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常见的9种高发急症,急救方法要记好,关键时刻能救命!

秋冬季节,天气转冷,一些疾病容易高发,特别是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者危及生命。病人如能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可能就挽救了一条生命。



一.哮喘急性发作


引起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与个体过敏体质和周围环境中过敏源关系密切,冷空气是诱发哮喘发作的一个重要的过敏原,哮喘急性发作期,会导致喘息、咳嗽、胸闷等不适,甚至呼吸困难,重症患者会出现嗜睡、昏迷、意识模糊的休克症状,危及生命。


急救措施:哮喘发作时要立刻脱离危险因素,使用快速缓解药物来缓解症状。使患者脱离并长期避免接触这些危险因素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加重,应及时就医。



二.主动脉夹层


血压控制不佳,血压波动大,容易造成动脉壁的损伤,几乎所有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都存在血压控制不佳的情况。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大,导致血压波动大,对于主动脉结构异常的患者主动脉夹层发生的风险就高。


急救措施:患者突发剧烈疼痛,持续不缓解,多数难以忍受,疼痛呈搏动样、撕裂样、刀割样,并常伴有血管迷走神经兴奋表现,如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和晕厥等。出现上述症状,提示病情凶险,要立刻拨打120,片刻不敢耽误。



三.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主要发生在六个月-三岁婴幼儿,大多由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比如新冠肺炎、感冒等。体温骤然上升,患儿多数表现为全身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伴有意识丧失、双眼凝视或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等。


急救措施:发生惊厥时,应解开衣物散热降温,体温过高者,可给与物理降温,冰水或30%酒精擦浴颈、腋下、肘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避免擦前胸后背。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避免口中的分泌物倒吸发生窒息。减少刺激,房间环境要安静。大多数热性惊厥持续时间3-5分钟。若持续抽搐不见好转,或抽搐反复发作,需及时就医。



四.低氧血症
低氧血症,说白了,就是血液中含氧量不足,主要表现为血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下降。

氧分压是指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动脉血中氧分压的范围大约为80-100mmHg。溶解在血液中的氧气,必须坐上血红蛋白这艘小船,才能运输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供我们使用。

血氧饱和度是指与氧气结合的血红蛋白占所有可结合血红蛋白的比例,以百分比表示,正常值为95-98%,是反映人体是否缺氧最敏感的指标,当氧分压越高时,与氧气结合的血红蛋白也就越多。

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出现口唇发绀、嗜睡、呼吸困难、甚至丧失乃至昏迷。可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甚至心跳骤停等。


急救措施:病毒感染后,老年人可能出现沉默性低氧血症,是指血氧饱和度低于93%,呼吸状态似乎很平稳,没有胸闷气短、咳嗽咳痰等,但双肺已经损伤,身体已经缺氧。家有老人,一定要常监测体温、心率、氧饱和度的变化,一旦氧饱和度下降,要及时就诊。



五.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多种病毒可引起心肌炎,其中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和肠道感染的病毒最多见。

患者常在发病前1 3周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初期症状与感冒相似,表现为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倦怠、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然后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或心前区隐痛、头晕、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危及生命。

急救措施: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后,如出现心悸、心前区不适,要及时就医,如早发现、早治疗,大多数患者可痊愈。



六.心梗

天气寒冷,特别是冬天,人体血管会出现挛缩,可有效减少体内温度流失,凡事有利有弊,这个过程也会导致患者的心脏冠状动脉血管出现收缩,从而引起人体心肌缺血损伤,严重者出现心肌梗死。

发生心梗后,时间争分夺秒,越早救治,抢救成功几率越大。因此早发现是关键。

如患者发病前1-2周,心绞痛次数增加,每次持续时间延长,疼痛程度加重,用药效果不佳,一定要留心。疼痛是心肌梗死最主要、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并不剧烈,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程度更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

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被误认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部分患者疼痛放射至下颌、颈部、背部上方,被误认为骨关节痛。少数患者特别是老年人甚至无痛,病情更隐匿,一开始即出现胸闷发憋、心率失常、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等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的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

