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慧成熟的孩子怎么会得了抑郁症呢?父母如何应对?

这是一个让人感到疑惑的个案。十六岁的高一女生阿清曾“挑战”过多位专业心理咨询师。她母亲对我说:“刘老师,你帮助一下我的女儿吧!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面对这位近乎绝望的母亲,我只好答应。



第一次面诊时,阿清父母和她一家三口都来了。当我询问阿清接下来的谈话是否愿意让父母在场时,阿清一连说了好几个无所谓。在无所谓中,她的父母主动离场!在接下来的沟通中,阿清的回答用到最多的词汇是无所谓或不知道。既然阿清不愿意说什么,那么我只好请进阿清妈妈来说了。


几年来,阿清先后被北京、天津的国内知名医院诊断为中度抑郁。此前,曾经服用过一个多月的抗抑郁,但是由于副作用太大而停用。精神专家建议阿清接受心理咨询。阿清先后在天津、北京咨询过几位咨询师,竟然没有从阿清口中问出一句真心话。阿清妈妈说,阿清的主要症状,不出门,整天不开心,焦躁,不愿意去上学,但学业非常优异,很受老师的赏识;几乎每半个月都会划伤自己,最近的这次是挺严重的,她特别担心阿清出意外,才决心尝试记忆重组干预。


面对母亲的哭诉,我发现阿清依然是一脸无所谓的样子。这位母亲是一家跨国外企的地区总经理。这些年来,由于工作原因母亲在国内几个大城市不断调动,阿清也跟着母亲辗转各地上学。


我发现在我和阿清妈妈沟通的过程中,她的神情开始放松了下来。妈妈无意间提到了阿清喜欢吃鱼,这个时候似乎引起了阿清的兴趣,终于愿意搭讪我的话茬了。开始她只说爱吃一家饭店的烤鱼,此刻,我们的谈话更趋向于浅层的沟通。但不管聊什么,只要阿清愿意开口和我对话,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当母亲再次提到阿清经常“不开心”,“别人开心她就难受”时,阿清开始立即反驳母亲的说法:“别用你的想法揣测我的心理”。此刻,看到阿清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观点时,我觉得真正意义上的面诊开始了!


我说:“这个观点是你母亲的,不是你的,我非常想听听你的观点。”后来阿清开始打开了话匣子,说她曾看过一本叫《重口味心理学》,能看穿别人的很多秘密。我顺着她的话问她:”什么原因让她对心理学书籍感兴趣呢?”她轻飘飘的回答:“兴趣啊,我看心理学的书可多着呢。”看来,这位女孩很有自己的思想,只是有些许的自负。


母亲说阿清的压抑性格,可能与她父亲有关,阿清是父亲从小带大的。平时他们在家里也很少有交流!这时,阿清突然插话了:“我们家三口人各自住在各自的房间里!我小时候都不敢哭,一哭,爸爸就吓唬我。”


正是这句话,打开了我们沟通的另一个空间,我们沟通的方向开始延转向。我们开始探讨母亲的焦虑,探讨父母婚姻中的矛盾,探讨他们不和谐的婚姻关系与当前阿清问题的联系。



在这个过程中,当我们谈到阿清父母的婚姻时,阿清的态度开始变得凝重,不再是那种满不在乎的神态,好几次把头扭到另一侧,好像是哭了,不愿让我看到!但她的这一细微的变化,还是被我敏感地捕捉到了。


阿清妈妈说,她的婚姻当时只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当时相中丈夫就是他承诺只对我一个人好,一辈子只对我一个人好。但是,她觉得丈夫对自己的好只是口头上的,不能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就像阿清对她的母爱感觉一样,阿清说在理性层面,觉得母亲应该是爱她的,但是在感性层面却感觉不到!


