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科院科研人员在芽变葡萄果粒膨大机制方向取得新进展

近日,市农科院林果所与生物所合作在综合性期刊《PeerJ》(IF = 3.06)在线发表了题为“Integrative genomic and transcriptomic analyses of a bud sport mutant ‘Jinzao Wuhe’ with the phenotype of large berries in grapevines”的研究论文。该文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与转录组测序解析了芽变葡萄“津早无核”果粒膨大的分子机制与候选功能基因。

芽变选种是葡萄育种的重要方法之一。早在2014年林果所葡萄育种团队就鉴定发现了优异的葡萄芽变株系“津早无核”,与其亲本“希姆劳特”相比,“津早无核”具有明显的果粒膨大和早熟特性,为葡萄性状改良提供了珍贵的研究材料。该研究结合基因组重测序、转录组测序、差异表达谱分析(DEG)与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共计发现了1334个SNPs、272个InDels以及74个结构变异位点,最终鉴定出42个候选基因在功能上与突变性状密切相关,为理解葡萄果粒发育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林果所黄建全副研究员、生物所硕士研究生张冠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林果所张娜副研究员、生物所陈锐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此外,林果所张鹤研究员、生物所吕明杰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李岩昊参与了相关工作。该项目得到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青创项目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在线   葡萄   天津市   转录   农科院   性状   研究员   科学院   基因   机制   方向   生物   论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