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衰退将至,中国复苏可期(上)

全球:山雨欲来风满楼

全球经济:衰退意味明显,下半年或有企稳

2022 年以来,持续的新冠疫情、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全球央行快速收紧货币政策以及俄乌冲突导致的地缘政治问题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了明显的遏制。

2022 年 9 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 PMI 跌破荣枯线,延续 2022 年 2 月以来的下跌趋势,至 11 月已连续三个月位于荣枯线下方;9 月 OECD 综合领先指标跌破 99,10 月、11 月继续下行,已经连续 16 个月下降,除了 2020 年 3 月至 9 月期间,上次该指标在 99 下方还是 2008-2009 年金融危机期间。

换言之,除了疫情最为严重的时间,本轮全球经济放缓的程度是金融危机之后最为严重的一次。正如 IMF 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所指出的,“如果不包括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最严重阶段,那么这将是 2001 年以来最为疲弱的增长表现”。

图1 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

图2 OECD综合领先指标持续走弱

IMF 最新预测 2023 年全球增长 2.7%,2024 年全球增长 3.2%。美联储 9 月会议预测美国经济 2023 年增长1.2%,2024 年增长 1.7%;欧央行 9 月会议预测欧元区 2023 年增长 0.9%,2024 年增长 1.9%。基于上述判断,全球经济增长大概率会在 2023 年触底,但增速较疫情前依然有差距。

图3 2023年全球增长或是短期底部

IMF 预测全球主要经济体 2023 年增长普遍弱于 2022 年,其中新兴市场经济体表现强于发达经济体。IMF 最新预测 2023 年美国增长 1.0%,欧元区增长 0.5%,英国增长 0.3%,均明显低于 2022 年水平;发展中经济体增速表现稍好,IMF 预测 2023 年印度增长 6.1%,东盟 5 国增长 4.9%,巴西增长 1.0%。主要经济体中,仅中国增长 4.4%,强于 2022 年的 3.2%;俄罗斯同比下降 2.3%,降幅较 2022 年的 3.4% 有所收窄。

图4 IMF 预测主要经济体中仅中国和俄罗斯 2023 年增长强于 2022 年(%)

从 2022 年压制全球增长的几个因素看,新冠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预计逐渐减弱;俄乌冲突结果仍悬而未决;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收紧进程已经度过了最快速的阶段,2023 年下半年加息停止概率较大。而中国经济已经度过最艰难的时刻。此外,从历史数据看,OECD 综合领先指标的下行周期大致从一年半到近两年不等,该指标此轮高点在 2021 年 7 月出现,迄今已下行 14 个月。综合判断,全球经济在 2023年下半年存在企稳的可能性。


中国:稳中求进

宏观经济基本面

从经济景气指标看,2022 年生产端中制造业强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非制造业商务活动 PMI 受疫情在我国局部爆发影响,4 月份大幅回落,6 月份快速反弹后,连续 5 个月回落,其中 11 月份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更是降至2020 年 2 月以来新低,显示服务业还远未恢复到疫前水平。制造业 PMI 围绕荣枯线上下波动,截至 2022 年 11月末,全年 4 个月落在荣枯线上方,7 个月落在荣枯线下方。从不同规模企业看,大、中、小型企业制造业 PMI 分别为 49.1%、48.1% 和 45.6%,比上月下滑 1.0、0.8 和 2.6 个百分点,显示小型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更大。11 月制造业 PMI、非制造业 PMI 和综合 PMI 产出指数分别为 48.0%、46.7% 和 47.1%,低于上月 1.2、2.0 和 1.9 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回落,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重,疫后修复能力较弱,2023 年稳增长的各项政策还需继续发力。

高端制造业引领工业生产增速回升

从工业生产角度看,1-10 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为 4%,较 1-9 月累计同比加快 0.1 个百分点,较 2019 年同期回落 1.6 个百分点,较 2020—2021 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回落 1.2 个百分点,显示工业产能利用率仍待进一步恢复。

分行业看,采矿业累计同比 7.9%(2019 年同期 4.5%),制造业累计同比 3.4%(2019 年同期 5.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同比 5.5%(2019 年同期 7.0%)。与疫情的关联度是行业增加值增速分化的重要因素,其中:采矿业受疫情影响较小,近几年仍处于上升阶段;制造业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受疫情影响,增速有所回落。但近两年,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生产加快引领制造业及工业增长,10 月份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 1.6 个百分点,拉动作用较 9 月提高 0.1 个百分点,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韧性,预计 2023 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较 2022 年回升、向均值回归。但工业利润与产能利用率的下降预计将带来 2023 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进而影响工业增加值增速潜力,预计 2023 年工业生产增速边际放缓。

图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润与产能利用率(%)

图6 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投资在稳增长和结构升级中作用凸显

基础设施投资有望继续发力

2022 年固定资产投资 1-10 月累计同比增长 5.8%,从季度 GDP 贡献率看,当消费乏力时,投资则成为稳增长的核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成为政府逆周期调节经济的重要抓手,2022年两会批准发行地方政府 3.65万亿专项债,要求 6 月底基本发完,8 月底基本用完,9 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盘活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 5000 亿,加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速落地,多措并举有力推动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投资在 5 月份之后稳步上行,1-10月累计增速达 11.4%。随着 2023年专项债限额提前下达,从 2022年年末到 2023年年中,基建投资或将维持较高增速。

制造业投资增速预计放缓

1-10 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达到 9.7%,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与基建投资共同成为投资的重要推动力量。制造业投资中,高技术制造业累计同比高达 23.60%,国家通过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制造业结构升级。2023 年,高技术制造业在政策扶持下,预计仍将保持较高增速。但工业企业利润、产能利用率及出口订单下滑,可能会成为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速下行的因素。

图7 GDP当季同比贡献率(%)

图8 固定资产累计同比增长(%)

房地产投资有望底部企稳

具体请看下期分享,敬请期待。

免责声明:卓戴资本仅作为行业信息及新闻分享,不代表支持或赞同本文观点,若有任何异议或侵权,敬请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全球   利用率   疫情   产能   百分点   中国   全球经济   同期   制造业   经济体   指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