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

我独异与人,而贵食母是什么意思?

食母就是婴儿。有人说是服气,纯属扯淡。全书老子多次提婴儿。就在本节中也提到“婴儿”,“如婴儿之未孩”。:“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欲)异于人,而贵食母。”,又比如28节:“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又如第55节“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众人都自恃智巧,唯独我愚顽鄙陋。我不同于世人忘本逐末,只是回归本性,以道自养。

《道德经》第二十章——绝学无忧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儽儽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二、各家之解评析及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

懂得道的学问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忧烦了。真心同意与阿谀奉承,外表看起来能有多少差别呢?行善行恶又怎么能明确辨别呢?大家都敬畏的不能不去敬畏!这里面的智慧简直是没有边际啊!

宫庭里的人啊,都高高兴兴地去参加盛宴,去登春台赏景,我却独自淡泊没有一丝不难的征兆,就像婴儿还不知道笑一样。风骨刚健的独自站立而不站到任何一队。众人都有可夸耀的富有,可我却感到自己有那么多的不足。我是多么愚而笨啊!世俗中人都明察秋豪、斤斤计较,而我总是闷声不响、吃亏似无所知,淡定从容就像平静的大海,力量无尽就像无形的长风。俗人都好像知其所以,而我却似冥顽鄙陋的乡下人。我总和这些人不一样啊,我把奉养大道看作是最珍贵的行为。

2、南怀瑾《老子他说》

(1)知识是烦恼的根源

绝学就是不要一切学问,什么知识都不执著,人生只凭自然。修道成功,到达最高境界,任何名相、任何疑难都解决了、看透了,“绝学无忧”,无忧无虑,没有什么牵挂。

接着,老子便谈道德最高修养的标准。他说:“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唯”与“阿”两字,是指我们讲话对人的态度,将二者译成白话,在语言的表达上都是“是的”。但同样“是的”一句话,“唯”是诚诚恳恳的接受,“阿”是拍马屁的应对,不管事实对或不对,一味迎合对方的意见,这便是“唯之与阿,相去几何”之处。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善与恶若是往深一层去观察,那也许是划分不出距离的。善恶之间,很难分辨。虽然绝对的道德标准难求,但是一个社会因时因地所产生的相对道德标准,一个修道人也应该遵守,这是“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即使你超越了相对的窠臼,到达了绝对的境界,你仍有必要陪大家遵守这个世界的种种规则,避免举止怪异,惊世骇俗。(2)老子素描修道者的人生

接着,下面一段,可以说是老子的“劝世文”。“荒兮其未央哉”,“荒”是形容词,像荒原大沙漠一样,面积广大无边,永远没有尽头。人生如同一局残棋,你争我夺,一来一往。这样一代一代,世世相传,输赢二字永远也没有定论的时候。

那么,在这一个永远向前推进的时空中,一个修道人该如何自处呢?“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下面几句话也是修道人的写照。“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儽儽”,如同孔子在《易经》上说的“确然而不可拔”,自己站在那里,顶天立地,如一座高山,不可动摇。“无所归”,也就是孔子所言,“君子不器”,不自归于任何典型。你说他是个道人,却又什么都不像,无法将他归于某一种范围,加以界定。而“众人皆有余”,世上的人,都认为自己了不起,拼命追求,什么都想占有;而我什么都不要,“遗世而独立”,好像世界上的人,都忘了我一样。

(3)只是同流不下流

因此,老子又说:“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愚,并非真笨,而是故意示现的。沌沌,不是糊涂,而是如水汇流,随世而转,但自己内心清清楚楚。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昭昭”,就是高明得很,什么事都很灵光的样子。一般俗人都想这么高人一等。相对地,“我独昏昏”,修道人不以为聪明才智高人一等,给人看起来,反是平凡庸陋,毫无出奇之处。并且,“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普通人对任何小事都很精明,事事精打细算,但是我倒是“闷闷”笨笨的,外表“和光同尘”,混混沌沌,而内心清明洒脱,遗世独立。再者,一个修道人的胸襟也要“澹兮其若海”,像大海一样,宽阔无际,容纳一切细流,容纳一切尘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一般人对人生都“有以”,都有目的,或求升官发财,或求长命百岁。而以道家来讲,人生是没有目的的,亦就是佛家所说“随缘而遇”,以及儒家所说“随遇而安”的看法。但是老子更进一步,随缘而遇还不够,还要“顽且鄙”。

