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系孩子缓读一年成功入学!有12年班主任经验的妈妈告诉你怎么做

谱系孩子能上小学吗?

不久前我们从土豆妈妈(化名)那儿得到了一个答案:可以!

今年9月,曾被医生断言“不会走、不会跳、智力有问题”的土豆就要进入小学了。

老读者可能还记得我们分享过的“医学奇迹”的故事:

土豆出生后一直被认为是发育迟缓、语言落后,6个月时医生说“会走都是奇迹”,接着又被断言“可能不会蹦”,1岁时测完韦氏医生说“智力有问题”……

土豆现在不仅会跑会跳,智商更是达到了137,土豆妈妈开玩笑说孩子是“医学奇迹”。

别看土豆妈妈现在能如此坦然地开这个玩笑,最开始接触孤独症的她,不仅对家庭干预一无所知,看书也是云里雾里,想帮孩子但真的是有心无力。

而且土豆在5岁8个月时才被诊断为中轻度孤独症谱系障碍,相比其他孩子,几乎已经错过了黄金干预期

所幸妈妈在此时遇到了小小神经元体验营,妈妈在发觉老师的方法不仅好用还便于掌握之后,便下定决心在小小神经元坚持学习家庭干预课程,并且把学到的知识沿用至今

在妈妈长达一年左右的科学干预和耐心陪伴下,土豆各方面的能力进步飞快,并且顺利地从幼儿园毕业了。

所有困难的事到了土豆的故事里好像就会迎刃而解,每次关于土豆的消息总是能给大家带来希望

这次连带着这个好消息,土豆妈妈还给我们带来了这一整年从决定延迟入学,到选择学校,再到做好幼小衔接准备的全部经验

我们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一定要收藏好将来用得上!


分享人 - 土豆妈妈

7岁中度孤独症宝贝妈妈

SMART家庭干预线上课程结业学员


要不要推迟一年上小学?

需要哪些证明?

小学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既能接触集体,又能学习新知识的重要环境,对孩子未来成长和融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家长们除了期待更多则是担忧:如果孩子不适应小学规则怎么办?如果孩子一直跟不上学习进度怎么办?

由于无法确定孩子能否在小学“一帆风顺”,所以让孩子延迟一年入学继续巩固能力,成了很多家长会考虑的选择。

7岁半的土豆在去年就到了入学年龄,但是爸爸妈妈认真比较利弊之后还是决定让他延迟一年入学。

作出这个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土豆的社交能力与书写能力。当时土豆的能力水平不太适合直接进入一年级这样的大环境,因此豆爸豆妈选择了更适合土豆的幼小衔接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前班。

这样做不仅仅是出于对土豆能力现状的考量,对于之后的计划豆妈也早有自己的想法。

一方面,学校对学前班的管理模式接近于小学,且教授的内容和小学一年级的内容相差不大,所以对土豆来说,未来能更好地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学前班招收的小朋友大多是比土豆小一岁的孩子,而土豆的心理年龄和他们更加接近,所以和这些小朋友们在一起时,土豆更容易跟随,而且也不会产生太大的社交压力

土豆现在已经认识了拼音,而且也学会了不少汉字,唯一的问题就是写字速度非常慢,握笔姿势也有些问题。所以在学前班的这一年,土豆有了充足的时间可以练习控笔写字,下面是土豆近期的作业。

土豆在学校的作业,跟之前相比进步超大!

在之前我们也讲过一些关于孩子幼小衔接的知识(点击此处阅读),并不是到了适学的年龄孩子就适合去学校学习了,而是要看有没有具备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能力

如果孩子目前已经掌握了这些能力,或者掌握得八九不离十了,那大家可以选择让孩子去小学试一试。

如果孩子的能力明显不达标,不要硬着头皮送孩子去学校,因为上学的目的不是“和大家一样”,而是让孩子能进一步成长。如果进入的是一个并不能促使孩子成长的环境,那只会给孩子带来不适感、给家长带来焦虑。

如果决定延迟入学,需要去当地教育局的基础教育科办理缓读证明,土豆妈用到的证件有以下这些:

