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的高铁上,我目睹了一个孩子被羞辱的全过程:请别再这样教育孩子了!

昨天坐高铁回老家过年,看到了这样一幕,到现在还让我心有余悸。

一个小男孩正坐在位子上安静地看着动画片,突然被妈妈夺去了手机,孩子可能一时无法接受,闹了点情绪。

谁知母亲大发雷霆,又是打又是骂,整个车厢都被惊动了。

旁边的乘客看不过去,说了句:

“别这么当众打孩子,孩子再小也要面子啊!”

可男孩妈妈不以为然,反而回怼道:

“我怎么教育孩子还需要你教?少管别人闲事!”

后来一路上都能断断续续听到她指责孩子的声音,而孩子也不说话,只是一直低着头。

这让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则新闻:

在北京地铁七号线上,一个七岁左右的孩子正拿着手机坐在座椅上,而他的母亲却恶狠狠地拧着他的脸。

母亲的力气很大,先是将孩子的口罩从耳朵上揪了下来,接着又用手打掉了他的帽子。

后来,甚至将孩子的书包扔在地上,逼他当众下跪。

图源:《北京晚报》

周围人看到后,劝她说孩子无论做错什么,这样当众下跪都是不合适的。

而她同样回怼:

“我的孩子,我想让他干吗就得干吗。”

教育家陈孜虹在《有爱好好说》这本书里写道:

“大人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小孩子还不具备羞耻心的认知能力,所以不会觉得没面子。”

但其实孩子的自尊和面子从两岁开始就已具雏形了。

也许在几十年之后,这两个孩子并不记得当时为什么惹母亲生气,但下跪时的“羞耻感”和当众被打碎的“自尊心”会让他们铭记一辈子。

毁掉一个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而在大庭广众之下不给孩子“留面子”的羞辱,则是最残忍的一种。

被当众羞辱的孩子内心有多伤?

一位匿名网友曾在知乎上分享她的经历。

她上初中那会儿,有一次和母亲在逛街时大吵了一架。

母亲嫌弃她买衣服没品位,一直嘲笑和贬低她,于是她就回了一嘴。

结果母亲立刻在商场里当着众人面对她一顿训斥:

“你刚刚不是很会顶嘴吗?现在怎么不说话了?


“你让大家看看你都是怎么和妈妈说话的?


“我说的话还不都是为你好,你还不领情!”

她没有说话,丢下妈妈就跑回了家。

多年以后,当她再回想起这件事来,仍觉得十分羞耻。

她说那种感受就像有一把利剑直戳她的心窝,把她的尊严削刮得一点不剩。

无独有偶。

之前有一个11岁的男孩小文,也同样经历过这样心灵和尊严的打击。

在回家的公交上,妈妈不停责骂小文不认真做作业,小文顶了一句嘴:

“我成绩好,不用写作业。”

这句话瞬间点燃了妈妈,她一气之下扒光了小文的衣服,仅留下了底裤和袜子,随后自行离去,留下被扒光的儿子独自面对一车乘客的围观和嘲笑。

原本张牙舞爪的小男孩,在不知所措中坐到了终点站,最后被带回派出所时,已经变成沉默不语的“哑巴”。

记得节目《圆桌派》嘉宾马未都曾说过一句话,他说:

“很多父母都喜欢‘当面教子’。


“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都喜欢在公共场所直接教育孩子,好像这样做能强化记忆,让孩子‘长记性’。”

但其实他们忘了,当孩子的尊严被撕裂的时候,是无法感知到你“用心良苦”的教育的。

他们只会觉得丢脸,觉得没面子,可能永远陷在被“伤害”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不懂留面子的父母

养不出心智健全的孩子

我有一个朋友,曾和我说过她的一段亲身经历。

她有一个勤俭持家的好妈妈,生活上给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却在她的心理上留下了很深的阴影,让她一直觉得很自卑。

小时候她特别开朗活泼,人见人爱,但妈妈却总是当众说她体胖、能吃来贬低她。

她曾向妈妈请求过:

“妈妈你都要面子,难道我不要吗?为什么你不能呵护我的自尊,顾及我的面子!”

