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就要死,浑身有虫爬”:过年不喂毒,看准零食“红黄绿灯”

春节对于大人而言象征着团圆、迎新,而对于小孩子而言,可能这意义就简单得多。


比如,意味着“妈妈肯给我放开肚皮吃小零食的时候又到了

”。


给娃买零食,相信是很多家长逢年过节必备的流程之一,甚至很多会专门买点包装可爱、看着独特的小零食,应节之余,还能顺带哄娃开心。


但局长在此不得不提醒,买包装“奇特”的零食其实有潜在风险,一不小心可能就买到“违禁品”。


比如以下这款看似电子烟的“气体口香糖”,曾被测评大V送检,发现这款所谓的口气清新剂,虽然没有检出尼古丁,但却和电子烟烟弹重合19种相同成分,其中还包括1类致癌物质——甲醛。

*据商家回应,该产品在22年9月已经下架,但家长们还需得警惕线下一些商铺、文具店会不会仍有漏网之鱼。


甚至有购买过类似“口香糖”的孩子,在评论区这样留言:


“……再不吃我就要死了,感觉浑身都有虫子在爬。”



“雾化口香糖尝到了葡萄味的,可能从我被怂恿尝的第一口开始,我就要为此付出代价。”



除了包装像糖的伪零食,还有以饮料作伪装,实则行电子烟之实的各种“三无”产品存在。


像下面这种五彩缤纷的“奶茶杯”,还有“可乐罐”、“星球杯”等,都以独特的颜值和花样的口味引诱着不少未成年人尝下第一口。


图源:红星新闻


图源:红星新闻


去年10月,水果味电子烟正式被下架,而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也早已是明文规定,却还是有不少商家被利益蒙蔽双眼,选择将“毒手”伸向孩子。


烟草的危害相信大家也是耳熟能详,除了有关部门需要更重力度地加强监管以外,身为家长也要教导好孩子远离烟草的必要性。


而且要以身作则,少抽或不抽烟,还有也别让自己陷入“颜值经济”的圈套——放着正正规规的零食不买,偏要另辟新径,给娃买些看上去“特立独行”的产品。


记住,包装造型可可爱爱,也不一定是孩子的菜!


喂零食、哄娃开心固然是好,但也要建立在安全、健康的前提下。


今天,局长就再来讲讲关于春节宝宝吃零食的安全提示,虽然大多都是“老生常谈”,但各位爸妈还是很有必要再看看,给自己再提个醒。


No

-mama-


01

给宝宝的零食该怎么挑选购买?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儿童零食,咱们做家长的,有责任帮助孩子把好关,揭除所谓“儿童零食”的伪装!


那到底该如何给孩子挑选零食呢?


其实,看包装袋就可以了!

关于如何看包装袋,局长之前就有讲到过辨别方法,一起再来温顾下吧!


01


看执行标准



一款合格的产品,仔细扒拉信息栏,你会看到它有一串“神秘”的代码,这就是产品标准号。


婴幼儿食品需要遵守国家执行标准,这套标准是由国家的官方标准化机构或国家政府授权的有关机构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和适用,以GB或者GB/T开头


图源:网络


在我国生产和销售的产品都需要按照国家相应的标准制作。


国外进口商品除外,但也会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监管。


关于婴幼儿食品,要认准这六个标准:


图源:自己做的


02


看配料表



在配料表中,排名越靠前的配料含量越多,然后依次递减,排在前几位的最好是天然原材料,如牛奶、水果等,而不应该是糖或其他添加剂。


那如果,配料表老长老长的,代表添加物太多,就不要选择啦!


爸爸妈妈看配料表挑选宝宝零食要记住这个原则:

信息越少越好,配料越简单越好,复杂的化学名词越少越好。


03


看营养成分表



营养成分表可以计算出给宝宝的零食含有多少能量、蛋白质、脂肪、钠以及其他营养素。


需要注意的是,高钠的食物很容易造成宝宝们的肾脏负担,挑选零食时注意查看钠含量。

No

-mama-


02

宝宝零食哪些被“拉黑”?

哪些可以吃?


