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的十三个陵旅游路线推荐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明十三陵总览(来源:百度)

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

北京市有两个特区!八达岭特区、十三陵特区。不同于其他旅游景点归所在区县政府管理,市人民政府会有一位副市长专门分工领导特区的工作,足见国家对十三陵的重视。

明十三陵位置

这十三个陵,目前只有长陵、定陵、昭陵是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很多人可能会想问“那到底是不是真的有13个陵?”。

这里先给一个准确的答复“的确有13个陵!”

这篇文章给您推荐一个可以一天之内完成13个陵打卡的线路。至于景点的详情和过往,就请看官老爷们实地领略,这里不多赘述和剧透了。

之所以要推荐一个线路,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已经开放的长陵、定陵、昭陵,是可以进入内部参观,甚至有博物馆。如果是仔细看,光是这3个陵,一天也看不完的。这里推荐的路线是指走马观花式的踩点。

2. 13个陵墓并非完全集中在一起,各陵两两之间,距离最近的也有1公里多,距离最远的思陵和昭陵之间,相距超过6公里。因此即便自驾开车走马观花式的踩点,也差不多要一整天时间。

3. 13个陵墓的位置,同皇帝的在位顺序并不一致。因此,如果按照皇帝的顺序依次游览其对应的陵墓,会在某些路段上反复往返,浪费时间也徒增疲劳。

路线推荐分为三个阶段:前往路段、十三陵阶段、返回路段

首先介绍前往路段,如何前往十三陵。这个仅做推荐,大家仅做参考即可。

故宫(假设起点

明朝皇帝前往十三陵祭祖时,皇帝率后妃告庙,皇帝由长安左门,后妃辇轿由东安门出发。随行扈从官员在前面引路。留守京城的官员,穿吉服在德胜门外送驾。

景山公园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在此处上吊自缢而亡。

景山最初为金世宗开凿西华潭(今北海),堆成的小土丘。元朝皇宫的中心就在景山南面。明灭元后,拆除元朝宫殿,以此消除元朝“王气”,并在后续修建筒子河、太液池、南海时,将泥土再次堆积其上,也有“压住前朝王气”之意。同时,因明朝在景山堆积煤炭,防止北京受困时造成燃料短缺,故也称为“煤山”。

唏嘘:明朝在景山拆除元朝的宫殿同时堆土镇压元朝王气,结果明朝的气数也在此山上终结。

如今的景山公园

巩华城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内,距离故宫约30公里的距离。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建起的行宫。受古代交通限制,此处为明代皇帝北征及谒陵巡狩驻跸之所。

用大白话说,如果古代皇帝要从紫禁城出发去十三陵祭拜,按照古代的交通能力,早上出发,天黑前也就能到达巩华城这里,就需要在这里住一晚上,第二天继续赶路前往十三陵所在的天寿山。往返都需要在这里歇脚留宿。

前往巩华城

巩华城卫星图

巩华城前往明十三陵

神路

十三陵神道,即长陵神道,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总长7.3公里。

这里也是对外开放的十三陵旅游景点之一。其余各陵的神道仅是各陵裬恩门和碑亭、孔桥前的一小段。

重点来了!重点来了!重点来了!

现今所能看到的十三个陵墓并非都完全建于明朝,有些因不同原因损毁后,为后世人重建,包括清朝、民国、现代等。其中最后一位崇祯皇帝的思陵已确认曾多次被盗墓。

明十三陵推荐线路

十三陵阶段

第一站:明德陵

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异母兄,著名的木匠皇帝)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墓。影视剧里的大太监魏忠贤就是在这个皇帝所在时期达到巅峰。

过了神路七孔桥,穿过德陵村,就能看到德陵,保存较好,未开放。

明十三陵-德陵

第二站:明永陵

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著名的嘉靖皇帝)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据说因为是明世宗在位时间长,所以永陵的规模仅次于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保存较好,未开放,有传《永乐大典》可能就在这里。

明十三陵-永陵

第三站:明景陵

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与皇后孙氏的合葬、孝翼太后(吴贤妃)附葬陵寝。

明十三陵-景陵

第四站:明长陵(已开放

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影视剧里出镜率极高)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

明十三陵之首,建造时间最早,建筑规模最大。长陵的各种故事太多太多太多,有历史的,有灵异的,请各位自行搜索。

明十三陵-长陵

第五站:明献陵

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也是影视剧里出镜率很高的皇帝)和皇后张氏的陵墓,陪葬恭肃贵妃郭氏墓。

明十三陵-献陵

第六站:明庆陵

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

原本是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明朝第七位皇帝,土木堡之变被俘的明英宗的弟弟)为自己修建的陵墓,明英宗被俘回来后,策动夺门之变,复辟皇位,废景泰帝,景泰帝死后,被按照亲王规格葬在了北京西山,未入十三陵,陵寝也被荒废。160多年后的明光宗朱常洛仅在位29天就突然死了,加之国力空虚,明神宗也尚未下葬,因此就在废弃陵寝上改建成了如今的庆陵。

