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上海市民从1400元开始投资,20年后他能获得多少回报?

段永平讲过100元就可以开始投资。

2009年在谢百三教授金融市场课上听到这个真实故事:朱功(化名)是一位普通上海市民,从1400元开始投资,独立思考是他的投资风格。大概20年时间,能获得多少投资回报呢?

1988-1991年,穷则思变 第一桶金

老式绿皮火车

1988年,坐在上海到沈阳的列车上,怀揣着1400块钱的朱功先生默默地在思考。

上学时朱功学的是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国企工作。那时工资一个月几十块钱,成家之后,各种开销慢慢多了,发工资之后,总是觉得钱不够用。

那时,价格开始双轨制,有关系路子的人开始当倒爷赚钱。朱功是一个普通市民,没有什么背景,他的性格平和,向来是谦谦君子,人情世故也并非他的擅长。那时,拿破仑·希尔的《羊皮卷》、《思考致富》这些书还没有翻译到中国来,但朱功就在考虑,自己有点知识,有学习能力,能不能靠知识赚钱,靠学习能力赚钱,靠思考致富……

当年国库券是很多企业发工资时,按比例扣交被动认购的。东北大国企多,很多单位职工到月底工资不够花,国库券会用来折价变现,100块钱的国库券转手可以拿到90几块钱,贴补生活。国库券如果持有到期,会还本付息,三年期的有十几块钱,加上保值补贴,甚至会有几十块钱的利息。

国库券开始出现地区差价,东北折价变现,上海有高于面值的利息溢价体现。虽然100块钱差不了几块钱,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多跑几次就比工资挣得要多一些。

1400块钱本金,上海-沈阳去掉车票成本,一个来回可以赚百十块钱,一周满打满算可以往返两次,虽然辛苦,但是一年下来,也能赚上万块钱。随着本金滚雪球增多,一个往返赚到的钱也会随之增多。

就这样,1988年开始做国库券现货交易,本金慢慢变多,到1991年,朱功赚到了4万多块钱,这是他在资本市场的第一桶金。

上海-沈阳,那时火车还是老式的绿皮车,单程31个小时,舍不得买卧铺,一周两个来回就是124个小时在路上,非常辛苦。实在太累了,朱功会多花一点钱,买上海-大连的船票,从大连再转车去沈阳。就算是散票,船上也有睡觉的地方。就这样,几次火车,间隔一次轮船休息一下。

大连是苹果产地,赚钱不易,转车去沈阳刚好有个晚饭时间,饿了,朱功就买几个苹果充饥,既当饭吃又当水喝。就这样几年下来,吃苹果吃伤了,不管啥品种的苹果,后来朱功都吃不下去了。

这个阶段,朱功是赚的空间差价,本质是套利。东北、上海两地的价格不同。

1991-1993年,奶酪没了 进入股市

1991年年底,上海深圳相继成立证券交易所,国库券实现了电子化交易,抹平了地区差价。时代发展,原来的奶酪没了。

上帝在关上一扇窗的时候,会给你打开一扇门。

这时的朱功只能边走边看,先开户再说。就这样,他就从国库券现货交易进入了证券市场。朱功成为最早一批中国股民,沪市股东卡,朱功的卡号是0000002,很有纪念意义,可惜后来找不到了。

和国库券市场有明显差异,国库券现货市场有地区差价,盈利模式清晰,靠人工搬运赚钱。股市情绪化明显,跌宕起伏,赚钱时浮盈也多,亏钱时转眼利润就没了。峰值时朱功有25万资金,有半年时间跌下来最低缩水到7万。

1992年股市跌到600点左右时,朱功偶然看到一份公开发表的资料,了解到当时有40万股民,大概还有40亿存量资金还没进入股市,那时上市公司数量少,上证指数朱功测算如果这部分存量资金进入的话,股市完全有可能达到800点,当时列入上市计划的公司还有氯碱化工等少数几家,对资金的分流作用不明显。

于是他就开始分批建仓,他边买,大盘边跌,一路跌到1992年11月的362点。那时妻子还是有些担心,他安慰妻子,冬天后面是春天。

果不其然,氯碱11月13日上市之后,大盘开始上涨,12月初涨到800点,周围朋友夸赞他算的准,而朱功再次验算,发现增量资金实际上还没完全进入,而股市赚钱效应将会进一步带来新的增量资金,因此他决定持股不动,等待。

