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一个60分妈妈”

最近朋友生了小baby,我们的聊天内容逐渐变成了大型“母婴”专栏。

一直自诩优秀美丽好妈妈的她,这天突然开始自责:

“我再也不是好妈妈了。”


那天她抱着孩子出门逛街,在商场母婴室换尿布时,旁边来了一个姐姐,严厉地批评她,杂牌尿布太便宜了,质量很差,孩子用了会长湿疹。

朋友反驳,自己孩子用了没问题。尿布又是快速消耗品,便宜点的怎么啦?

结果姐姐一句话秒杀:你这个当妈妈的,穿金带银,连买个贵点的牌子尿布都舍不得?

说着她还拿出了购买记录,证明自己为了小孩花了多少钱。

看着那些数字,挫败、愧疚涌上朋友心头:

“和人家一比,我这个妈当得太失败啦!”


01 竞争下自责的母亲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社会心理学家Susan Newman提出,母亲在育儿期间,为了证明自己成功,会有意地进行竞争行为:

譬如,用自我经验、社会标准批评其他母亲;比较孩子的健康、成绩。

当母亲认为自己被比下去时,易生出挫败、自责、愧疚感,甚至是低自尊。

Susan将它命名为:竞争性育儿

《纽约时报》作家Jessica Grose就曾声明:自己因为育儿的失败,抑郁了17年。

孕期Grose体重涨了18公斤,体重飙升导致她行动、呼吸异常困难。

为了自我健康,她在保证摄入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减掉了过量的食物。

来源:pexels

结果产检时,医生批评她:

“肚子太小了,宝宝可能会营养不良。”


“你应该对它好点。”


即使孩子的各项指标都十分正常,Grose依旧感到愧疚:

“我竟然为了自己的健康,牺牲掉了宝宝的健康。”


然而,做母亲的愧疚不止于此。

Grose奶水不够,想放弃母乳。

同为母亲的朋友指责:“为了孩子的健康,好妈妈是会坚持母乳喂养的。”

这句话杀伤力极强,Grose每天坚持吃下奶的食物,但效果甚微,最后还是只能奶粉喂养,这让她压力巨大。

每次给孩子喂奶,她都要躲起来,因为不能让大家看到“她不能母乳喂养”。

当孩子大一点时,Grose决定重返职场,将孩子交给保姆带。这一行为也遭到了大多数母亲的反对。

她们指责Grose自私自利,在孩子最需要母亲的时候,抛下孩子选择工作。

愤怒的母亲们纷纷举例,自己即使一天上两个班,都要把孩子带在身边,因为这样可以很好的培养孩子的安全依恋。

Grose尝试着带儿子去上班,带了几次,孩子活泼好动,Grose被烦得大发脾气,干脆将孩子扔给了保姆来带。

弊端出现了。

儿子在6岁时依旧看不懂时间,而其他孩子5岁时,就可以在妈妈的引导下能看懂时间。

并且,Grose发现儿子和自己不亲,反而会抱着保姆叫小妈妈。

来源:pexels

Grose感到恼火且无力。

她想,别的母亲是对的,她们养出了亲近妈妈的聪明孩子。而儿子可能是被自己的“自私”耽搁。

她自嘲,在养孩子的任何阶段,她都是自责、愧疚、甚至是挫败的。

她尝试过弥补,学着其他妈妈,督促孩子学习,给他制定严格的日程表。

但越督促,孩子越不肯学习,性格也很偏激,和母亲的距离越来越远。

在和孩子疯狂斗争的那段时间,疲惫的Grose抱怨:

“我学习了其他妈妈的方法,但我教不出他们那样的孩子,就这样吧,我是失败的妈妈。”


“可能原因真的在我,或者是孩子天生是个小恶魔。”


“我很想原谅自己,但我没法原谅。”


夸赞育儿经验的来信纷至沓来,Grose才意识到,作为母亲,她其实赢了竞争的胜利。

然而,这场胜利,她在抑郁17年后才得到。

02 失败的母亲,为何会自责?