明十三陵-庆陵

第七站:明裕陵

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之变被俘,回去后复辟继续当皇帝)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

关于明英宗朱祁镇的故事,也太多太多,争议也太多太多。还有他宠信的太监王振。相关的故事,还可以到北京市东城区的“智化寺”进行了解。

明十三陵-裕陵

第八站:明茂陵

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和一位妃嫔柏氏的合葬陵寝。茂陵地宫曾被明宪宗的儿子和两个孙子共挖开过三次。

其中,纪氏是后来明孝宗朱祐樘下令挖开父亲的茂陵将母亲纪氏葬入茂陵。而王氏更是在明武宗十三年去世,明武宗朱厚照下令再次挖开爷爷的茂陵将王氏葬入茂陵。再之后,明世宗朱厚熜下令挖开爷爷的茂陵,也将自己的奶奶(明宪宗朱见深的妃子邵氏)葬入茂陵。

关于明宪宗朱见深这个皇帝的故事也很多:喜欢爱情故事的,一定要了解一下的,专宠比自己年长17岁的万贵妃;为于谦平反,恢复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的帝号;武侠剧里的西厂,也是这位皇帝设立的;还有很多很多请各位自行搜索。

明十三陵-茂陵

第九站:明泰陵

明朝第九帝明孝宗朱祐樘(挖开茂陵安葬母亲纪氏)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明十三陵-泰陵

第十站:明康陵(据传已开放

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墓。

明武宗朱厚照,电视剧《绝代双骄》里朱正康的原型,设立豹房,影视剧里的大太监刘瑾,也是这位皇帝宠信。

特别说明:明康陵边上的康陵村,有很出名的春饼宴,很显眼就能看到。如果早上开始按照上述路线走访,中间没有休息,建议在此处尝尝这里的春饼宴,好吃又实惠。

明十三陵-康陵

第十一站:明定陵(已开放

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朱翊钧(知名度极高的万历皇帝,在位48年,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及其孝端皇后、孝靖皇后的合葬陵。

1956年考古挖掘,1959年建立定陵博物馆。令人遗憾的破坏性挖掘。网上还可以找到当年挖掘时的影像资料。作为最早被打开的陵墓,故事太多太多。

唏嘘:万历皇帝在位48年,曾连续28年不上朝;长子明光宗继位仅29天就死了,最后明朝就结束在了自己的两个孙子手上。定陵也被李自成的农民军破坏过,陪葬宝物因考古技术落后而损坏严重,破四旧时期,万历皇帝和其两位陪葬皇后的遗骸,也被烧毁。

明十三陵-定陵

首次挖掘地宫

地宫已对游客开放

定陵地宫

第十二站:明昭陵(已开放

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及孝懿庄皇后李氏、孝安皇后陈氏、孝定皇后李氏(万历皇帝生母)的合葬陵寝。

陵园经过大规模修复,现已对外开放,但据传地宫部分仍未挖掘。

明十三陵-昭陵

第十三站:明思陵

明朝最后一帝第十六位皇帝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几乎是明朝16帝中知名度最高的皇帝)及皇后周氏(遵皇旨自缢而亡)、皇贵妃田氏的合葬陵墓。是明十三陵中最小的一座,而且残毁十分严重,好在现在已经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在一片农园深处,水泥路极窄。思陵附近,还有清朝康熙皇帝为太监王承恩(同崇祯帝一起在煤山自缢的太监)竖的碑记。

思陵虽为帝陵,在明朝时它只是一座妃墓,皇贵妃田氏之墓。且地面建筑尚未建成之时,明朝却已经灭亡。

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后,为劝降李国桢,应李国桢的要求,以天子礼葬崇祯皇帝。但因崇祯帝生前还没为自己预建陵寝,李自成农民军只好将崇祯帝、周皇后合葬于田妃墓中。

清朝入主中原后,为收买人心,笼络汉族地主阶级为清廷效力,开始将这座葬有崇祯帝后的妃子坟命名为“思陵”,并改葬崇祯帝后,营建了地上园寝建筑。但修建过程几经波折,甚至在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还被国民党修为炮楼。思陵的故事,蜿蜒曲折,建议看官老爷们细细了解一下。

明十三陵-思陵

明十三陵布局

明十三陵虽大小、规模、朝向等有差异,但整体布局基本一致,仅有个别特殊差异。

神道、五孔桥、碑亭、祾恩门、祾恩殿、棂星门、石五供、明楼(内有大墓碑)、月牙城、宝城(远看像城墙围起来的土包)、影壁、地宫;

除去清朝修建的明思陵外,其余十二座陵墓,均有各自的宰牲亭、祠祭署、神宫监、神马房、果园、卫,已演变成现如今皇陵命名的村落;

明朝十六帝-时间线顺序

明太祖 朱元璋:洪武,1328年-1398年,在位31年,葬于今南京明孝陵;