结果股市掉头向下了,跌到600点,是走是留,他决定留。他判断对了,股市回到600点稍事休息没几天,就再次向上,在新入市股民和增量资金的带动下,一路冲到1500点。

是走是留,他犹豫了,股市开始剧震,出现一天波动200点的奇观,该撤出了。几个月后,股市再次回到1300点的时候,他以低于市价的卖单全部卖出。

这次卖出之后,一直到1997年,他都没回股票市场,在他看来,股市已经脱离价值区间了,“咱只能凭知识赚钱,现在没有机会,就只能退出”。无论如何,他还是非常感激股市,这时他在股市的本金已经有二三十万了。

1994-1997年,重拾国债 试水期货

1993年10月25日,上海证交所面向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品种时,朱功的储蓄加上投资收益,已经接近40万元。

1994年2月,他拿出14万元,买了000193,后来被称为金边债券的品种:1993年3年期国债现券,面值100元,到期兑付了171.99元。那时万元户就是财富自由的象征,有这14万元打底,他觉得去期货市场试水,有了保险绳。“万一自己真不是这块料,都亏光了,还有这14万可以过普通日子”。这14万他再也没动过。

真正投入期货市场的,就只有接近26万。期货市场是保证金交易,天然高杠杆,获利钱来得快,亏损时钱去的更快。朱功从来不愿冒无法承受的风险,但股市此时在他眼里已经没有投资价值,国债至少他还熟悉,毕竟从1988年就开始做国库券交易。以前是赚地区差价,空间换钱。现在起期货,赚时间差价,本质是靠知识靠分析判断赚钱。

朱功的策略是从不透支,每次交易通常动用10%左右的资金,剩余80-90%留作保证金备用。国债期货交易是他学习最努力的一段时间,事后看也是他投资增速最快的时期。

书中自有黄金屋,靠理性智慧赚钱是他的理想。他花大量的时间读书看报,研究政策,学习国债现券、期货市场知识。他曾经泡在上海图书馆,学习、钻研,彻底弄懂弄通了保值储蓄率、通胀率、零售物价指数、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等与国债期货有关的基本知识。这时他关于国债的知识储备已经相当丰富,甚至可以纠正大学教授的错误。

那时朱功住在上海虹口凉城附近,复旦在这里有宿舍区。1996年12月的一天,谢百三教授去凉城菜市场买菜,顺便看大米价格(可以判断CPI走势)。因为谢教授在电视报纸经常发表金融市场的看法和文章,他买菜时认出了谢教授,于是过去打招呼,顺便指出了昨天谢教授发表的文章中一处数据错误。

谢教授看着这位陌生中年男子,将信将疑,回家一查,果然自己错了。从此两位结缘,在投资路上彼此亦师亦友,传为一段佳话。朱功的传奇通过谢老师课堂上的分享而被世人所知。后来,受谢教授邀请,朱功先后在北大和复旦做过几次讲座,和大学生分享他的投资思考。

能发现大学教授的错误,就能发现市场的错误定价。这就是机会,从1994年初到1995年5月,在国债期货市场的这17个月里,他有26次发现错误定价带来的市场机会,但并不是每一次决策都容易。

有一次,他发现一个国债期货品种的市价偏离实际价值幅度较大,叠加可能的政策补贴因素,价值会进一步放大,期货本身就有10倍杠杆,10%的涨幅就能带来翻倍收益。反复测算,投入胜率在95%以上,他兴奋不已,同时又焦虑不已,机会稍纵即逝,到底要不要全仓投入?

夜深了,他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就从宿舍院里出来,在后面林荫路上来回踱步,反复思量。凌晨三点,妻子发现人不见了,找了过来,一问原委,就告诉朱功,“想明白了就去做,没什么大不了的,咱们停薪留职,在工厂还有一份工作,大不了回去上班,亏光了我陪着你”。

妻子这番话让朱功豁然开朗,第二天开盘25万全仓买入,收盘涨停,资金涨到50万。

这是唯一一次朱功全仓买入,没留保证金。之后的20几次错误定价机会,他的判断几乎都是对的,但尽管如此也有过浮亏,甚至是大比例浮亏,但是有保证金在,没有铸成过大错。而每次获胜,几乎都是大胜。

