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华为高管魏延政,抗癌五年不幸离世,临终最放不下4岁儿子

2013年6月6日,一位骨瘦如柴的华为高管,正在病房中期待着HR的续签合同。

但当他打开信封后,这位在华为打拼了6年的计算机精英,却看到一纸终止合同书。

身患透明细胞肉瘤,这位高管内心情绪复杂,脑海一片空洞。

他没能等来一年前HR的承诺兑现,心情不免失落,但依旧保持乐观。

尽管透明细胞肉瘤致死率高达80%,这位高管还是意志坚定地与病魔顽强斗争。

2016年8月,在与癌症搏斗5年后,这位高管最终撒手人寰,独独留下声泪俱下的妻儿。

这位华为高管是谁,他的一生又有哪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呢?

魏延政

寒门士子,天资聪颖

这位北大毕业的计算机天才叫做魏延政,1975年出生于新疆。

他的父母并非地道的新疆人,由于特殊时期的历史原因,父母才从北京辗转迁往西北。

他是家中的幼子,在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无微不至的关怀下,魏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童年时光。

魏延政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父母为了供养三个子女,需要起早贪黑地外出工作。

位于中国的边陲,新疆的教育资源并不丰富,魏延政一直在普通的职工学校上学。

尽管父母能够为他提供的物质条件极为有限,但这并没有让魏延政明珠暗投。

凭借过人的学习天赋,魏延政从小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是家长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魏延政深受学校老师的器重,充满求知欲的他在理工科方面天赋极佳。

对各项未知事物都带有好奇心,魏延政经常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各种省市的大型比赛。

他没有辜负老师与父母的期望,在各类比赛中均拔得头筹。

顶着各种荣誉,高中毕业的魏延政开始为填报哪所大学而犹豫。

魏延政

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认为魏延政填报当地最好的新疆大学就行。

处在同个地区,他们也好时时照应第一次离家的魏延政。

而且由于魏父魏母有限的工资,魏延政也不敢到花销太大的一线城市上学,生怕给父母额外的压力。

但魏延政并不知晓,北京大学招生办的老师早就对他青眼有加。

北京大学招生办的老师给魏父魏母诸多承诺,让他们完全不用为孩子的学费发愁。

招生办的老师亲自拜访让魏父魏母喜出望外,他们完全想不到北京大学有如此诚意。

魏延政也无法拒绝,莘莘学子都梦寐以求的国内最高学府,欣喜若狂的他接受了北京大学的邀请。

与北京颇有渊源的魏延政内心忐忑,又满怀期待地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新疆与北京相距甚远,火车票极难买到。

魏延政提着行李,混迹在人群之中。

登上人满为患的火车后,他只能蹲坐在走廊上等着列车的检票员补票。

在火车上待了几天几夜,没有一个位置,魏延政一路舟车劳顿。

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魏延政终于来到了心心念念的北京大学

蒸蒸日上,步入北大

进入北大后,魏延政在计算机学院主修计算机,又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辅修经济学。

当时国家正处于改革开放的热潮,急需计算机与经济学专业的顶尖人才。

试图拿到双学位的魏延政,所学课程内容繁多,而且计算机与经济学可谓是亳不沾边。

为了顺利拿到学分,魏延政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而在简短的课余时间,魏延政还要想着如何去做好兼职,减轻父母的压力。

虽然当时北大承诺给予魏延政学费上的部分减免,但是要在北京生活,魏延政不得不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学习经济学的魏延政头脑很是灵活,他在文化宫找了一份兼职。

文化宫的老板按照低价,批量出售电影票给魏延收。

魏延政则按照市场价,将电影票卖给北大的同学们。

当时国内电影行业才逐渐起步,市场行情欣欣向荣,电影票不愁卖不出去。

加上魏延政活泼开朗,很容易和同学们打成一片。

人脉广泛的魏延政销路广泛。

靠着这项本事,魏延政没有多向家里要过一分钱,一帆风顺地读完了四年大学。

1998年毕业前夕,北京大学举行了百年校庆,各个世界一流名校的校长皆前来庆祝。

机缘巧合之下,魏延政担任代表,接待两位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校长。

会说一口纯正流利的英文,两位校长对魏延政的第一印象极佳。

带着两位校长在北大四处走动,表现得体的魏延政更是吸引了两位校长的关注。

魏延政

当两位校长问起魏延政的专业时,魏延政的回答让两位校长倍感亲切。

两位校长是计算机专业的精英,知道魏延政是“同行”后,他们交流的内容就不仅仅局限于北大建校的辉煌历史,以及北大秀丽的湖光山色。

随着专业领域的探讨不断深入,两位校长愈发认为魏延政是一棵值得栽培的好苗子。

两位校长在离开之际,向做事一丝不苟的魏延政伸出了橄榄枝,表示十分欢迎魏延政毕业后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留学,继续进修计算机专业的相关知识。