户口本

出生证

诊断证明



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

土豆目前在一所私立小学就读学前班,在一年多家庭干预基础的支撑下,他的能力水平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棒的阶段,所以豆爸豆妈也开始着手选学校的事。

在认真地分析和比较之后,豆爸豆妈最终选定了片区内的一所公立小学作为土豆的正式校园环境。

这间学校的主要优点是离家近,方便接送,而且离豆妈单位仅一墙之隔,土豆在学校有任何突发状况的话,豆妈五分钟之内就能赶去处理。

其次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这所学校的包容性很好,有融合的经验,所以土豆的到来不至于让学校和班级都手忙脚乱。

但再好的学校也是有一些小遗憾的,就是学校不接受家长陪读,而且班级人数比较多,一年级一个班大概是50~60人。

尤其是“不能陪读”这一条,豆爸和豆妈反复纠结了很久。但在权衡利弊之后,豆妈还是决定先让土豆上这所小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土豆的动向。如果土豆实在无法适应这所小学,豆妈就再考虑随班就读、休学或者转学。

相比于学校,豆妈更加看重和孩子直接接触的人——也就是老师和班主任。豆妈心里的优秀班主任,不一定要有丰富的经验,但一定要有责任心并且爱孩子们。这样的老师在解决班级问题的时候,能站在孩子的立场,做到公平和公正。

豆妈会这样想,是因为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权威崇拜时期,如果跟班主任打好关系,就同时搞定了班里的导向,也就能为孩子创造更好的融合环境

这世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学校,适合孩子的学校也并不容易寻找,所以我们在挑选学校时要更有耐心。

不仅要关注师资、口碑这些“学习”条件优秀的学校,更要仔细考量学校的理念、规章制度等等是否跟我们孩子匹配



在生活中如何灵活使用干预技巧

帮助孩子融合?

做好了学前适应工作、选定了学校,那么在正式踏入小学之前,就该“集中发力”帮孩子做好相关能力的培养了。

土豆在进入学前班之后,豆妈就根据他现阶段的能力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设计了一系列的家庭干预计划,来帮助土豆提升能力、补齐短板。

每次放学后,豆妈豆爸都会要求土豆把当天所学的课堂知识复述一遍,才可以开始写作业。豆妈觉得,土豆如果能复述出来,就说明他学会并理解了,也说明他上课时的注意力没有问题。

此外呢,妈妈把剩余的时间都用在了提升社交能力和亲子阅读上。豆妈一直沿用着从小小神经元所学的方法帮土豆练习社交,内容也都是小小神经元社交内容的延伸。主要是帮助土豆认识哪些是正确的行为,哪些是错误的行为,哪些行为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这里不得不提小小神经元课程里用到的《大肚子河马》绘本。当时我们就读了不下十遍,现在感觉书里的内容已经深入土豆骨髓了。随着他理解能力的提高,我们又一起用读《大卫不可以》的方法去阅读《米小圈上学记》和《酷虫学校》。而且我发现小小神经元中读绘本的方法,竟然与普校中综合性学习活动和现在流行的跨学科学习方法异曲同工。我本人是普校的中学老师,有12年的班主任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豆妈会更多地利用生活中的场景和土豆遇到的问题来进行社交学习和锻炼,主要是帮助土豆理解和认知情绪。豆妈还会通过描述土豆或者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帮助土豆解决问题,同时培养他的同理心。

就比如前段时间,土豆在教室里吃饭时,看到有个小朋友吃完饭后没把餐盘摆整齐。土豆当时就使劲地拽人家,非要人家把餐盘摆好,小朋友不愿意,也可能是被拽疼了,就大哭起来。

豆妈了解到情况以后,就试着让他说出事情的经过、自己的做法、老师的做法,还有当时他自己的感受。随后豆妈就帮土豆分析“当时除了硬拽小朋友以外,还有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哪个方法小朋友可能会更容易接受?”“如果到最后小朋友还不愿意去摆放餐盘该怎么办?”豆妈还尝试引导土豆站在小朋友的角度去理解他没把餐盘摆整齐的原因,以及为什么会哭的原因。

当然豆妈也不会忘了关照土豆的情绪,豆妈总是告诉土豆:“别人的事儿我们管不了,发生过的事儿我们也管不了,还没有发生过事儿我们也不管不了,所以这些我们管不了的事儿都不必太担心,太在意。”

