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丸:心悸失眠乏力盗汗便血,这可能都是心脾两虚引起的

中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为什么中医理论中会把脾胃看的如此重要?其实这个不难理解,人从出生之时开始,到最后离开,每一天,都离不开吃,都需要进食,而食物进去之后是通过脾胃的消化吸收,才能把食物转变成我们人体所需要的营养。


所以脾胃是人赖以生存和强壮的重要的脏腑。因此,针对于调理脾胃,古今中医名家创立了很多方子,今天讲的就是其中之一,归脾丸。


归脾丸,原本叫归脾汤,现在做成了中成药,所以叫归脾丸。从名字都可以猜到,这个方子是补脾的。我们先分析分析方子的药物组成,就知道这个方子具体是如何调理脾胃的。


归脾丸: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


首先看前面四味药物,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这是四君子汤的组成,是补气的基础方,但凡需要补气,都是在这个方子基础之上进行加减调整的。

然后加一味黄芪,黄芪都知道,是补气的良药,应用的非常广泛,所以在补气基础方上加上黄芪,使得补气的力量更加强大。


有人问,这个补气是如何补的,其实也是通过调理脾胃的功能,人参补气,白术健脾,茯苓也有健脾淡渗利湿的作用,炙甘草味甘入脾补中焦,所以四君子汤也是通过健脾达到补气的效果,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才能吸收食物的营养物质,通过脾的运化,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脾气,脾气再去灌溉其他四脏。


所以归脾丸一定是能够补脾气的。


当归补血调血,龙眼肉色赤入心,也是补益心脾之血的,酸枣仁补益心肝之血。这三味药物基本就是补血的功效。远志和酸枣仁酸收,可以宁心安神。前面应用大量的补气的药物,“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补足了才能更好的生血,血养好了可以更好的载气。所以这几种药搭配,可以增强补气生血的作用。

从这几个药可以分析出,归脾丸这个方子是以补脾气为主,以补心脾之血为辅,所以归脾丸是治疗但凡心脾气血两虚所引起的病症。


心脾气血两虚,会出现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等。看看这些症状,是不是总感觉说的就是自己,而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人,这就是属于亚健康状态。我们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平时工作压力大,思虑伤心脾,有时候忙的饭也吃不上,尤其是那些脑力劳动的人,最容易出现心脾气血两虚的症状。


脾气虚之后还会出现一种比较重要的症状,那就是出血。中医认为,脾主统血,只有脾气强大,才能统摄全身的血液在脉管之中正常运行,如果脾气虚弱,气无法固摄血液,血液就会流出脉络,出现出血的症状。而这种出血是全身性的,可以是便血、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过多或提前等等。


所以归脾丸治疗的第二个主症,就是脾不统血。但凡是属于脾气虚而无法固摄血液导致的出血,都可以使用归脾丸。


归脾丸中还有一味药物,就是木香,这可以说是方子中最后的点睛之笔。因为归脾丸是治疗虚证,所以服用药物的时间可能相对来说较长,而前面的人参、黄芪、白术、当归等这些药物都是滋补药,服用时间长或者脾胃本身就弱的人,容易出现壅滞,补药太多,脾胃无法运化开,全部堵在那里,生出其他病症。


所以其中加入木香这位药物,来疏通气机,帮助整个方子补而不滞,让人体更好的吸收药物。

当然其中还有加一些生姜、大枣、炙甘草,这些都是补益中焦的药物,炙甘草可以调和诸药,补益中焦。


有人说,中医这样看病组方还不简单,气虚用四君子汤,血虚用四物汤,气血虚用四君子汤加上四物汤,也就是八珍汤不就好了,干嘛绕一大圈子,创立这个归脾丸。


中医认为,“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人体生血的来源就在于脾。如果脾肺气虚,气不生血,受气取汁,生化来源不足,就会出现血虚,用这类健脾益气生血的方法,是从根本上调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中焦   白术   补益   补气   方子   黄芪   脾胃   甘草   乏力   药物   脾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