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生总要有一次千里冰封的旅程

冬天刚开始的时候,就不停有人问我关于东北旅行的攻略。我当时虽然没有整理出攻略,但是一定有问必答。因为我觉得东北,太有必要去一次了!

有些景象,如果你不在冬天到东北,可能永远都感受不到。
比如这条冻的又宽阔又结实的大马路其实是河面。

比如凿开厚厚的河冰捕上来鲜活的大鱼。

比如童话世界般的冰雪世界。

比如骑着雪地摩托在雪山上风驰电掣,看车后飞起雪花如浪,看苍茫大地上两棵坚强的树相互依偎而生。

比如看长白山上皑皑的积雪与冰湖,还有那从冰面上涌出的溪流。

行程设计

小猫娘懿欢这次旅行跨越了吉林和黑龙江2个省份,东北地大物博,很多时间都花费在路上了,所以,本次行程如果你看着稀疏勿怪,因为还要赶路。
D1:松花江看冬捕,吃大鱼
D2:魔界—— 长白山
D3:雪乡——大秃顶子山
D4 :亚布力滑雪——哈尔滨果戈里大街
D5: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 关东古巷——老道外中华巴洛克

D1:松花江看冬捕,吃大鱼

我好歹也是个北方妹子,咱是见过雪的银(人),不至于见了雪激动得痛哭流涕,但是冻的这么结实的河面真是头一会儿见,尤其是想到夏天这里会变成一望无际、烟波浩瀚的大河,我心里就兴奋:东北人想来个“轻功水上飘”也太容易了吧。

聪明智慧的捕鱼人早就在厚厚冰层下面埋好了鱼网,冬捕的时候就是收获的时候,凿开厚厚的冰,把网一点点儿拉出来,就可以捕出一条条大鱼。有的鱼网在冰下埋的久了,撞在上面的鱼都冻成了冰疙瘩,有的鱼上来时活蹦乱跳,被解下来扔冰面上,一会儿就只有进的气没有出的气儿了。不过这个鱼真心大啊,就连小猫娘这么大的脸都敢往跟前凑,一比显得还挺小的呢。

中午吃的捕上来的大鱼,老板娘没怎么放佐料,葱姜煸锅,大铁锅一炖,鱼汤就奶白鲜美,让人喝了还想喝,要不是下午5个多小时的车程到长白山脚下,我不想弄一肚子水晃荡地晕车,我就多喝一些了。

D2:魔界——长白山

去魔界纯粹是被宣传片吸引了,密林之中水面上泛起薄雾,一棵棵树好像从空中长出,无根而悬空而生。然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去魔界的时候只看到了光秃秃的树枝和平静的水流,路边有雪但是不深,我觉得在东北,不没过脚腕儿的雪哪里好意思叫雪?

一年四季山顶积雪常在的长白山被赋予“长相守,到白头”的美好寓意,它是满族的起源也是朝鲜国人心目中的圣山。它其实是一座休眠火山,火山口积水成湖,夏日如天空般湛蓝夺目,冬日如冰镜一般披霜戴雪。

上山的时候导游调侃说她们管长白山叫“ 长白来”,因为一年到头能看到长白山天池的机会也就是1/10,夏天来经常在山脚下晴空万里,上去就云雾缭绕,白茫茫一片啥也看不见,冬天来就经常大雪封路、路面结冰,接驳车上不去。

我见到长白山的接驳车时才发现这里冬天的路真是不好走。别的景区接驳车顶多给你弄个大巴车、公交车,这里是四驱越野车,一辆车加司机仅容4人。一路上司机在冰雪弯道上风驰电掣,体力好的能体验什么叫极限挑战,体力不好的只剩下晕车的份了。

下了车到了天池边上,冷风直往脸上抽,就跟鞭子似的,不得不说这风太硬了。我开始庆幸没有带小猫来,如果带娃上长白山还是夏天来吧。我裹了裹我的羽绒服,拉拉雷锋帽,这身被我嫌弃到不行的装备现在就是一身宝啊。

我们顶着风慢慢挪到天池边上,俯瞰下去,发现下面就是一个大冰舒芙蕾布丁,上面撒了一层细细的椰蓉和奶霜,哦,不好意思串戏了,不是舒芙蕾,是冰湖,冰湖……

之后我们乘车到了绿渊潭,冰瀑从山顶垂下来,融入冰雪之中,冰面上卧着一座小木屋,雪蘑菇一样的白色屋顶像是童话世界里的房子。

再然后乘坐雪地摩托车向山上进发去看长白山冰瀑, 这是是天池的唯一出口,海拔比较高,所以我们到了上面也只有仰视的份儿了。

之后我们坐着大巴接驳车到了小天池,终于换上大巴车了,也说明路终于平缓一些了。对啦,长白山有几条大巴车接驳线路,想去哪里可以自己在站牌找感兴趣的站点。对于冻成冰疙瘩的小天池我几乎是无爱的,但是小天池下这条破冰而出的溪流让我非常惊喜,平静的雪原和光秃秃的树林总让人觉得压抑,这条活泼有激情的小溪让一切都变得灵动起来。

