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乌尤寺游记:山上读楞严,不解性与空

游览四川乐山乌尤寺是个偶然。

或许,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生就是无数个偶然组合而成的必然。

人这一生,了无遗憾是不容易的。寄蜉蝣于天地的一生中,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可以让人和天地万物和解。

我们焦虑、不安、执着,可如果对“释”文化有所了解,知道“多生累劫”这个概念,那么面对人世间的“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就会平静很多,知道一切的相逢与别离都逃不过“缘起性空”的范畴,倘若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么生命便会自在很多了。

乌尤寺是名寺,马一浮先生曾在此地讲学,赵熙等名士在此地淹留。

乌尤寺下面的江面上有水上飞机起落,几百块钱就可以坐一趟,可以从空中俯瞰乐山大佛。

就游览体验来说,今人有今人的优势,我们可以用古人不曾有过的视角来审视这山河。

乌尤寺各处有众多名人题刻,如近现代名家赵熙马一浮何绍基、赵朴初等都在乌尤寺留下墨迹,是书法爱好者的好去处。

汽车可以开到山脚下,停车是不要钱的,但保安会来询问是否需要乘坐水上飞机。

上山路旁芭蕉茂密,古树参天。

凭栏远眺,可见烟水人家。

沿途栏杆上,挂有很多心愿牌。《楞严经》中有一句“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其中深意,吾不能解说。

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都被浪淘尽了。

时移事变,江山依旧否?

艨艟不复见,钢铁水上行。

世上或有万年树,未曾得见千岁人。

文旅君游览乌尤寺时正值寒冬腊月,但寺庙的广场上鲜花开得甚好。

独自也不是不可以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这倒是一句真话。

乌尤寺原名正觉寺,创建于唐,北宋时改今名,是一座古寺。

寺之周围竹木扶疏,楼阁亭台错落其间,格外清幽。

几乎所有的寺庙都有一个大雄殿,好多人不知道“大雄”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大雄”是日本漫画《哆啦A梦》及其衍生作品中的男主角。

实际上,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慑伏群魔的意思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衰微,南怀瑾先生很难过,认为传统文化如风中之烛,摇摇欲灭。

南先生认为文化命脉对于中华民族至关重要,“中国能历数朝甚至外来统治仍不亡,乃是中国文化不亡所致。 故近几年来大力推动儿童读经运动,希望能将读中国古书的基础往下扎根, 以挽回目前中国人几乎对中国自身文化毫无认识的大断层。

我的一生拼了一条老命,来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做了一些工作,我就好像一个老树一样,现在就剩我这一个老根了,趁我这个老根还活着,还在的时候,你们要发芽,你们不发芽,当我不在了,也许这个事情就断了。

从十几岁起,我就想做一个普通人,只想自己在蓬门陋巷,教几个小小的蒙童,了此一生,但是,我这个人运气不好,这八九十年,一百年之间像国家民族的命运一样,生于忧患,死于忧患。

我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我的一生,自己认为,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八个字:一无所长,一无是处。”直到在其去世的两三天前,南怀瑾先生在批改学生们的作业。最后跟学生和朋友手写两字:平凡

在山上的时候,可以看到水上飞机飞过。

其实,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个人倒不是很悲观。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科技大为发达了。我们有自己的空间站、航天水平世界一流了,我们拍出了《流浪地球》这样的电影。“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就是儒家的“天下大同”吗?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气象,没有必要全盘复古。正如南怀瑾先生的一个学生所说的,老人家要的是“复活”,复活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乌尤寺罗汉堂的对联很有意境,跟其他地方的还不大一样。联曰:“地可传经任它尘海飞千劫,我如证果合是灵堂第几尊”,横批“大道西来”。

寺里经书流通处有拼音版的《楞严经》,我请了一本。古人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的说法。可见《楞严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手捧经书,我就往山顶去了。图中经过一个楼梯,看到这个楼梯,我对乌尤寺有千年历史便不再怀疑了,你看多少人从这楼梯上踏过,都踩成这样了。

当时心中想起一句话——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这句诗出自范成大的《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

全诗:

家山随处可行楸,荷锸携壶似醉刘。

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

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

蝼蚁乌鸢何厚薄,临风拊掌菊花秋。

山顶有一个苗圃,种有一些果蔬,亦有竹林。

再往前走,便到了塔林。

佛塔,又名浮屠(梵语“佛陀”的音译)。佛塔最初用来供奉舍利、经卷或法物。佛教于公元一世纪始入中国,历汉化而形成汉传佛教,佛塔样式也由覆钵式塔汉化为亭阁式塔、楼阁式塔,又由楼阁式塔衍生出密檐式塔。传统中国佛塔按建材可分为木塔、石塔、砖塔。

山顶建有结茅亭,为“唐惠净上人结茅处”。据说当年诗人岑参嘉州作刺史时,与惠净相交甚密,并作《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一诗,有“诸岭一何小,三江奔茫茫。兰若向西开,峨眉正相当。猿鸟乐钟磬,松箩泛天香”之佳句。

全文:《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并序)

青衣之山,在大江之中。屹然迥绝,崖壁苍峭,周广七里,长波四匝。有惠净上人,庐于其颠,唯绳床竹杖而已。恒持莲花经,十年不下山。予自公浮舟,聊一登眺。友人夏官弘农杨侯,清谈之士也,素工为文,独立刀世。与余有方外之约,每多独往之意。今者幽躅胜概,叹不得与此公俱。爰命小吏,刮磨石壁以识其事,乃诗以达杨友尔。

青衣谁开凿,独在水中央。

浮舟一跻攀,侧径缘穹苍。

绝顶诣老僧,豁然登上方。

诸岭一何小,三江奔茫茫。

兰若向西开,峨眉正相当。

猿鸟乐钟磬,松萝泛天香。

江云入袈裟,山月吐绳床。

早知清净理,久乃机心忘。

尚以名宦拘,聿来夷獠乡。

吾友不可见,郁为尚书郎。

早岁爱丹经,留心向青囊。

渺渺云智远,幽幽海怀长。

胜赏欲与俱,引领遥相望。

为政愧无术,分忧幸时康。

君子满天朝,老夫忆沧浪。

况值庐山远,抽簪归法王。

这首诗作于岑参任嘉州刺史期间。嘉州即今天四川乐山市。岑参为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年)进士,后任嘉州刺史,终老于蜀。青衣山即今天的乌尤,慧净禅师锡居之地即今天的乌尤寺。

长期以来,中国朝野一直以岷江为长江的正源,故都江堰称为“江源”,都江堰至乐山、至宜宾的岷江干流均称作“大江”。

直到民国初年,人们才开始以金沙江作为长江的正源,而把岷江作为支流。吾在此地,读《楞严经》三分之一卷。

下山之际,可以看见乐山城的万家灯火。在山脚下的停车场的路灯下又读了三分之一卷《楞严经》,有所得。

第二天,写了几个句子,是这样的:“昨日读楞严,不解性与空。辗转轮回里,悲欢与君同。前生灵山约,今世佛下逢。故人分别久,三生一楼钟。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窗外阳光明媚,春天已经来了。(陈大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乐山   岷江   峨眉   都江堰   水上飞机   佛塔   刺史   青衣   中国   不解   游记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