在之后的记忆重组干预过程中,阿清才告诉我,父母婚姻中的问题,她早已觉察到了。她害怕父母离婚,担心自己家庭的不完整,她在用自己的方式拯救这个家庭、拯救父母的婚姻。基于此,我终于明白了这个小女孩为何热衷阅读心理学书籍。


在面诊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的讨论再次回到阿清的中度抑郁上。这时,母亲说精神专家没有说阿清是抑郁症,只是说是抑郁情绪,因而建议她带阿清去进行心理干预。


对于精神专家的这种说法,我是比较认可的,我说感觉阿清的抑郁情绪不是很大,但是我觉得母亲的焦虑情绪比较大!闻听此言,一旁的阿清好像瞬间变了一个人,整个人一下子精神了许多,而且眼睛里有了光亮,“我妈才是最需要接受心理干预的人!”。我告诉阿清,我即会帮助她走出内心的困境,也会指导妈妈减轻焦虑的,而且她好起来也是在帮助妈妈减少焦虑了。


阿清在记忆重组干预过程中还算是比较配合的。针对阿清的问题,我在深度潜意识下找到了病理性记忆事件。有一次父母在房间里吵得正凶,阿清突然间推开了父母的房门。父母看到突然出现的阿清,十分惊愕,母亲连忙假意大笑,告诉阿清,他们正在玩游戏。阿清当时看到这个场面,父母的关系在她的心里有了一丝恐惧。我对病理性记忆进行深度重组,也交代了阿清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随着心理干预的推进,阿清的不安全感减少了很多,她不再莫名对未来感到担忧,她终于卸下了她那个伪装坚硬的壳。



阿清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处于一种含糊不清的状态,她不懂得怎样和父母相处,同时与同学的沟通、交际方法也是充满着疑问,再加上看了些五花八门的心理书籍,因为她没有心理基础,还有年龄和阅历的不足,没有人指导,就让自己的状态更加浆糊。在场景重建的过程中,我开始帮助她梳理她身边的人和事,不得不承认阿清是很聪明的,成绩优异也是有原因的。阿清很感慨的和我说:“刘老师,其实弄得这么糟糕真的不是我的原因。我妈小时候只会要求我学习课本知识,指导我考高分数。从来没交给过我怎么去处理其它问题。我经常2、3年就被换一个城市、换一所学校,新同学也不认识,我也很恐惧啊!还得硬着头皮上,逐渐的我就越来越不敢和别人建立关系了。但我也不能认输啊,就只能伪装。”听到这里,我会想起与阿清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我内心很触动,很心疼她。


还好,整个记忆重组心理干预进行的比较顺利。大约两个月之后,在阿清离开中心之前,我问阿清妈妈:“您在干预中感受如何?”阿清妈妈的笑容很轻松,“看到阿清好了,我就好了!现在我和爸爸也在改正我们之前的相处模式。仔细想想,以前吵来吵去哪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呢?在所有的问题面前,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孩子出现问题我们都开始反省、改正。我们已经从那段最艰难的时光走了出来,那时候我们晚上都不敢关门睡觉。以后只会越来越好!感谢您,刘老师!我们全家发自内心的感谢您!”


阿清妈妈还说愿意我把阿清的案例分享出去,她说以前也知道自己的婚姻有问题,自以为这只是自己和丈夫之间的问题,确实不知道婚姻家庭的问题,会给孩子造成如此巨大影响。也希望其他的家长引以为戒!


在这个案例中,除了父母婚姻的影响外,受其他病理性记忆的影响,阿清的内心拒绝任何人的进入。愤怒、敌意或自以为是发挥了自闭和阻碍作用。在阿清看来,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他们,没有人值得尊敬。那些尝试这样做的人不是心怀叵测,便是假装谦虚,因而阿清在不断挑战咨询师。她在借助挑战咨询师,来反抗她的母亲对她病理化和污名化。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家庭问题的投射,但是很多家长不愿意直视自己的问题,而是不断去问题化、病理化自己孩子。如果咨询师站在家长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么就会掉进了家长问题的陷阱里,让我们的咨询走进死胡同。不把咨询的目标锁定在某个人身上,而是用关系的视角去看待来访者身上所谓的问题。在来访者与父母、老师、同学等各种关系系统中,去解构来访者身上的所谓的问题,并在关系中去寻找资源,并不断引导来访者,对隐藏在潜意识里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重组,让她们自己能够看到问题发展的脉络,并成为解决自己的问题专家,这也是阿清能走出自己内心困境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父母   来访者   聪慧   理性   内心   成熟   母亲   婚姻   记忆   妈妈   关系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