D3:雪乡——大秃顶子山

第三天我们先到了雪乡但没有进去,而是到了大秃顶子山准备坐雪地摩托登山。

一开始小猫娘在排队等待的甬道内冻的瑟瑟发抖,无奈地加衣服,对即将到来的雪地摩托车根本无感。结果上了车冲进林海雪原里我才发现这真是整个大东北最值得体验的项目之一,真的,人生一定要有一种这样的体验才完整。

身边是过腰深的积雪和密林,摩托车在有坡度的林中来回穿梭、上下起伏,让坐在摩托车后面的我紧紧抓着扶手感觉自己马上就要飞起来了,就是那句“你咋不上天呢?!”可是,这感觉太好了,让我既盼着赶紧到达山顶又希望它慢一些好让我再享受一下穿越大雪山的感觉。

一下摩托车,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惊艳了,眼前是皓白的皑皑雪山,深到腿窝的松软积雪,陡峭的山坡,还有一览众山小的畅意。

依依不舍地从大秃顶子山上下来,我们又到了传说中积雪过腰深的雪乡国家森林公园。但是我赶上了暖冬,虽然还是二月,但是冰雕化了,雾凇没了,连传说中的“过腰深”都没有,小猫娘在雪窝里找了个最低点,也就是过膝盖吧,来自北方的小猫娘表示很不满足!

拖拉机雪上拉爬犁还是挺刺激的,司机大哥跟我说,想稳当,坐在靠近拖拉机的位置,想刺激被甩起来坐在尾巴上,中间的则比较颠簸。一个70多岁的阿姨经不住诱惑也来试了一把,结果是被两个人扶着下来的,说“腰快被晃断了”。

唉,所以说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出来玩一定要趁早,出名早不了还有个“大器晚成”,但是出来玩如果不趁早那么可能很多东西都玩不了了,很多东西都吃不了了,旅行体验会大大打折扣。

晚上我们住在雪乡的小木屋大炕上,那个炕特别硬,下面可以加热,感觉短时间烤烤腰还不错,睡久了就会口干不舒服。

收拾好行李我们就出门去看雪乡的夜景,来之前看到雪乡有个拍雪蘑菇特别漂亮的地方“梦幻家园”,这里还可以看二人转,于是小猫娘就华丽丽地“入了坑”。到底为啥是个坑呢?听我后面给你讲。

暖冬时东北雪化的快,我们2月份到很多雪蘑菇只剩下下面的石头蘑菇模型了。

等晚上天完全黑了,真正的梦想中的雪乡显露出来了,像个盛装打扮的灰姑娘终于等到了宴会时刻,又像一个冰雪世界中完美的童话小镇。

小猫娘每到一个地方都特别喜欢看当地的特色演出,到了大东北,当然是看一场原汁原味的“二人转”啦。现在的二人转插科打诨互相损的情况还是比较多,偶尔会开一点儿大尺度玩笑,但是总体情况还好,基本上可以可以被接受。

雪乡中央有一条商业主街“雪韵大街”,主要是纪念品和皮毛品店,还有一些冰糖葫芦和水果小吃。小猫娘惊喜地在街上发现一家摄影店,可以租各种美美的汉服,穿的跟“雪山飞狐”一样去拍照。更惊喜地是这里的“泼水成冰”有一整套流水线服务,有教泼水动作的,有拍照的,保证成功率100%。

这里不是用保温杯泼水而是用舀子倒上满满的开水,然后按照他们教的动作泼出去,开水在雪乡的夜晚可以瞬间在空中变成绽放的冰花,拍出来特别美。大家千万别看我,就看冰花,看冰花。

同行很多人拿着保温杯从晚上折腾到第二天早上都没有泼出满意的效果,我感觉一是动作不对,不够舒展、到位;二是杯子口太小,达不到效果。而我们花了50元和5分钟就泼出了满意的冰花,拿到了满意的照片,这就是出门常说的,能用钱解决的事儿就别为难自己和同伴了。

拍完“泼水成冰”,我就换上“雪山飞狐”的装备去拍雪乡夜景了。这一去不要紧,坐实了“梦幻家园”实在是个坑,门票不菲,景色一般。但是在雪乡的外围,山间有一条木栈道,上面是可以俯瞰到雪乡的美丽“家园”景色的。虽然此家园非彼家园,但是景色丝毫不亚于“梦幻家园”,而且最重要的是,免费啊!