1995年发生了著名的327国债事件,5月17日,国债期货市场关闭了。而此时,朱功已经有了620万本金。

此后朱功在商品期货市场短期参与过,几次获胜,使资金上升到了3000多万。但后来他发现商品期货市场不规范的地方更多,无法获得确定性的回报,在一次纠错中,亏损了1000万元,之后退出期货市场,远离了这个雷区。

1998年后,回归股市 继续投资

这时的股市,从1994年开始经过三年下跌,已经开始具备投资价值。

1992-2001年上证指数

他重回股市做的第一笔交易就是金泰基金,这是一个封闭式股票投资基金,根据基金条例,基金有配售新股的权利。关于新股配售的条款,金泰基金的招股说明书上有明确表述,尽管不太起眼。很少有投资者关注这一点。上市前一天晚上,投资圈基于国外基金普遍在净资产价位的规律,给出的定价是1.3元左右,而朱功自己的测算,包含了打新股的收益,合理价格是1.9元左右。

第二天开盘后,他开始建仓,从1.45买到1.3,平均价格在1.36,大概投入了70%的资产。后来金泰基金最高涨到2.31,他的平均卖出成本是2.07,这次投资使得他的投资资产上升到了6000万元。

朱功在股市中寻找具备长期投资的价值的公司。有一年原油价格在20美金左右,他判断原油价格将会长期上涨,中原油气的财报数据不错,于是逐渐重仓,但后面就是不涨,后面他去公司参加股东会,多方查询了解到公司存在财报造假行为,于是就斩仓了,还好运气不错,恰逢2001年911事件,石油股大涨,这次纠错没亏太多钱。

朱功每次投资都非常集中,中原油气险些巨亏,后面的投资更加小心。没有被市场误判导致的错误定价,他轻易不会参与。每次投资决策,一定是先判断向下亏损的情况,只有即使向下也不会亏,才会投入。恰如巴菲特的忠告,“第一条:不要亏本金。第二条:记住第一条。”

有一次朱功研究长江电力,早上在卫生间看招股说明书,一看就入迷了,这是赚钱机器啊,坐在马桶上看了三个小时。然后给谢百三教授打电话,告知7块钱以下可以大胆买入,后来谢教授在6.9左右全仓买入,不长时间涨到9.98,谢教授这次交易资产增长40%。

攀钢钒钛是他另外一个经典的套利案例。

2011年前后,两次投资攀钢钒钛。当时攀钢钒钛发行的可转债,按照可转债发行条款,股价涨到一定位置之后,投资者理性选择是转股,因为会赚更多,这种情况下公司不需要赎回债券。

他对这家公司经营情况,和现金流做了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断定公司很大概率不会把赎回转债作为实施备选项,并且经营层面完全有可能匹配这个情况。

他是在8块多大量建仓买入,预计公司股价将会达到12块左右,事实发展如他预料,2011年4月25日,这个股票从8.20元半年内上冲到10.55元到14元多;在13元一带获利了结。攀钢钒钛前后两次操作,资产如滚雪球般的增长。

分级A/B基金,本质上是一种带杠杆的基金,2012年他发现其中的错误定价,果断买进150030,结果一年中大涨2次;且非常安全,没有任何隐患。

朱功的风格稳健,不会冒承担不了的风险,整体上他的投资是套利的方式,计算好之后,才会动作。A股具备长期价值投资的公司罕见,但市场出现错误定价的情况时有发生,朱功的投资风格匹配了A股的这个特点。

回顾他的投资经历,基本风格是套利。

套利本质是基于短期可计算的现金流贴现结果做投资决策,也是价值投资的一种方式,尽管有争议。

后记

朱功为人低调,如果不是因为结识谢百三教授,可能他的传奇经历不会被世人所知。2016年,谢教授因病辞世之后,朱功的动态也就没有公开资料可以查到。

他的投资回报记录,公开资料有数据的部分是从1988年到2008年,20年时间,从1400元开始,滚雪球达到7个亿。

20年时间 投资回报

补充

和朱功风格接近的投资者有@持有封基 ,擅长定量+定性分析,对债券、可转债、封闭式基金、分级AB基金有深入研究。他们两位都是工程师背景,家教传统,独立思考不从众,决策有相似之处,都是成功的个人投资者。

他们也有一点明显区别:朱功决策次数比较少,一旦决策就会集中投资。持有封基的投资可能相对比较分散。

注:朱功系化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地区差价   国库券   期货市场   块钱   国债   上海   股市   年后   上海市民   教授   资金   基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