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阿里巴巴不行了?

为什么说阿里巴巴的衰落是必然的?

蔡崇信

阿里巴巴集团从1999年成立至今可谓是出尽风光,创始人收获了一波又一波的掌声,公司圈了一波又一波的钞票,上到资方下到股民都是喜笑颜开,从淘宝到天猫,从国内到国外,从集团公司到上市公司,阿里集团享受了一波又一波的经济发展红利,上到国家下到社会个人,都纷纷看好,但是正所谓花开花落,再美的花也有凋零的那一天,这不,现在的阿里,衰落期已经来了,为何,让我娓娓道来。

马云

第一,电商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过大,产生的危害正在反噬。阿里作为电商经济的代表,虽然他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就业岗位,增加了国民税收,但是危害同样不小,就拿淘宝来说,明面上好像给600万中小卖家提供了就业岗位,但是并不是每个卖家都能赚到钱的,真正赚钱的往往是头部卖家,没赚到钱的怎么办,如果是二八定律,那就是有480万的商家不挣钱,相当一部分的卖家都在混吃等死自我安慰,境况不比之前进厂打工好多少,之前实体兴旺的时候,一个工厂能提供成百上千的就业岗位,电商兴起后,大量实体工厂倒闭,产生了大量的失业人群,一个倒闭的工厂产生了几千的失业工人,难不成那几千人都能成功在淘宝开店创收吗,显然不可能,从这一方面说,失业人口其实是变多了。另外,外界传开店不需要房租门面租金,明面上是不需要了,但是其实只是更隐蔽了,做电商同样需要隐形的租金,比如天猫,入驻天猫涉及到的费用一共有三个:软件服务年费、软件服务费、保证金。天猫商家在申请入驻获得批准时必须要缴纳年费,年费金额是以一级类目为参照的:分为3万元或6万元两档。一般入驻天猫商城每年需要交6万元的技术服务费,如果天猫商城销售额达到一定的规模,还会返还50-100%的技术服务费。实时划扣技术服务费(简称“佣金”)商家在天猫经营需要按照其销售额(不包含运费)的一定百分比(简称“费率”)交纳技术服务费。以及销量扣点,就是天猫所说的软件服务费费率,3-5%不等,主要也是根据产品类目情况看。开店的硬性收费就是这些。保证金根据类目和商标状态的不同,金额也是不同的(申请退出店铺后退还):品牌旗舰店、专卖店:带有TM商标的10万元,全部为R商标的5万元;专营店:带有TM商标的15万元,全部为R商标的10万元。你看下,零零总总的费用可不比门店租金便宜,现在谁还说电商不需要门店费用的?关键是这些收的钱都流向了海外给了外资分红,你说气不气人,这不是做空中国经济吗,这个稍后我会赘述。而大量的实体店主少了收入、房东少了租金,这对本地的实体经济冲击可谓是巨大的,如果当地没有像样的电商风口产业作为支撑,那本土经济将会得到重大打击,大量的本土消费订单流向电商经济发达的地区,而本地的电商经济却发展不起来,使得本来就雪上加霜的本土经济遭到致命一击,使得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电商发展的这些年,杭州依靠阿里巴巴集团可谓是富甲一方啊。

马云

第二,电商对国内经济的破坏越来越严重,撕裂了各个地区的经济粘性,加大了各个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中国经济正在被外资掌控做空,国家经济安全开始提上日程。纵观阿里股权构造,发现最大的股东居然是日资(软银持股34.4%)和美资(雅虎持股22.6),想像一下,本土最大的电商平台,每年成百上千亿的资金外流,这个场景和什么比较像,是的,和鸦片战争时白银外流极其相像,外资做空中国经济危害巨大,如果不能有效遏制,轻则损伤国民经济的根本,引发日本1980年代那样的泡沫经济,重则后期被外资彻底掌控失去经济自主权,危害很大,必须要引起重视,所以现在国家之所以要强调振兴实体经济就是这个原因,能否振兴先不说,大力支持本土电商如拼多多确实很有必要,最起码,经济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