01


这些“黑名单”零食,做到少吃或不吃



其实,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就曾发布《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并对于不建议给儿童吃的零食给出了明确的建议:


图源:自己做的


顺带一提,含糖饮料也建议不喝或少喝


常见的含糖饮料包括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运动饮料、茶饮料、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咖啡饮料等,是学龄前儿童摄入添加糖的主要来源。


喝过多含糖饮料,容易引起儿童偏食挑食、摄入过多的能量,还会增加龋齿、肥胖、高血压、脂肪肝和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图源:自己做的


02


可参考“红黄绿灯”零食推荐表



给宝宝吃零食,首先要了解两个原则。


第一,零食不能影响正餐。


零食不能影响正餐,不要本末倒置。


最好和正餐隔1.5个小时再吃,且不宜过量;睡前半小时内也尽量别吃零食。


第二,记住“一要一不要”:要新鲜、多样、易消化、营养卫生;不要高盐、高糖、高脂肪、高油零食。

关于零食的食用量,《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也给出了具体建议。


这个表也可以称作“红黄绿灯”零食表,适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大家可以参考参考:


“红黄绿”分别对应“分类”的表格底色


图源:自己做的。


之前局长也整理过一波辅零食购买推荐,可以点击>>各月龄辅零食推荐,直接抄作业!


No

-mama-


03

喂零食,也要注意安全!

容易出问题的零食怎么吃?


春节期间,家庭聚会上亲戚朋友见到可爱的宝宝,总是会忍不住喂一些小零食,比如花生米、瓜子、果冻、坚果等等,但其实这些食物很容易导致宝宝噎着窒息

去年春节前夕,湖南一名1岁8个月大的婴儿就因误食花生米而导致气管被堵,在去往医院的路上还一度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症状。

图源:微博

以往就有新闻报道,一个儿童医院春节期间接诊了21例气管异物!

图源:微博


如果宝宝不幸异物卡喉,妈妈们要注意以下3点是不能做的

1.不要用手指伸入喉咙去取;

2.不要让宝宝强行吞咽;

3.不要盲目拍背。


正确的做法是>>异物卡喉,这套“剪刀、石头、布”能救孩子一命

所谓容易出问题的零食,其实并不是这个食物本身不好,而是因为宝宝还太小了,身体机能还没有发育完全,一些食材食物宝宝吃了之后可能会引起一些成人不会出现的反应。


而这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零食往往就藏在我们的春节果盘中!


01


过敏原



对食物的敏感性每个宝宝都不一样,下图是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参考。

爸爸妈妈应该在刚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逐个排查宝宝的过敏反应,将已知的过敏食物在宝宝食谱中划掉。

02


坚果



坚果除了容易致敏,还会因为体积小、质地坚硬而导致宝宝异物卡喉,引起窒息的风险。

03


带核水果



带核的水果,特别容易噎到宝宝,尤其是小核,爸爸妈妈务必先把核去掉再给宝宝吃。


04


竹签食品



“竹签扎穿2岁女童肺部”“3岁男孩被竹签从嘴巴直插脑干”“2岁娃吃关东煮摔跤,竹签插入眼眶”……相关的新闻数不胜数,竹签此等利器,多么危险,请去掉再给宝宝吃!

图源:自己做的


No

-mama-


04

宝宝春节饮食要注意

现在大家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春节期间,各种各样的美食五花八门、品种繁多,真是从初一吃到十五都吃不完。

但其实对于宝宝来说,有些“美食”未必就真的是“好的”食物。

春节期间,除了注意零食的食用,爸爸妈妈在以下方面也要注意:


01


副食不能代替主食



春节期间餐桌上的菜品丰富多彩,宝宝这个吃一点、那个吃一点,再看看别人都吃完离开餐桌去玩了,宝宝可能就喊饱了,不要吃饭了。

有的爸爸妈妈可能觉得,大过年的,也吃了那么多菜了,随他去吧。

其实这是错误的!宝宝孩子成长发育阶段,每天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是需要保证的,该吃的主食还是要吃的。


02


肉食素食要均衡



春节餐桌上鸡鸭鱼肉少不了,有的爸爸妈妈觉得宝宝吃肉不吃菜也没关系。

其实宝宝还小,消化功能发育还不完全,食入过多的蛋白质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是肉食无法提供的。

爸爸妈妈在进行膳食搭配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这张《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


图源:中国营养学会

宝宝的膳食要合理均衡,无论是肉食还是素食,都要适量,不能因为是春节就暴饮暴食。


记住“吃好正餐,适量加餐,少量零食”这条准则,无论是春节还是日常,都同样适用哦!

这期的妈妈调查局就到这里,别忘了给局长点个【在看】,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

1、红星新闻 “老爸评测”呼吁警惕儿童电子烟 红星调查:类似产品已在校园出现
2、中国营养与健康 2~5岁儿童零食怎么吃?——《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 》



如果你觉得有用

就帮分享到朋友圈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零食   红星   竹签   绿灯   中国   浑身   饮料   食物   爸爸   妈妈   儿童   宝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