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大运河段的一颗“明珠”-临西

在河北省邢台市的东南部,有着一个知名度不高的县域,它是由1964年析山东省临清县卫运河西岸的城关区与尖冢、下堡寺、老官寨、童村、吕寨五个大区(东岸管辖有小东温、汪江新村)而建,占1956年吞并山东省清平县之前的老临清县土地的三分之二,因地处金代之后的临清河西,故名临西县,它也是我的家乡,一个与不同朝代的古运河打了千年交道的地方,同时也是一块没有被开发过的处女地。

翻开中国大运河沿线古城的名单,不难发现临清这个地名有着太多的故事,但是提起它,大家都只晓得山东省聊城市的临清市,却不知河北省邢台市还有一个临西县。

榆阳故城遗址

我县境内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的清渊县与榆阳国,今临西镇西部的西马鸣堂村仍然保存着榆阳古城遗址(邢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我县境内的古运河变迁最早也可追溯到曹魏时期的白沟故道,它由馆陶县北部流经我县西部摇鞍镇乡,过临西镇西部,由下堡寺镇东部的村庄出境入威县境,今相关考古资料记载曹魏白沟故道临西段淤积在我县西部乡镇地下约5米处左右。

后赵年间,在清渊县的基础上成立了临清县,史称水东临清。北魏年间又建临清城,史称水西临清,水西临清城遗址面积非常大,它相当于明清平遥古城占地面积的两倍。水西临清县城设立后,清渊县与临清县也曾分分合合,但临清县的古治所一直在我县境内的仓上村。

临清故城遗址(时代:北魏-金)

相关考古资料记载,水西临清古城遗址巧妙的利用了汉屯氏别河故道的一段作为护城河,隋代开挖的大运河永济渠古河道,流经我县尖冢村,过尖冢镇辖区的乔屯、南蔡辛庄、龙潭、何寺、郝庄、王庙等村庄,从今临西县城南的水西临清古城遗址西城门外流过,往东北方向的龙旺村流去;

在古城遗址上有唐代年间所设的官仓遗址;另外,在水西临清古城遗址内还发现了北魏-宋代的古县衙、北城墙、北城门、宋代古窑,唐代钟鼓楼、文庙、净域寺等重要遗址,还有一颗仓集镇古槐,遗存资源非常丰富。

由于仓上老村(古仓集镇)居民基本已搬迁至县城南部另建仓上新村,原老村(古仓集镇)一带便成了农田空了下来,在这片水西临清古城遗址上出土有远古时期的石斧(东夷部落遗存)和蚌器,唐宋时期的瓷器、黄釉笔舔、烛台,好几处唐宋临清官方古墓葬群等等,遗存非常丰富。

说起水西临清古城,它是北宋名将王彦超的故乡,更有罗弘信、范延光、高兴周在此封为临清王,古城遗址内的净域寺也曾因唐代的法藏禅师担任住持从而盛极一时,净域寺一直到晚清才走向衰败,最终毁于民国,寺庙仅存的两口大钟被拖走造了手榴弹,近年来,在惟俊禅师的操持下,净域寺才又得以重现昔日庄严神圣之景象;

水西临清古城有着太多的人文故事,如京剧《李七长亭》中的宋代临清,还有当地流传的净域寺各种传说,电影《刺客聂隐娘》中提到的临清便也是说的此地;水西临清古城遗址对于研究唐宋年间的漕运文化有着非常珍贵的作用;

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故道

因之前北宋朝廷三易回河,运河的河道东迁至今卫运河一线,以及北宋的灭亡等原因;金天会五年,水西临清城被废,遂迁城至曹仁镇,也就是今天山东聊城的临清市西旧县村与北关村交界一带。

说起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古河道,它贯穿我县中部尖冢镇、临西镇、吕寨镇的一些村庄,由我县吕寨镇郑楼村出境,擦威县太阳庙村流入清河县境内,在这条故道上,有一条鲧堤,贯穿我县中部;

在这条永济渠古河道沿线上还有一座始建于唐代的吕寨镇石佛寺,寺庙旧址内仍保存着两通明清时期重修石佛寺的古碑文,其中一通古碑文上还有明代时任临清州官的署名,在我县非遗临西乱弹中还保留着一出《大闹石佛寺》的剧目,当地也流传着《石佛寺铡和尚》的传说故事;同时在吕寨镇吕寨村内还有一棵明代的龙腾古槐,树冠和枝干非常的粗壮;

吕寨镇石佛寺


在隋唐大运河古河道沿岸,位于我县尖冢镇的龙潭村内还有一处龙潭寺遗址,它是中华武术潭腿(临清潭腿)的起源地,据临西县相关资料记载:潭腿由昆仑大师创建,龙潭古寺在黑龙潭中,故名龙潭寺,潭腿也是得名于此;龙潭寺始建于初唐,历经五代、宋金元明,至清代而损毁,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仅存的两间庙宇也被拆除,拆庙后水位下降,直至干涸,今龙潭寺的遗址上出土有唐宋砖瓦,明清习练潭腿所用的石墩,清代观音像等许多文物;

龙潭寺遗址现为邢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样,在龙潭村附近的张堤村还有一种临西非遗武术叫做洪拳,在过去的下堡寺镇乡间流行习练梅拳,这恰恰也体现了临西人的尚武精神。