Grose说,她太害怕被看作“不完美妈妈”了。

Susan Newman博士认为,竞争能促进母亲之间经验的交流,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育儿方法。

但对自我认同(self-identity)缺乏的母亲来说,竞争是灾难。

来源:pexels

它意味着,妈妈无法认同自己的育儿经验,只会随着大流,做世俗眼里的“好妈妈”。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自我认同定义为:

你知道自己是谁,并对自己有持续的、稳定的认同感。

它通常形成于12岁到18岁期间,如果在这期间,个体的对自己的了解、认识得到了来自父母或他人正确的解答和引导,ta便会发展出健全的人格,顺利进入成年期。

在成年后的任意角色中,她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认同自己,能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然而,如果个体未能在期间正确认识自己,ta会出现自我认同的危机,她不了解自己的价值,无论做什么她都无法认同自己。

Grose在年少时,就总被重男轻女的父亲打压,无论她做得多优秀,她都无法得到父亲对自己的肯定。

这让她无法认同自己、发掘自己的价值感。

直到她成为母亲,她都无法认同自己的育儿行为,只能盲目地跟随“世俗标准”,并将它内化为自己的标准来养育孩子。

来源:pexels

Grose在文章中总结了,社会要求的好妈妈标准:

“她吃苦耐劳,早5点起来做饭,下班立刻去接孩子。


对孩子的疑问从来耐心解答,从不发火。


孩子在她的照料下,乖巧懂事,聪明伶俐,漂亮可爱,一生都在正确的轨道上行走。”


诚然,标准可以规定好作为母亲,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但标准如果不切实际,达不到目标,反而会削弱母亲的自尊和自我认同。

她们无法怪罪被自己内化的标准,她们只能归因于自己或者孩子:“是我的问题”&“是他不争气”。

看过一个研究,700多名母亲里有超70%的妈妈,在孩子和丈夫心中十分完美,处理家庭和工作游刃有余。

但她们依旧对自己不满意,孩子“失败”,她们会耿耿于怀。

我就见过这样的妈妈,她将孩子一路培养到了博士,已经十分成功。

然而,因为年龄问题,孩子总是相亲失败,妈妈只能怪自己和孩子:“自己不争点气,早点在学校定下来,也怪我,为什么要同意她去读博!”

03 陷入竞争怪圈,怎么破?

那我们要如何培养自我认同呢?

这里有几个小tips,不光在育儿竞争,在其他养猫、甚至是养育自己的竞争中也同样适用。

第一,学会课题分离,找到适合方法。

Susan说,培养孩子茁壮成长的方法并不止一种。

来源:pexels

当面对批评、标准时,我们会感到疑惑:“我现在的方式对吗?我是不是应该按着标准当妈妈?”

我们可以将阿德勒的课题分离运用其中:

听从批评的结果,你是否可以承担;


听从批评,是否可以给你带来有效的“援助”。


记住,你的课题,是培育孩子成人;他们的批评,是他们的事情,和你无关。

举个例子:

如果你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起来。

其他妈妈说,我家孩子可乖了,可听话了,你还是要和孩子好好沟通,不要这么没耐心。

但现实情况是,一沟通,孩子就不耐烦,反而会更抗拒和你沟通。

家长无法忍受这种后果,会更加焦灼。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就证明,其他妈妈的批评,没法帮到你,那我们不必为此忧心、烦恼。

而是因材施教,找到符合孩子性格特点的沟通方式。

第二,驳回指责/批判,和自己说:没关系。

自我认同弱的人,很容易在指责下陷入“我有错”的误区。

不如大声反驳他,谁规定的母亲就要天生全能全知?

来源:pexels

我第一次当妈妈,不了解细节很正常;

孩子哭了,不知道原因很正常;

因为孩子大哭而心烦意乱、大发脾气也很正常。

我也在努力学习这些知识。

妈妈首先要把自己当人,她才可以把孩子当人。

面临失败时,也要学着和自己说,没关系,我允许它们存在。

我允许自己的失败,我允许自己的坏情绪存在。

我允许自己不是个完美妈妈。

这些失败并不会阻碍我培养出一个优秀可爱的小天使。

写在最后

这篇文章写给我的妈妈。

她很传统,习惯性牺牲自己,成全孩子。

每次失败时,我都会先看到她的眼泪,每一滴都在和我道歉。

我只能拿着成绩一遍遍给她看,让她知道,能教出如此成就的孩子,她真的很棒。

她也确实多了点自信,会和我自恋:

“前几天看相册,看着你从不大点长到现在,我真厉害啊。”


“我同事那天还问我,怎么把你教的这么好的,原来我也是很会教的嘛。”


我看着她眉飞色舞,很想抱抱她:

“谢谢你,因为你很好,所以我才很好。”

来源:pexels


作者:sixer

图源:网络

首发:壹点灵心理

专注心理成长,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2

标签:妈妈   自责   愧疚   批评   母亲   自我   来源   竞争   孩子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