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城投债违约,最后的冤种会是谁?

  城投债来了,一旦违约谁会是最后的受害者?

  城投债是企业债的一种,城投债的发行目的是为了对城市的一些基础设施等进行投资。城投债的发行方式一般为公开发行的企业债或者中期票据,因此城投债又可以被称为“准市政债”,人们最担心的事情,莫过于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而我们又该如何避免陷入危机?

一,城投债的最佳偿还方式是时间

  就债务而言,最好还债的方式是时间。

  拿房子来看通货膨胀,中国第一套商品房,是1981年的东湖新村,开盘价格是每平方700元,到今天售价47000多元,也就是说中国第一套商品房至今价格涨了67倍,6700%的利润。

  换而言之,房子跟货币挂钩导致通货膨胀,间接导致货币贬值了67倍。

  同样的道理放在城投债身上,城投债如果展期三十年,压力也就减轻了几十倍,甚至是更多

  再有就是,六十多万亿的城投债,政府并不是全部兜底,因为有很多城投公司,是可以偿还债务的。

  富裕的城市往往能刚兑城投债,或者展期几年来偿还;而贫穷的城市则需要积极探索兑付方式,避免出现违约风险。

  债务展期是双方谈判的结果,目前来说还算不上是违约。至于展期之后,谁家欢喜谁家愁,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城投债的巨大贡献

  我国是在1992年,发行了第一只城投债,债务规模很快就迅速膨胀,而房地产加基础设施的重资产模式背后,是地方政府的高额负债。

  重资产模式是需要高收益来支持的,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喝一瓢就少一瓢;而城投公司的收益极少,例如为乡村修建一座桥梁,单就这座桥而言,永远都不会带来收益。

  总不能拦着路,朝农民收过桥费吧?这是社会道德不允许的。

  可如果放到全局来看,一条国道穿过了农村,路和桥车水马龙,顺便带动了乡村小卖铺和水果摊。

  村里的那座桥虽然没有任何收益,但一个个村子、一座座桥梁、支撑起繁忙的国道,国道则间接推动了经济。

  因为交通运输是经济的基础,将源源不断的国内外货物,送到各个能创造价值的地方。

  综上所述,城投公司虽然没有赚到钱,但服务了经济建设,也服务了你我他。

  城投建设除了服务于群众,自然也服务于军事,虽然咱们今天是和平年代,谁能保证明天不会打仗呢?所以城投公司修的路和桥,是有很大军事价值的。

三、城投债花钱支援土地财政无异于割肉喂鹰

  城投债已经发展了三十年,一度是债务市场的香饽饽,让很多金融人积累了可观的财富,完成了资本积累。

  在金融界和建筑行业,很多人甚至喊出跟着城投公司赚大钱的口号,从而获得了城投债和项目工程。

  城投债对于金融和就业的贡献是其次,主要贡献是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品质,让我们出行有了高铁高速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凡是有利有弊,城投公司虽然在建设城市这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城投公司如果买地支援土地财政,这就偏离了城投公司原本的属性。

  城投拿着借来的债务,去拍基层政府手里的土地,颇有“如来割肉喂鹰”的意味。

四、城投债的违约风险,谁是最后的受害者?

  我国城投债发展了三十年,前面十五年是在探索债务市场,后十五年开始了高歌猛进,发行较大规模的债务,一度是金融理财的重要渠道之一。

  投资城投债风险小,有政府信誉兜底,可随着城投利差的下降,风险也逐渐上升。

  自从2005年,城投债发行门槛降低,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对城投的监管政策逐渐放松。

  直到2014年,高层注意到了城投债风险,加码了监管力度,这一年的43号文件,要求各地剥离债务,评估偿付能力,降低对平台的隐性担保,募集资金要信息公开。

  到2020年,我国各类城投债发行数量,已经有5574只,融资规模达到 43703.24 亿元。

  而城投债迅速膨胀的地区,主要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及京津冀地区。如果债务到期,将会出现集中刚兑的场面。

  城投债利好了南北大城市,可西北和东北偏远省份还没走上发展快车道,城投债可能要被踩刹车。这对于东西部偏远地区来说,是一个让人无奈、却又必须接受的事实。

  拿基础建设来说,偏远地区的城投债缺口在扩大,城投债和土地财政都踩了刹车的话,后续发展需要探索更多的财政来源渠道。

  以现有城投债而言,风险会转嫁到商业银行身上,有间接增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所以对于各地政府而言,现有风险尚在掌控之中,但后续融资困难。

  反过来再看银行以及部分民间资本,似乎成了城投债最大的冤种,展期也就意味着财富的贬值。购买城投债是奔着保值去的,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

  为了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对于银行和民间资本,需要积极合理的沟通,给与一定的政策保障。

  而风险的起因,是近些年对于城投债的监管不够全面,法律条款并没有跟上城投债的步伐,所以需要推出终身问责机制。

  很多地方的部门,缺乏金融风险意识,对金融市场的理解不全面,又缺少专业的金融团队来出谋划策。

  直到大规模举债,上级部门来问责的时候,才知道风险预警亮起了红灯。

  很多城投债风险是事后监管,而不是事前就强力介入。所以日后的城投债,要为相关各方划红线立规矩,不能越雷池半步。

  监管机构虽然有很多,但碍于种种原因,一度是龙多不治水,相互之间协调不力,没有形成有效的统一机制,甚至是监管空白。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高层会完善相关法律,出台更合理的监管方式,提高城投债的发行门槛。

  假设:城投债如果违约,那买了城投的银行,会是首当其中的受害者。银行如果想转嫁危机,未来可能会推出一系列的理财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展期   偏远   债务   金融风险   收益   贡献   财政   风险   方式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