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想看春晚的?

说起春晚,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说爱,是因为她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她的精华给国人留下的回忆历久弥新,而同时,她的糟粕也让国人对之视若无物、嗤之以鼻。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2000年是春晚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在这之前,基本是谁上春晚谁就红,在这之后,基本是谁红谁才能上春晚。作为一个北方人,我对语言类节目的期望值是最高的,而在千禧年之前,国内的语言工作老艺术家如马季、马三立、赵丽蓉、赵本山、姜昆、李文华、侯耀文……等一串耳熟能详的名字,即便到今天,随便请几个出来都是王炸。甚至陈佩斯/朱时茂,冯巩/牛群、范伟、高秀敏、潘长江这些“后起之秀”,现在也都是语言类的泰斗。

相比之下,最近20多年的语言类节目,特别是赵本山退出春晚舞台后,除了沈腾的灵光一现之外,其他语言类节目实在是乏善可陈。什么类型的语言类作品是好作品?

我以为,必须是深刻揭露社会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不良风气,敢于直插观众内心深处的作品,能让观众笑过之后回味无穷。比如赵本山的《卖拐》系列,沈腾的《扶不扶》,赵丽蓉的《如此包装》等等,都是与那个时代的声音相呼应的产物,既是对社会乱象的反思,更是给观众认知的冲击。

当然,这类作品对于主创的要求过高,对于当前的流量明星而言,要求他们放弃大把捞钱的机会而去打磨作品,恐怕他们是不会考虑的,即使他们想考虑,资本也不会同意他们考虑的。

所以我们现在对于春晚的感觉,是否也逐渐类似于国足了呢?反正年年都要被骂,那就索性摆烂吧,一直到没人看为止,最后到没人骂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历久弥新   糟粕   国人   类节目   观众   不良   语言   精华   社会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