如此“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这种处世态度,虽然和众人不同,却不是标新立异,惊世骇俗。这乃因为自己“贵食母”,“母”字代表生我者,也就是后世禅宗说的“生从哪里来,死向何处去”的生命本来。“贵食母”意即死守善道,而还我本来面目,永远回归到生母的怀抱——道的境界中去。

3、白云先生《老子之道》

(1)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贵贱尊卑,真的是因为人们本身就存在贵贱尊卑吗?并不是这样,贵贱尊卑是人为发明出来的。

贵贱尊卑,是儒家建立人伦的基础,是礼之本。而以天道观之,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所司之务的差别,只是因为体力智力上的差异而表现出来的自然现象,并不是礼的后果。

(2)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合乎人伦之礼的行为就是善,违背人伦之礼的行为就是恶。以天道观之,这些合乎礼的善和违背礼的恶,以及这些行为本身,无论善恶,它们都是相差无几的。因为以尊卑贵贱建立礼制本身就是人的发明,非天然之理。所以基于伪学所创立的教化,也是不成立的。

(3)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人们遵从礼,是因为它形成了一种普遍性的道德规范。所有的人,都遵从礼教的话,越礼之人,就会受到其他人的谴责。所以,由于畏惧社会礼仪规范对个人的道德约束,所有的人都不敢越礼。这便是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4)荒兮,其未央哉!

央,中正之意。世人荒废于伪学,失之于天道之中正。道家之道,以天为恒常准则,治理天下,一切都要围绕着天道才行。这便是守中。

(5)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本句描写的是举行祭祀大典时的情景。人们熙熙攘攘,按照礼制,在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按照礼制和节气,在春分的时候,登上祭祀天神的祭坛,举行祭礼。

(6)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人皆溺于礼,逐伪而失真。而我独泊静居于天道,未有任何的出离之心。就如同初生的婴儿那样,天人未分,足赤足真。

(7)儡儡兮,若无所归。

不饰于文,不事于伪,虽置身于世俗,但不会失性于俗,丧己于世。遗世而独立,蜕然若解。不离于道,而道丧于世,故道与世两相丧。为道之人,于世间无所以行道。

(8)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人们以文伪之学为所得,我以同于道而与道相得。以此观之,我以道为尊,于世之文伪之学两相弃,故若有所遗。

(9)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我与道齐同为一,绝弃世俗文伪智巧之学。体俗者以俗为智,在俗人看来,像我这样的体道者,不习世间文伪之学,就像个愚人。圣人之心,哪里会以物为事,以伪学为智呢?他只会以道为事,以和道浑然为一是守。

(10)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们以俗学俗知彰显于世。我独守大道,昏昏默默,不显于世。

(11)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俗人以物为事,以伪为务,名物无所穷,曲学无所尽,故终日无所不察,逐物而失天,逐伪学而失真。我独守大道,与道为一,一者,察无可察,故谓之闷闷。

(12)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圣人之心浑于大道。大道深不可测,就像海洋那样。大道,一无所待,又如同虚漠之风那样,驰骋于无穷之境,莫之能止。

(13)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众人皆有多待,而我却混同于道,待无所待。就如同尚未分化,没有孔窍的混沌一般。

(14)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

母,指道。食于母,保道以养真,行大道以救天下之民,复万物之真。我独异于人,因为人失天,世丧道,人们以只知其子,而不知其母。子,天地所生,天下之物也。以子为事,故伪学滋生。如何才能去天下之伪,而复其真呢?唯有得其母,方能知其子。既得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三、我之体悟——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这一章写的好美感,一个看透世间百态,不争不抢,淡定从容的高人形象跃然纸上!这种状态估计是古今文人都向往的一种状态吧——绝学无忧,遗世独立!可惜,遗世独立的不少,绝学无忧的聊聊!

不过,脱离绝学无忧的遗世独立,也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逃离。就如唐寅的《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读了老子前面说的“和光同尘”,便知老子所说的那种“遗世独立”的状态,绝不是上面那种略显清高的“遗世独立”,而是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需要内心更加平和,更加通透,更加自然本真的状态,要达到这种状态,真的需要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可是这三点,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想做到太难了!不过正如一位书友所说,至少我们知道了方向在哪里。当我们每日研读这些文字时,内心又平静了一点点,又笃定了一点点。我想这可能也是《道德经》带给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最大价值——“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如此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道德经   遗世独立   尊卑   绝学   贵贱   无忧   俗人   老子   婴儿   大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