不过,魏延政不敢想象自己居然会得到两位校长的青睐,一度以为两位校长仅是在临别之际说了一句客气话,便没有当真。

因此,按照自己的规划,在毕业之后的一段时间,魏延政先在一家软件公司担任工程师。

随着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魏延政逐渐发现,他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仅仅是冰山一角。

魏延政

在工作中遇到许多见所未见的问题,这让魏延政意识到本科阶段掌握的相关知识,难以支撑他在专业领域中长足发展。

正当魏延政为要不要继续深造犹豫不决之时,一个绝佳的机会如期而至。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如同天降甘霖,解决了魏延政的燃眉之急。

魏延政这才反应过来,两位校长之言并非客套话,而是实打实的真心邀请。

车到山前必有路,这让魏延政吃了一颗定心丸,不再纠结自己该何去何从。

难以掩饰心中的喜悦之情,魏延政放下了手头的工作,着手准备出国留学一事。

办好出国的护照后,魏延政再次踏上旅途,这次他要去的是离家更远的新加坡。

海外深造,身价倍增

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后,魏延政主修模式识别和图像处理。

由于文化差异,魏延政最初不可避免地感到一种陌生感。

不过,这些困难对魏延政的来说都不值一提。

以最快的时间适应了异国他乡的生活后,魏延政很快在这所国际性大学站稳脚跟。

他的导师正是当初他曾接待的两位校长之一,因此对魏延政颇为熟悉,鼓励他去竞选助教。

从各国精英中脱颖而出,魏延政顺利地当选导师助教,负责数据结合和微处理器专业本科生的助教工作。

第一次转换身份,从一名学生变成助教老师,魏延政需要照顾好那些没有吃透课堂知识的学生,还有设计专门的课程,分析导师提出的案例。

为了不让导师失望,魏延政可谓是衣不解带地在助教岗位认真工作,希望向学生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无时无刻不以一种低调谦逊的态度,面对学业上的各种问题,一路收获满满的魏延政最终于2001年,拿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电子工程硕士学位。

学海无涯,魏延政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就此止步。

怀揣着重新开始的心态,他又申请前往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攻读博士。

而魏延政中意的导师,是英国皇家工程院的院士,招收学生的门槛极高。

除此之外,这位院士也以严格的标准在学生中“臭名昭著”,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

这位院士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毕业论文,以及研究成果,甚至会直接劝退学生,一点都不给学生机会。

但所谓严师出高徒,魏延政选这位院士担任老师,也是抱着一路向前的决心,高歌猛进。

出于对数学模型的精准把握,魏延政的博士论文也以数学模型展开。

仅用了三年时间,魏延政就达成了导师的要求。

他的毕业论文被导师拿到了全球大会上宣讲,并被公开发表在专业的期刊上。

取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后,身上有着各种光环的魏延政,自然是各种大型国际企业竞相延揽的人才。

英国电信研究院邀请魏延收入职,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并给他开出令人艳羡的薪水。

而且英国电信研究院还大力支持魏延政,让他在任职期间攻读伦敦大学的MBI,完成经济学方面的学业。

作为全英国最具权威的电信机构,在职的研究员几觉全部都是英国皇家邮政学院专业出身。

研究院的外国人屈指可数,华人更是少之又少。

一度以为找到接下来的人生发展方向,魏延政打算在英国扎根,稳定生活。

但他的人生规划却在一次电信招标中,被华为的欧洲负责人改变了。

魏延政

二人在一次招标会中不期而遇,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也不谋而合。

和华为的经理交谈,魏延政觉得很畅快。二人的联系很快从工作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带着试探的语气,华为的负责人询问魏延政是否有回国发展的意愿,在华为任职。

或许是在异国他乡漂泊久了,魏延政不想在新疆的父母子欲养而亲不待。

亦或许是华为的欧洲负责人成功挖到了墙角,说服了魏延政回国发展。

敲定入职华为后,魏延政于2006夏季,离开了待遇优厚的英国电信研究院。

入职华为,步步高升

当时国内的电信行业远没有现在发达,科学技术发展也很局限,才刚进入3G时代。

作为国内电信行业运营商的龙头企业,华为发展急需像魏延政这样的精英。

随着3G技术逐渐成熟,华为考虑的是如何尽快步入4G时代,引领行业潮流。

魏延政凭借计算机博士以及MBA的学位,一来便是无线营销部的总裁助理。

但总裁助理这个岗位要求极高,魏延政不光需要熟悉华为产品的研发,而且还得对华为未来的发展规划、经营策略等烂熟于心

身为总裁助理,或多或少也是一名管理者。

因此,在员工管理上,魏延政也得下功夫。

初来乍到的魏延政工作并不轻松,他每天都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多如牛毛的工作让魏延政有些无所适从。

