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火爆全网的儿童零食「反式脂肪一览表」究竟骗了多少家长?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在某红薯上看过这种图表



说实话作为不太懂这方面知识的家长,看到这种图表就觉得特别贴心!!有的甚至贴心到,连零食名字都直接给咱列出来了......


但作为一个专业科普人,想问问出这些图的朋友:你们没事吧?



看配料表没错,是好习惯!但这么草率的把“某一种成分”直接与“反式脂肪酸”划等号,是不是在贩卖焦虑了?


因为但凡你仔细看过这些成分,就会发现:

不好意思,超市里还有能吃的零食吗???


大量网友也都是这种感受


那么反式脂肪酸到底是什么?它到底藏在哪些食物里?家长该如何一眼辨别?今天就给各位一个标准~



01

为什么说这些成分

不等同于反式脂肪酸



首先,反式脂肪酸是油脂在【氢化】的过程中,由于工艺不成熟产生的副产物。


简单说就是要同时满足这2个条件:①油脂要被氢化 ②氢化工艺不成熟,才能产生反式脂肪酸。


而咱们平常吃的面包、饼干里面基本都只包含第1个条件 —— 被氢化过的油脂



之所以要加这种被氢化过的植物油,主要还是因为:


1、植物油相比动物油来说,价格便宜,成本更低。(但是用来做面包糕点并不好用)


2、所以就把植物油氢化一下,让植物油里很多不稳定的不饱和键,变饱和。就会让零食成本又低、又容易成型、还延长了保质期。


很多博主直接就把这种被氢化的油脂,简单断定为了“反式脂肪酸”,大错特错。



别忘了还必须同时包含这第2个条件 —— 氢化工艺不成熟!


氢化工艺分为:完全氢化和部分氢化。


完全,就是把所有不饱和键变成,全部变成饱和键。


部分,就是只变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没有被氢化。


当加工工艺不成熟就会部分氢化,使得有一部分不饱和键并没有变成饱和键,而是转成了「反式」。如果完全氢化,不饱和脂肪就都变成了饱和脂肪,也就不存在有反式脂肪了。


那你肯定会问了:


我怎么知道它的工艺成不成熟呢?作为一个消费者我又看不见他的生产线......


哎,这不方法就来了嘛



02

真正「0反式脂肪酸」的零食

都有这1个标识



根据我国的食品标签法规:


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时,在营养成分表中应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这是强制要求的

并不是说你想不标就不标

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 28050-2011)


也就是说,这些食品会被强制标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有多少标多少,不含就标0。



所以只要认准「0 反式脂肪酸」的标示

就不必太在意配料表里有没有氢化油脂


tips:看这一个标识就够了,根本不需要研究这么复杂的配料表!


当然细心的家长可能也看到了:国标中所说的0,实际上是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零,而是只要反式脂肪酸含量 0.3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即可。


这就说明吃这种食物,还是要控制量!



结合世卫组织以及我国《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2016版)的规定,成年人每天的反式脂肪酸摄入最好控制在2g以下。那么小孩子的话应该更少......


拿一包100g的糖果为例:根据0反式脂肪酸的上限 0.3g/100g ,换算一下就等于摄入了0.3g的反式脂肪酸,这距离2g左右的上限还差很远。


所以偶尔给孩子吃点小零食、小甜点解个馋真的没有关系,但是可不能当饭吃......


其实比起零食等加工食品,家长更应该在意的是“家常菜”里的反式脂肪酸。



03

减少家常菜反式脂肪酸

2个生活小诀窍!



要知道植物油不仅仅在加工食品里,它也早已融入到了我们中国的餐桌。比如: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橄榄油等等,全部都属于植物油。



植物油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这种脂肪酸不稳定,在高温下可发生氧化异构,变成反式脂肪酸。


所以在烹饪过程中尽量减少以下两个操作:


1、不要等到油冒烟了再下菜:做饭时油温尽量控制在150 以下,减少高温带来的氧化异构反应。


(如果是一级油的话,大豆油烟点约225.8 ,菜籽油215 ,玉米油221 ,花生油192 ,葵花籽油215 ,棕榈油231 )



2、少用植物油给孩子做煎炸类食品:因为煎炸类食品往往需要极高的温度,反复复炸+时间长,这就给反式脂肪酸有机可乘。


(如果一定要煎炸,那就用高饱和度的油脂,比如:棕榈油、猪油、椰子油)


PS:特别是外面地摊上/快餐店里的油,往往炸过一锅又一锅的食材,油温持续飙高且使用时间巨长。少给孩子吃外面的油炸食品,没错的!



最后,根据2013年的《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


我国居民吃进去的非天然反式脂肪酸里,接近50%是来自植物油,而像糕点、饼干、面包这些的贡献都不足5%。


可想而知这剩下近40%的反式脂肪酸都来自于哪里?


所以与其针对性的看某一种食物含不含反式脂肪,家长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整体的饮食习惯。



赶紧转发给自己家人吧,以后选零食再也不用头疼“反式脂肪酸”的问题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反式   不饱和   零食   脂肪   氢化   脂肪酸   植物油   油脂   不成熟   陷阱   火爆   食物   家长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