建文帝 朱允炆:建文,1377年-?,明太祖之孙,在位4年,下落不明(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去找他);

明成祖 朱棣:永乐,1360年-1424年,明太祖第4子,在位23年,葬于明十三陵-长陵;

明仁宗 朱高炽:洪熙,1372年-1425年,明成祖长子,在位1年,葬于明十三陵-献陵;

明宣宗 朱瞻基:宣德,1398年-1435年,明仁宗长子,在位10年,葬于明十三陵-景陵;

明英宗 朱祁镇:正统+天顺,1427年-1464年,明宣宗长子,在位23年,葬于明十三陵-裕陵;

明景帝 朱祁钰:景泰,1428年-1457年,明宣宗次子,在位8年,葬于北京玉泉山北侧-景泰陵(部队干休所院内);

明宪宗 朱见深:成化,1447年-1487年,明英宗长子,在位23年,葬于明十三陵-茂陵;

明孝宗 朱祐樘:弘治,1470年-1505年,明宪宗第3子,在位19年,葬于明十三陵-泰陵;

明武宗 朱厚照:正德,1491年-1521年,明孝宗长子,在位16年,葬于明十三陵-康陵;

明世宗 朱厚熜:嘉靖,1507年-1566年,明宪宗之孙,在位46年,葬于明十三陵-永陵;

明穆宗 朱载坖:隆庆,1537年-1572年,明世宗第3子,在位7年,葬于明十三陵-昭陵;

明神宗 朱翊钧:万历,1563年-1620年,明穆宗第3子,在位48年,葬于明十三陵-定陵;

明光宗 朱常洛:泰昌,1582年-1620年,明神宗长子,在位29天,葬于明十三陵-庆陵;

明熹宗 朱由校:天启,1605年-1627年,明光宗长子,在位7年,葬于明十三陵-德陵;

明思宗 朱由检:崇祯,1610年-1644年,明光宗第5子,在位17年,葬于明十三陵-思陵;

返程阶段

明皇蜡像宫(据传已停业

十三陵全部游过之后,如果时间和精力还允许,意犹未尽的话,可以在返程途中,去明皇蜡像宫游览。

李自成雕像

有一个梗:闯王李自成推翻了明朝,而其雕塑,距离“明朝的皇帝们”仅仅只有几百米······

李自成铜像始建于1994年,高约4米,重约6吨。原本放置于清河小营(德胜门以北十公里),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后,先后占领居庸关、昌平城、巩华城,后从清河小营处进军北京城。后为修高速公路,铜像被移到现今的昌平西关环岛南。

昌平西关环岛,为北京往返明十三陵驾车的必经路段,著名的“堵车点”;

西关环岛中心的李自成雕像

闯王李自成像

皇陵边上的村落

1.除去清朝修建的明思陵外,其余十二座陵墓,均有各自的宰牲亭、祠祭署、神宫监、神马房、果园、卫,有兴趣的可以看下《昌平山水记·京东考古录》;

2.清朝入主中原后,为了安抚百姓,并没有破坏明十三陵,反而出资对陵墓进行修缮保养,并妥善安排各陵的守陵人后代,安排专门的陵户对各陵进行守护和管理,同时给他们分地耕作繁衍。除定陵陵监毁于大火,其余陵监随着时间慢慢演变成了现如今的十二个村落。如今均为归属昌平区十三陵镇下辖的行政村。

3.陵监演变而来的村落之中,任然有当年各陵守陵人的后代,有些依然有所传承,知晓自己祖上是守陵人。有些人如今也以新的身份和形式,继续着陵寝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4.现存有十一个和对应皇陵同名的村落,定陵陵监毁于大火,未演变成如今的村落。而另一个思陵,清朝随修建了思陵,但并未为其设立对应的陵监机构,因此没有演变出对应的村落。但思陵附近,有个村落名为悼陵监村。源于明世宗朱厚熜(嘉靖皇帝,永陵里那位)的原配皇后陈氏病逝后,葬于思陵附近(病危惹怒明世宗差点被废后位,明穆宗时为其迁葬于明世宗的永陵内),而皇后陈氏的陵监依照皇后的谥号(悼灵皇后,后改谥“孝洁皇后”)称为悼陵监。

5.现如今皇陵边上的村落,除去旅游业外,丧葬业也是一大主要产业;

6.十三陵、天寿山周边的公墓,成为了现今公墓产业里的热门地段。每年清明节期间,前往扫墓的人流和车流,极其庞大,堵车极其严重。

参考及推荐

明十三陵之德陵陵寝、神宫监及其周边遗迹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516/13/79568293_1031602335.shtml

实拍明十三陵和它们的那些“守陵村”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L48N9GV0553TENW.html

头条视频号【叨叨漫画】中有讲述明朝各皇帝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景泰   崇祯   明光   明朝   陵寝   陵墓   长子   村落   皇后   皇帝   路线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