除此之外,豆爸豆妈还坚持引导土豆去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毕竟一个整洁干净的人更容易让别人接受,更容易融入集体。

土豆现在有一项重要的爱好——学习古筝。这是土豆曾经主动要求学习的,豆妈豆爸表示一万个支持。

原因有二:一是很多的小学有民乐社团,如果能加入民乐社团,不仅可以帮土豆在社交上加分,还可以给他在社交上打开另外一扇窗;二是音乐本身就具有缓解情绪的作用,土豆的情绪是一直是豆妈最优先考虑的问题,豆妈一直坚持沿用至今的解决方式就是在小小神经元学到的ABC应用分析法。(点击此处回顾)

豆妈还会引导土豆练习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比如说腹式呼吸,再比如告诉他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嚼口香糖(因为豆妈发现他嚼口香糖可以缓解焦虑)、听听喜欢的音乐、看看喜欢的漫画书。

在集体环境中,孩子的情绪问题是影响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在帮助孩子融入集体时,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一些技能或是学会一些句子就够了,帮助孩子真正意义上理解自己的情绪,才是顺利融入集体的第一步



家长该如何做好和学校

以及老师的沟通?

家校沟通是孩子教育的重要一环,这对孤独症家庭来说尤为重要。

豆妈自己有过12年的班主任经历,所以对这件事深有感悟:“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特别是我们的孩子,老师最需要的就是家长能够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土豆出现问题时,一般豆妈会先通过土豆来了解事情的全貌。到学校之后,豆妈会这样向老师提问:

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土豆出现了什么样的行为?

其他小朋友的行为又是怎么样的?

结果怎么样?(也就是土豆和其他小朋友的反应)

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引导家长和老师一起共同关注这个事情的经过,更利于家校双方理智地解决问题,而不至于让双方在激烈的辩论中失去理智。

随后家长可以站在整个班级的角度,为老师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不仅能够让老师感受到家长负责任的态度,还能够促进家校双方的进一步沟通

豆妈想告诉大家的第二点是:在找班主任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个好时机。

一般来说开学第一周事情会特别多,这个时候就不太适合去找班主任沟通;家长会后大部分家长都会冲过去问问题,每个人都说不了几句话,这个时候也不建议大家去找班主任沟通。



那么到底什么时候去比较合适?

豆妈建议大家可以在开学第二周的周二或是周三,主动联系班主任一次,这次的目的主要就是自我介绍,然后跟老师确定一下今后以什么方式联系比较方便,是直接面谈,打电话,还是微信?如果是面谈的话,什么时间方便见面?

其次合适的时间是家长会后第二天,这个时间就比较宽松。当家长和班主任沟通时,一定要先从班主任的角度去出发,这样去跟老师聊:“家长会那天,我看您太忙了,就不忍心再打扰您(意思说我不是不关心孩子)。”然后再说我们要说的问题。

除了找老师沟通要把握好时间,家长们学习过的强化技巧,也是可以用在老师身上的。但是在表达的时候一定要说得自然,说得实在。

我们可以先说说孩子最近的进步,再去夸赞老师工作哪里做得好,最后再表达一下自己的期望。

比如土豆的班主任前段时间课堂提问土豆的频率很高,豆妈就给班主任发了这样的消息:

“土豆这两周学习拼音的热情很高,拼音书写进步也很大,土豆非常喜欢您的拼音课。谢谢老师请土豆发言,也谢谢老师对土豆的关注。以后,不论是土豆的事情,还是班级里有什么事情,只要需要的我会全力配合,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土豆还有班级都会有更大的进步。”

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土豆就要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啦,这真的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老师们也衷心希望土豆能顺利适应学校的生活,交到更多新朋友,学到更加丰富的知识!

今天豆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分享全都来自这一年的亲身经历,相信一定能够帮助大家捋清一些关于上学的困惑。

豆妈曾经在群里和大家说过“前面的风景很好,替大家看过了,一定要坚持!

我们一起加油,带宝贝去看更好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班主任   妈妈   孩子   谱系   神经元   社交   土豆   能力   老师   经验   小学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