不料她妈妈却说:

“我生你养你,还生出仇来了吗?你不让我说,你倒是自己照照镜子啊。”

这句话,就像魔咒一样,时刻像针一般扎着她。

她变得自卑敏感,后来拼了命地减肥,现在80多斤的体重仍觉得自己很胖。

可能当时妈妈不过是随口一说,可自卑感却一直根植在她心里,拔也拔不动。

郑渊洁曾说:

“想要摧毁一个孩子,就当众出他的丑,当着外人的面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

当众羞辱,令孩子颜面无存,是对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公开处刑”。

而这样做的后果,只会让他发自内心觉得自己是个很糟糕的人。

轻则封闭内心,自卑怯懦,重则甚至会做出付出生命代价的事,让父母后悔一生。

就像被母亲掌掴后跳楼的14岁男孩。

作家毕淑敏说过:

“孩子的成长,首先是从父母身上确认自己的存在。


“如果连最亲的人,都不顾孩子的尊严,否定孩子的价值,那么孩子是无法看到自己存在的意义的。”

一个尊严被撕裂的孩子,无法感知到爱,同时也会失去爱己和爱人的能力。

不被尊重的孩子,会加速叛逆

更可怕的是,“人前教子”,毁的不只是孩子的自信,还有你曾经在他那里储备的“信任”。

由此他们还可能会陷入另一种极端——自暴自弃、不服管教,甚至扭曲成没有同理心、肆意伤害别人的“暴君”。

亲戚家有个12岁的儿子。

平时,亲戚俩在外务工,所以孩子常年寄养在爷爷奶奶的家中。

由于爷爷奶奶年事已高,除了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实在无力顾及孩子的教育,所以,每次考试之后,亲戚都会接到老师的电话。

每次亲戚和老师沟通完毕,就会趁着周末赶回家中,冲孩子大吼大叫,不断骂孩子“丢人”“丢脸”,甚至还会拉孩子“当街示众”。

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儿子直接开始逃学了,即使去上课,也只是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老师说他两句,他甚至几度想抡拳打老师。

后来,他高中没读完就进入社会,前不久还因为打架斗殴被拘留了一个礼拜。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一段话,很有道理:

“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加看重;


“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也就愈加淡薄,那么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性格也会受到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

但一切的教育都要以尊重为前提,如果你的教育里没有尊重,那么一切都等于零。

来源:全景视觉

给孩子留面子

孩子才能还你体面

明代著名学者吕坤曾有“爱子七不责”,其中第一责就是“当众不责”。

懂得在人前维护孩子的“颜面”,不以让孩子出丑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才是高情商的做法。

胡适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高明的妈妈。

胡适曾在文章中自述:

“幼年时,我经常做错事,但母亲再气都不会当面指责,只会关起门来责罚我,我很感谢她给我留足了面子。


“也正是因为她给了我面子,我才更加下定决心改正错误。”

你尊重孩子,孩子才会愿意听你的;你给孩子面子,孩子也才会给你体面。

教育不关上门,就关上了孩子的心,也关上了孩子变好的可能性。

然而,却有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嘛,不懂事,你讲什么他也不在意。

所以跟人聊天时,要么将孩子难以启齿的事情当做笑料和亲戚朋友分享,要么把孩子的私密话抖出去:

“我家孩子这么大还尿床呢!”


“孩子太笨了,数学就没及格过。”


“他昨天和我说喜欢学校一个女生呢!”

殊不知当孩子觉得自己被当做笑料到处宣扬的时候,他的自信心很容易就垮了,也无力想着改变。

所以,不要以再以谦虚的名义,否定孩子的努力;也不要以闲聊的方式,曝光孩子的隐私;更不要以教育的名义,人前让孩子羞愧。

你维护他的体面,保护他的隐私,他才能认清自己的价值,珍视自己的尊严。

来源:全景视觉

看过一句话:

“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一只温柔的手在引导他前进,而不是用脚去踢他的胸脯,那么教育就能更好地完成它的使命。”

作为父母,我们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看重自己的面子,但也不要忘了,孩子也需要自尊,也在乎面子。

好的父母,都懂得维护孩子。

所以,下一次当孩子做得不够好时,请你先克制情绪,关上门,再用心和孩子好好沟通。

相信被父母的尊重和爱滋养着成长的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自尊、自爱、自强的人,拥有一个明朗可期的未来。

与所有父母共勉!

作者:西瓜妈。来源:妈妈抱团 (ID:mmbaotuan),关于养育孩子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经营家庭的苦甜,我们都懂。妈妈抱团,一起成长,欢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胡适   全景   孩子   体面   教育孩子   全过程   尊严   面子   母亲   父母   春节   妈妈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