尖冢镇龙潭寺昆仑殿内

元代,郭守敬将大运河裁弯取直,从此不再绕道洛阳,由北京直接通往杭州,大运河在今临西境内改走了今卫运河的位置,它由我县尖冢镇的西尖冢村东边入境,流经尖冢镇和大刘庄镇、河西镇、东枣元乡四个乡镇靠近卫运河的一些街区和村庄,继续往北流入清河县油坊镇境内。

说起我县的尖冢镇,它最初是唐代析临清古县南部所建永济县白水乡辖地,传说因赵国在此地所设烽火台,至金代已经破败,形似土冢,因此故名尖冢,尖冢是明清临清运河钞关的一所分关所在地,收取一切途经馆陶县的船只的货税,拥有一处繁忙的尖冢大码头;今卫运河的考古表明,尖冢的漕运当兴于金元,盛于明清;

尖冢大码头遗址

历经民国,直至建国初,我县卫运河沿岸依旧与天津等地进行着密切的贸易往来,由于1959年卫运河上游建岳城水库,以及沿河两岸工农业用水激增等原因,漕运也转为季节性运输,直至上世纪70年代,上游来水再不能满足通航的需要,因此漕运船只均已告停;至今尖冢镇的东、西尖冢村,除了部分老街巷变窄之外,其余老街巷的格局走向与过去无区别,在尖冢镇辖区的初圈村还至今流传着河神爷劫皇粮的民间传说故事。

沿着卫运河继续北上,进入我县大刘庄镇的大营村,这里在过去是沿卫运河的大渡口之一,也是一处险要地点;大营村在过去就处在卫运河河道的一个重要的拐弯处,至今大营村东南的碧霞元君庙遗址上还矗立着一通明代临清卫指挥使王承恩等人所立的古碑文;在大营村附近还有一处叫黎博寨的大集镇,有“观音寺”大庙会,曾是冀鲁豫三省商人交易木料的场地。

大营渡口碧霞元君庙古碑

明代,临清州城跨卫运河围城,围住我县东部的河西镇辖区大部老街区、村庄,在今河西镇东部的街区范围内有靖西门、雁西门、绥远门等多处河西古城门旧址,以及五龙宫等商会旧址;在70年代为了卫运河的治理,拆除了卫运河西岸的大片老街巷,而没有被拆除的老街巷和一些城门、商会遗址都保留在了今河西镇东半部的街区内;

在河西镇东部的大堤上,有一个弯形的走向,那就是历史上的南湾子码头大堤,在经历了卫运河的裁弯取直,部分靠运河的街巷拆除,以及改道迁堤的过程中,它的弯子底儿依然保留着过去的走向,附近曾有清代古清渊(临清)十景的卫浒烟柳,靖西门(明清临清州大西门);同样在镇上的上乘雅居小区附近,也曾有一处古景,那就是清代古清渊(临清)十景的土山晚眺,那里曾有一座土山,山上有一处大士阁,与东北岸的舍利宝塔隔河相望;

另外,在河西镇东的堤内还有着大片的明清临清州城的重要漕运古遗址,可以说河西镇一带是明清临清州城漕运商业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价值。

河西镇小西门老街

从河西镇离开,让我们沿着卫运河继续北上,进入我县的东枣园乡,你会发现在河堤上换个视角看舍利宝塔,又是一种不同的感受;在枣园村东有一处丁家码头,它的规模虽然没有尖冢古镇大码头那么大,也没有那么繁忙,但也是一处原临清城北很繁华的码头,在枣园这个古集镇里曾有一座始建于唐代的宝泉寺,寺庙附近有一口宝泉井,并传说在明代曾由徽商后人胡姓兄弟出钱修缮,在1968年,宝泉寺最后仅存的大殿被拆除,宝泉井也被掩埋。

另外在东枣园乡八里圈村东,过去也是一处卫运河上的大渡口,村内保留着一座始建于明代,历经清代几次增修的八里圈清真古寺,它对于研究明清冀南鲁西卫运河沿岸的古建筑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八里圈清真古寺

从八里圈村继续北行,来到一个名叫陈窑的村庄,它得名于明代陈姓始祖陈清于此地开设陈家窑烧制贡砖,用于北京城的修缮;在陈窑古遗址群内曾发现有20处左右的古窑址,出土有明嘉靖、明天启、清光绪时期的城砖二百块,是一处保存非常完好的明清古窑址群。

陈窑遗址

除了这些,在我县还有清代刘墉题笔开天古教的洪官营清真古寺;始建于唐代,由元朝兵马大元帅路通扩建的净土寺(下堡寺)遗址;始建于明代的殷庄清真寺;以藏经而闻名的老官寨园觉寺遗址;何寺村的功德寺遗址;由清代内务府员外郎、景德镇督陶官唐英所书并烧制瓷匾而著称的黎博寨观音寺遗址(古代乡间一处大庙会);原是山东临清天主教总教会的吕寨镇小芦天主教堂;明代由浙江绍兴迁来的殷庄陈姓古民居;卫罗寺遗址等等,同时还存活着许多古树,拥有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它们均见证了临清古县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邢台临西县这块千年古运河岸边土壤的兴衰变迁和人文积淀。

大运河临西段

可以说,今河北临西县的历史就是古临清的历史,它是邢台东部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千年古运河文化的一种变迁和传承。

文:钟岩

本号已申请原创保护,本号内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抄袭,违者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临西   临西县   永济   石佛   邢台市   龙潭   河西   河段   河北省   临清   我县   运河   遗址   明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