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s离我们有多远?来自社科角度的分析

#人工智能的利与弊##电影流浪地球2#

春节档上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二》再次引爆了大家的科幻热情,影片中除了太空电梯、门框机器人和各种高科技设备外,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贯穿全线的数字生命大BOSS-550w,或者说是终极人工智能——Moss,多数人在看完电影后表示,这种机械魂式的神令人感到恐惧,影片中也提到,550w的快速发展导致很多人被代替而失去工作,但同时在它的帮助下,地球工程建设的效率与成本被提升了数倍,正如片中美国代表所说“它带来的收益远大于风险”。

影片中由自主意识的两个角色

如此看来,在人工智能的利弊下,人类似乎最终会选择利,但本文将前移这个话题,即人工智能能否产生利弊这种争议。

首先,人工智能,英文名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可以看出其核心的两个词,人工-代表人类所造,智能-代表智慧能力,用笔者法社会学研究方向的理论替换,所谓人工智能,其实就是大数据的终极阶段,是在大量人类制造的数据中来学习的,包括文字、视频、图片、语音都能成为其基础,如此看来,如果有足够强大的量子计算机,片中描述的算法达到极致而超越光速的人工智能是有合理性的,但笔者对这种合理性仍然产生怀疑,因为我们世界总体是由混乱无序的运动构成的规律性方向,仅仅靠瞬息算法就能达到通晓过去,那岂不是意味着过去一切的混乱无序也都是安排好的,这需要的能量着实庞大到难以想象。

有没有想过,驱使你运动的能量从何而来?我们为什么要动

其次,就不能不提到令人工智能真正产生威胁的要素——数字生命。根据笔者理论认知,数字生命,其实就约等于大家都听说过的元宇宙,或者说灵境。两者的生物都是生活在由计算机构成的虚拟空间中,但不同的是,元宇宙现在仍然是人们通过硬件设备操控其中的行动,而数字生命可以脱离人和设备的操控自行活动,就我个人而言,这是一个比Moss还要离谱可能性,因为影片开头就介绍了一个设定,即那位印度科学家说的-人的全部就是由脑中的电信号构成的,而在我们现实世界中,医学界的学者认为是由促使我们心脏跳动的电信号构成我们的生命运动的基础,再加上脑部、五官等构成的,缺了其中一个就构不成真正意义上的人,老实说,促使我们心脏一直跳动的电信号是哪儿来的都存在疑问,笔者个人猜想可能是远古时期闪电,这一地球根据宇宙规律而产生的运动物质,提供运动来源并与地球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得生命一直继承下来。因此可以知道,促使数字生命脱离人类操纵而出现的那条线可能根本不会出现,最多就是一个套着人皮形象的人工智能,同“本我”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我”可能是心脏电信号与大脑这个存储数据库的融合产物

最后,根据前述分析,得到要产生一个算法超越光速的Moss,只要有足够强大的量子计算机是能够实现的,而要得到一个可以产生自我意识的数字生命,除非可以将使得人体生命得以运动的电信号“转移”而不是“复制”进量子计算机中的特定模块,否则实为无稽之谈。当前,我们尚处于数字社会向元宇宙转型的社会阶段,这个阶段发展过程的论述,由于编辑部尚未上传知网,所以笔者不便过多透露,总之依据笔者观点,人工智能要脱离人类掌控即产生自主意识是当前阶段完全无法想象之事,就其利弊来说,还是给人类带来的可预期利益要大得多,说不定是通往共产主义、大同社会的光明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电信号   人工智能   量子   利弊   笔者   宇宙   角度   地球   人类   生命   数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