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昏迷竟是颅内血栓作祟,医生另辟蹊径逆向取栓救命

(通讯员 丁燕飞 任晶金)陕西孕妈回家途径十堰,出现颅内静脉血栓后昏迷,当地医院介入取栓失败,生命危在旦夕。几经周折,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多学科专家团队进行复合手术、创新手术方法,将血栓从几乎完全闭塞的静脉窦中取出,挽回了性命。

陕西26岁的孕妈杜女士(化姓)和丈夫李先生在温州工作,两人计划12月底自驾返乡过新年。12月27日,怀孕8周的杜女士出现了头痛、呕吐症状,以为是正常早孕反应,没有在意,直到12月29日晚,李先生开车途径十堰,几次呼喊后座上“睡着”的妻子时没回应,才发现情况不妙,立即前往附近某大医院,随后杜女士确诊为“静脉窦血栓形成”。该病十分凶险,患者中有5%的人死于急性期,医生当即行介入手术取栓,反复操作,手术未能成功,遂紧急联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梅斌主任医师团队求助。经快速协调,12月31日晚12点,杜女士被火速转运到武汉。这时她已深度昏迷,气管插管,命悬一线。

经详细检查诊断,患者静脉窦血栓集中在上矢状窦及窦汇部,血液经动脉流入大脑,经静脉流出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会使得血液流出受阻,导致颅内高压,脑静脉瘀血,脑组织缺血缺氧,继发梗死或出血,甚至导致死亡。

2023年新年第一天,当人们还沉浸在新年祥和的气氛中时,神经内科介入团队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再次急诊为杜女士行介入取栓术。术中发现,患者静脉系统有大量机化血栓,导管始终不能通过。高颅压的救治,时间就是生命。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下一步怎么办?既然股静脉无法向上打通,可否尝试“逆行而下”?神经内科介入团队与神经外科手术团队协商讨论后,征求患者家属同意,制定了“逆行取栓”杂交手术方案:先上矢状窦穿刺置鞘,“从上而下”取栓。

手术按计划紧张进行,神外手术团队切开上矢状窦,置入鞘管,神内介入团队自股静脉置入导管到颅内窦汇部,上下同时进行抽吸血栓,大量近乎机化的血栓被吸出,静脉窦完美被“疏通”,恢复血流!

术后,患者脱离生命危险,经医护精心治疗、护理,好消息不断传来——1月6日,杜女士睁开了眼,一周后,肢体功能恢复,能自主下地行走了。今日,她恢复良好,达到出院标准,至此,一家人的心也彻底放下。李先生激动地说:“这段时间我们全家都很难熬,好在现在人保住了,病情也稳定了,感谢医生用高超的技术救了我的妻子!”

梅斌主任介绍,颅内静脉窦血栓是脑血管疾病中较少见又非常凶险的一类疾病,致死致残率较高,孕产妇及凝血功能异常人群高发,发病较急,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脑出血等症状,如患者清醒,可用药物保守治疗,如病情持续进展,则需行介入手术取栓。据悉,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自2003年开展血管内介入治疗,有丰富的静脉窦血栓救治经验,目前是全省静脉系统疾病转诊中心,每年有大量急危重症颅内静脉系统疾病患者被治愈。此次杂交手术双向开通静脉窦血栓系开创了静脉窦血栓治疗先河,也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这一次成功救治,是多学科医护坚持以“生命至上”,集中智慧和力量,克难而上,大胆创新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血栓   中南   另辟蹊径   静脉   孕妇   患者   女士   手术   团队   医生   神经内科   生命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