急救措施:发生心梗时第一时间拨打120,立刻原地平卧休息,保持安静,有条件者可服用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嚼服阿司匹林,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病人一旦发生呼吸心跳骤停,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挽救生命。



七.脑梗


秋冬季气温降低,人体血管出现收缩,维持人体温度,不但容易出现心梗,脑血管也是一样,当患者的脑部动脉出现挛缩,也就是出现痉挛时,同样可以诱发患者出现脑部的缺血损伤,甚至坏死,引起脑梗死。如果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升高、颈动脉狭窄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风险更大。

发生脑梗后,快速识别是关键,如出现以下5点,要特别怀疑脑梗发生:1.无力、麻木和瘫痪;2.单眼或双眼突发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视物成双;3.言语表达困难或理解困难;4.头晕目眩、耳鸣、失去平衡、或步态不稳、意外摔倒;5.头痛或头痛方式发生改变等。


急救措施:让患者去枕平卧休息,确保气道畅通,不要喂水、喂药等,以免进入气道,引起窒息。对于昏迷的病人,应采用侧卧体位,以防止因舌后坠、呕吐等原因造成窒息。如果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拨打120。



八.一氧化碳中毒


冬天屋内门窗关闭,通风差,烧煤或燃气取暖时,容易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一氧化碳中毒比较隐匿,往往不知情,特别是熟睡后更危险。燃烧煤、气取暖时,当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四肢无力和全身不适等情况时,一定要引起注意。

急救措施:一旦发现一氧化碳中毒,要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停止燃煤、关闭煤气,离开密闭环境,病情严重,可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拨打120送医救治。


九.气道异物


秋冬季,各种瓜果上市,尤其是春节闲暇期间,喜欢吃一些坚果等食物,稍有不慎就会有误吸风险。如有异物误吸,立即观察患者是否有面色潮红、口唇、甲床青紫、不能呼吸以及用双手抓住颈部等气道梗阻窘迫表现,同时询问患者,判断患者能否发声,若不能发声,则为气道完全梗阻。小儿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更应该留心仔细观察。吃东西被卡时,可使用海姆立克法,成人和儿童方法不一样。


急救措施:在使用海姆立克法的同时,嘱现场人员立即拨打120送医救治。


1岁以上或成人海姆立克法:若患者意识清醒,可以站立时,首先让患者站立,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儿童身高较矮者,施救者可跪在其身后,然后施救者一条腿在前,插入患者两腿之间呈弓步,另一条腿在后伸直,双臂环抱患者腰部,使其上身前倾。最后施救者一只手握拳,拳眼放在患者脐上两横指上方,另一只手包住拳头,并连续、快速、用力向患者的后上方冲击,直到异物吐出。若患者意识不清或站立位不便于施救时,可让患者平躺,首先开放患者的呼吸道,然后施救者骑跨在患者大腿外侧,一手以掌根按压脐上两横指的部位,两手掌交叉重叠,连续、快速、用力向患者的后上方冲击,直到异物排出。

当四周无人时,患者可进行自救,一只手握拳,拳眼置于脐上两横指上方,另一只手包住拳头,双手急速冲击性地、向内上方压迫自己的腹部,反复有节奏、有力地进行。或稍稍弯下腰,靠在一固定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用物体边缘压迫自己的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进行上述操作,直至异物排出。



婴儿海姆立克法:首先,施救者一只手固定住患儿头部,将其面部朝下,保持头低脚高,用另一只手掌根部连续叩击肩胛骨连线中点处5次。然后,将患儿翻转成面部朝上,保持头低脚高,检查有无异物排出;如未发现异物,立即用中指和食指按压患儿两乳头连线中点处5次。反复交替操作上述两个步骤,直到异物排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氧化碳   氧分压   低氧   饱和度   急症   异物   患者   冬季   疼痛   呼吸   常见   措施   发生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