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荣誉》与「中国式智慧」

#高燃影视季#

现在,相较于观影,人们似乎更热衷于追剧。

与电影相比,电视剧属于「养成系」,时间跨度大,更有利于表达人物。

不过,「养成」也是一把双面镜,会更加考验编剧的厚度。。。一些剧就败在了乏力的中后程。

比如,提出了问题,却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与人生高度去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导致人物养着养着就垮掉了。

还有一些看上去很炫技的故事,禁不住往深里走。追着追着就发现精神内核是散的,甚至根本找不到。

但《警察荣誉》不同,它不但有精神内核,甚至还可以提升到凝练中国民族智慧与性格的高度。

在讨论《警察》之前,可以先说说韩剧。

韩剧在「日常生活审美化」,「家庭伦理观」方面,现在似乎已成为了国产剧的对标物体。

但其实,中韩剧在文化审美上,差异还蛮大的。

韩剧中,社会关系的内核是对立。

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商业喜剧或者艺术电影。家庭内部,社会职场。总会出现一些僭越规则的人。这些人,最终要么会成为受人尊敬(或被抛弃)的殉道者。要么得到偏爱,幸运地改变了生活环境中的其他人。

无论结局如何,他们在故事中都占据了显在的位置。

从这些显然中,也能窥探到具有隐喻性的韩国国民的无意识。

如果说,韩国式关系是对立。那么,中国式关系就是融合(积极一面是融合,消极一面是吞没)

中国本质上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牵绊,情理分不开。

这或许也是女权主义在中国始终成不了气候的原因。中国文化对于女性,还是有一种割舍不掉的依恋感的。(张艺谋的电影中非常明显)

这种依恋来源于对“家”本位的强调。

现代社会,消减了儒家泾渭分明的等级观。家的概念,又扩大到了家庭,单位。有什么事,自己内部可以先解决。像《秋菊打官司》这种掀桌告村长的事,在中国语境中就显得很另类。

这就导致,韩剧中那种立场分明的主人公,是不太符合中国国情的。

中国的故事很复杂,人情关系最复杂。

《警察荣誉》的编剧很智慧。他们选择了符合中国社会实际的视角来建立人物关系,而在具体处理上,又提供了相对理想化的解决方案。

一方面,它承认民警的能力和作用在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也经常是力不从心,仅此而已。但是另一方面,又保留着一种英雄主义的可能性。

写作策略上,用家庭剧的方式去写这个命题作文,和之前兰晓龙《士兵突击》一样。也是很高明的中国特色。

所长,被设置为这个大家庭的家长。整日坐镇主场,殚精竭虑,平衡好所里上上下下,看顾好每一个老老小小。。

故事主线,是透过四小只的眼睛去看,去品味这个派出所的企业文化。其实也是体验我们社会的民族性。

四小只的烦恼,代表了所有当代年轻人的烦恼。中国的社会体制,是不适合年轻人的。年轻人太敏锐了,非黑即白,很多灰色地带的情绪处理不了,还会带来盲视的痛苦。

他们需要跟着师傅,慢慢体验——难得糊涂,不是逃避的世界观,而是一种保全,成全的生活姿态。

他们接触的人,亲人,同事,报案人,嫌疑人。。。多多少少,都是一些性格有问题的人。

对这些人,应该如何看待呢?

脱离了生活的距离,能够允许创作者以一种无功利的极大温情,去演绎一种中国模式下的理想状态(可能就是费穆在《天伦》里表达的精神境界):允许扯虎皮拉大旗。允许自私。允许犯错并得到谅解。甚至允许缓成长,不改过。

编剧没有去写人的“好”与“坏”。应该与不应该。而是去写“人”的脆弱。

人人都是无助的小孩,是在社会关系里,自我不够稳定的人。

主人公的成长,不是体会到自己做了什么,解决了什么。而是明白了,理解,有时比干预更重要。

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是不需要处理,也无法处理的。他们获得了与问题共存的能力。

这是真正的中国式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韩国   中国   内核   编剧   人情   荣誉   警察   智慧   关系   家庭   社会   故事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