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几岁内可以使用异性的厕所

“道歉,跟孩子道歉,取得他的原谅!”

“我为什么要取得他的原谅?”

“因为你给他说哭了。”

网络图片

近日,网传视频显示在黑龙江哈尔滨,一地铁站女厕所内,女子发现有个男童站在里面,于是对孩子说:“这里是女厕所,男孩不能进来。”随后孩子家长称该女子伤害了孩子心灵,将女子堵住要求道歉,双方在厕所内激烈争吵。

大众的争论

视频中,两位女子正在争吵,旁边站着一个小男孩。孩子妈妈表示:“道歉,我没有别的要求,跟孩子道歉,取得他的原谅,要不咱们谁都不许走。”

女子表示这里是女卫生间,男孩不能进。孩子妈妈却说自己孩子年龄很小,才6岁,并反问道“谁说这么点孩子不可以进女卫生间了?

争论不休,评价标准不同

随后疑似有工作人员上前拉架,但男童妈妈并没有冷静下来,还是很愤怒地说:“必须道歉,你伤害到我孩子了,你伤害到他的心灵了,你知道吗?”

被骂女子随后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事情经过,她表示,自己从头到尾并没有凶男孩,只是质疑六岁男童上女厕所且未关门的问题。除了男孩母亲,男孩父亲和另一位同行女子也一直在辱骂她,辱骂时间持续近30分钟。

现实中这类现象一次又一次上演,更多的是小男孩上了女厕所,家长自以为没有不当之处。当然大众争论的原因自然是判断标准的不同,笔者想评论的是这类争论较大、只有道德评判、缺乏法规的现象国家机关有无部门在关注舆情?只在老百姓付出巨大损失或舆情比例极大时才会有关注并推动立法吗?

舆情评论

社会的很多微观行为以法律法规治理的覆盖比例决定这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又比如扶起老人被讹现象存在很多年了,立法补充为啥这么难吗?大众的文明程度由追加法规约束的及时性决定的,在这样一个财富衡量能力的社会里用道德约束会不断延伸文明的水平、社会运行的效率。

对互联网时代而言,政府管理者如果人民至上、关注大众议论什么,试想发现道德舆情有多么简单。立法机关设立一个专门舆情梳理部门作为立法舆情支撑,那样法制治理进步是不是更快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舆情   男童   大众   异性   厕所   小孩子   道德   女厕所   现象   男孩   女子   孩子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