这地方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人少!估计大部分人都去“梦幻家园”排队买票、排队照相了,所以这里很开阔,人也少,可以慢慢拍照,慢慢看风景,不用着急给别人腾机位。

所以,其实大家不用买票去“梦幻家园”挤油油好嘛,希望第一次去东北雪乡的朋友可以看到猫妈这篇攻略哦。

D4:亚布力滑雪——哈尔滨果戈里大街

第四天我们去了亚布力,亚布力雪季长达5个月,有十几个滑雪场,是目前中国规划最大、名气最足、设施最先进、服务很成熟的综合性滑雪场。曾成功举办了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雪上项目的比赛。所以冬季到东北的人基本上都不会错过体验一把滑雪的感觉。

什么?不会滑?这里有专业的教练啊,我感觉这里的教练应该算是全国水平比较高的教练了吧,至少比内陆小城的滑雪场教练好很多。所以我在这里报了私教,而且果然很快就学会了初级的动作和转弯,最关键的是学会了刹车。

教练说,有些天生平衡能力强的人在雪坡上也不会摔倒,会一直滑下去,就是不会刹车,要么撞到其他人摔倒,要么撞在围栏上摔倒才能停下来。那样的话会摔到生无可恋,所以小猫娘还是很开心这次有教练带着,可以迅速掌握技能,节省时间多多体验美好。

这里的教练不仅负责教还负责给录小视频、拍照片,连姿势都帮你摆好,不得不说这旅游业成熟的地方一条龙服务就是给力。照片不上了,裹成球球的小猫娘懿欢不想见人。。。

滑完雪我们坐了一下午车到了哈尔滨,因为坐车太累,小猫娘决定到了哈尔滨就好好大吃一顿,犒劳一下自己。那么去哪里呢,当然是美食众多又有好多教堂可以看的果戈里大街啦。“老昌春饼”、“秋林红肠”、秋林食品公司、“果戈里书店”都在这条街上。

上面这几个教堂呈等腰三角形分布在街道两旁,第一次被这么多教堂密集包围着,小猫娘还有点儿受宠若惊,就是可惜建筑都离得太近又是如此高大伟岸,相机无法把它们全部囊括进来。
其实果戈里大街上的欧式建筑特别多,几乎每一栋都是,各大银行在这里的办公楼都秒杀各欧式度假酒店,而且人家的沧桑感是真实存在的,显得更加古朴自然。晚上亮灯以后,这条大街被金边勾勒着特别好看。钻进中国最美的欧式书店——果戈里书店体验一下小资阅读时光也是极好的。

D5: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老道外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哈尔滨的地标性建筑,球形屋顶非常有俄罗斯的欧洲特色。但是它特别高大,很难把全貌收进相机里,而且我绕着教堂转了一圈发现哪儿哪儿都貌似逆光,反正是光线不足,我的小心脏呀,咔擦就碎了。

中央大街是有些很多欧式建筑群的街区,一定要记好每一条路的号码,不然容易弄混。我来这里主要是为了去梅西买面包和去对面的马迭尔宾馆买雪糕。拎着面包,咬着冰糕,我们很满足地去了松花江畔。

松花江边有哈尔滨市人民防洪胜利纪念塔,是为了纪念1957年哈尔滨人民战胜特大洪水由哈尔滨著名建筑大师李光耀在1958年设计修建。防洪胜利纪念塔由高13米的圆柱形塔身和高7米的半圆形回廊构成,颇为壮观。塔身的浮雕生动地再现了战胜洪水的情形,塔顶的工农兵圆雕表现了战胜洪水的英雄形象。

老道外的建筑也是偏欧式的风格,每一栋都值得欣赏,但是它们本身又不是为了欣赏而存在,而是老哈尔滨人民生活、交易、工作的地方。这里很多地方已经老旧,没有修缮,所以看着更原生态一些,“北三第一家老太太烧烤”店和老鼎丰就藏在老道外的某条胡同里 。这里的人更少一些,商业氛围也没有那么浓,甚至物价都比中央大街、果戈里亲民许多,所以这倒是外地游客逛街的一个好地方。

从老道外出来,我们就踏上了返程的路, 东北之行让我重新见识了冰封千里之美,童话世界之美, 东北美食之博大精深,这段美好的回忆,现在想起来都让我嘴角不自觉地带着笑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索菲亚   长白山   天池   小猫   千里冰封   哈尔滨   老道   大鱼   积雪   旅程   教练   大街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