅、文化底蕴不够深厚的国家相比,中国有上下五千年。在服饰文化上,不同朝代有所变迁,但是永远不变的是中国独特的审美。明朝时期的服饰是一个承前启后、发展空前的服饰,放眼现在依旧是独特的审美。





参考文献:

《图解中华传统服饰》

《明中后期女子袄服研究》

《中国纺织考古与科学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大明   内眷   霞帔   明朝   服饰   凤冠   百褶裙   礼服   裙子   外表   时期   少女   美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