阿里巴巴

第三,电商对国家的税收系统构成严重挑战。电商不纳税之前是一句相当响亮的口号,喊着喊着现在没人喊了,为何,因为对实体冲击最大的原因就是不纳税,凭借低价疯狂倾销商品,让实体店濒临崩溃,本质上是不公平的,因为纳税是国民和企业的基本义务,电商就是不纳税这一项就不知道让国家损失了多少税收,所以,阿里巴巴集团被罚的那182.28亿元多吗,一点都不多,和本该交的税比起来那真是九牛一毛啊。可能很多人会说卖家虽然不交税,但是阿里年年都会交税,根据公开信息显示,阿里巴巴2018年平均每天纳税额达到1.4亿元,不可否认,阿里作为一家企业确实对国家的税收贡献巨大,但是阿里交税,不代表卖家不用交税,你在万达广场上开店不是也要交税吗,不是说万达交税了你就不用缴税,不能混淆了,因为卖家是单独的个体,平台也是独立个体,不能混为一谈。如果都这样想的话,企业交完所得税后,员工的个人所得税不是也可以免了,所以大家要区别看待。

阿里巴巴

第四,电商企业的大胆操作为经济危机埋下了地雷。这个话题开始之前我们先来讲一下次贷危机,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买房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抵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看外这个,大家是否联想到了什么,是的,那就是支付宝,支付宝作为提供支付功能的一家所谓科技公司,其创立之初本意是解决卖家双方的信任度问题,它是淘宝的衍生品,他的出现了解决了交易安全的问题,但是发展到后期,慢慢变成了年轻人的最爱,为什么,因为花呗和借呗的出现。这两种消费产品是阿里集团为年轻人准备的,就是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随着阿里业务量的不断庞大,消费额度给到的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开通了花呗借呗功能,给的额度也是节节攀升,不管有没有消费能力,给了再说,使得一众小年轻不顾后果的买买买,哪怕是超出经济能力范围的消费他们也都义无反顾,虽说短期内刺激了消费,提升了国民的消费激情,但是长远来看危害很大,因为阿里在支付宝放贷的固定资产只有30亿,而其他的3000亿都是它单方面利用杠杆放大的,杠杆足足有100倍之多,其他的钱都是银行提供的,也就是说如果将来这一大批的年轻人还不起信用贷款、消费贷款了,兜底的是银行,银行的钱是谁的,还不是储户的,大部分储户都是普通小老百姓,一旦他们的血汗钱有什么闪失,对社会的冲击不可谓不大,所以国家这才要叫停蚂蚁金服上市,并且进行了品牌隔离,银行开始全方位接管借呗和花呗,因为它一旦上市,这种杠杆还会继续加大,不出事还好,一旦出事那就是天崩地拆了,将会产生不亚于次贷危机的后果,美国还有美元兜底,世界人民共担风险,我国呢,人民币的底子可没美元那么强势。

阿里巴巴

第五,电商对国民的思想层面、精神面貌带来的负面影响。做过淘宝的都知道,整天都幻想着一夜暴富;做过电商之后整个人变得相当懒散,开始变得眼高手低,哪怕是不做电商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很难去适应新的工作,我把这个现象比喻为精神鸦片,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尊自大,没有激情,一旦电商创业失败,意志容易消沉,这个是对个人的精神风貌造成的不好的影响,不要小看这个问题,因为电商从业者有成千上万,如果相当一部分年轻人都产生这种惰性,那么国家的教育体系花大的代价培养出来的有为青年都将消沉,这对社会来讲也是一种损失。

阿里巴巴

否极泰来,物极必反。养生转阴,阴极生阳。这是天道也是人道。阿里的衰落正是如此,个人也一样,不管是还在坚持电商的或者是准备做电商的朋友们,都应该审时度势,自主择业,阿里虽说正在衰弱,增势放缓,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电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还会在国民经济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大家不用惊慌,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你也定会出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阿里巴巴   次级   阿里   服务费   淘宝   实体   本土   贷款   国家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