处在华为的核心部门,他几乎没有什么休息的时间。

一周七天连轴转的魏延政,没有丝毫的懈怠,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

对魏延政而言,工作占据了他生活的绝大部分,半夜两三点钟在赶方案是常有的事。

虽然进入华为的时间比不上其他有资历的老人,但凭借着傲人的学习能力,魏延政连续蝉联两次营销比赛的冠军。

在华为站住脚后,业务能力出色的魏延政,于2009年调任上海,进入无线产品部。

研发华为的核心产品以及制定未来营销策略,魏延政到年薪高达百万。

随着事业上的步步高升,魏延政的爱情也迎来了丰收。

他的爱人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生,是魏延政的师妹。

魏延政在新加坡出差期间,与师妹就职的公司有着业务往来。

二人因工作结缘,又有相同的教育经历,因此共同语言颇多,几乎无话不谈。

在与魏延政的交流中,师妹愈发觉得他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可靠男人。

情投意合的二人很快走到一起,共同组建了一个家庭。

事业爱情双丰收的魏延政是一名妥妥的人生赢家,他和妻子都是商界精英,不用为了物质条件发愁。

定居上海的魏延政夫妻,生活极为甜蜜。

尽管魏延政工作繁忙,与妻子聚少离多,但这并不能阻碍二人。

由于工作需要,魏延政市场需要到国外出差。

每次出差回家,魏延收都会特意给妻子带上一份礼物。

距离并没有让夫妻之间的爱意变淡,反而让他们十分珍惜短暂的团聚时光。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每次和妻子见面,魏延政都觉得充满新鲜感。

2010年底,幸福再次降临到魏延政的家庭,妻子成功怀孕让他满心欢喜。

此时,人逢喜事精神爽的魏延政浑然不知,潜在的危机已经找上了他。

噩耗袭来,英年早逝

2011年初,刚休完年假的魏延政收到公司消息,让他到巴塞罗那出席一次信息交流大会。

休假期间,魏延政的身体便开始出现异样。

不过,魏延政并未把这些小毛病放在心上。

他的脚趾上,隐隐约约出现了一些小疙瘩,而且还有轻微的疼痛感。

魏延政还以为是天气太冷,他没有注意保暖,脚上才隐隐作痛。

但当他从巴塞罗那回来之后,这种疼痛感便愈发剧烈,让他难以忍受。

一度不能行走的魏延政,只能坐在轮椅上接受医生的各项检查。

拍完CT和做完共振后,魏延政便回到家中,心怀忐忑地等待着结果。

天之后,噩耗如期而至,他被确诊透明细胞肉瘤,这种疾病致死率高达80%。

拿着诊断书,魏延政愣了一下,难以置信自己居然患上恶性肿瘤。

医生的意见为切除部分下肢,以免癌细胞继续扩散。

但这种手段并不能从根源解决魏延政的病灶,即使截肢,复发的机率也极高。

那时魏延政的妻子才刚刚怀孕四个月,她难以想象孩子以后都没有父亲陪伴的场景。

而反观魏延政,除了起初蒙了一下之外,他的表情镇定自若,没有丝毫慌乱。

魏延政没有在外人面前表现出任何异常,还是正常上下班。

同事问起魏延政走路为什么磕磕绊绊时,魏延政也只是说摔伤了。

将自己手头的工作做好交接后,魏延政向华为提了病假。

不想让太多人知晓自己身患绝症,魏延政请假的理由也仅有几位高层人员知晓。

此后,魏延政就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抗癌之路,与肉瘤顽强地搏斗着。

遵照医嘱,魏延政进行了第一次手术,将半个脚掌切除。

除了走路姿势一瘸一拐之外,魏延政的正常生活并未受到影响。

所以在术后一个月,魏延政就结束了病假,重新回到岗位。

华为高层也减少了魏延政的工作量,不再让他三天两头出差,而是转为一名企业咨询师。

由于那时的医疗水平还无法根治肉瘤,加上肉瘤案例在全球范围内都屈指可数,医生并不能有效地抑制癌细胞扩散。

只能通过化疗来延长寿命,魏延政的身体自然吃不消。

很快,魏延政便进行了第二次手术,这次他完全失去了右腿。

在病床上休养之际,魏延政的妻子成功生下一个男孩儿,这让面露难色的魏延政展颜不少。

儿子出生后,魏延政的求生意志愈发强烈。

由于长时间化疗,魏延政开始掉发,逐渐不能主动进食,身体日渐虚弱。

只能通过注射葡萄糖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魏延政喝口水都会觉得反胃。

第二次手术后,魏延政在医院躺了大半年。

直到儿子八个月后,他才离开医院回家休养。

装上假肢的魏延政,结束了漫长的病假,再次复职上班。

此前公司的HR已让魏延政签署了相应的病假临时合同,并对他承诺之后再续签新合同。

但在魏延政生日当天,在医院定期复查的他却接到了华为的终止合同书。

华为给他的赔偿金额仅有20万元,和他的薪水不值一提,更加不能承担他的医疗费用。

但魏延政没有由于华为终止合同而自怨自艾。

离开华为后,他还是一名专业的企业咨询师。

在接下来的5年内,深感自己时日无多的魏延政,开始创作《人生若如几回忆》。

他曾询问年幼的儿子,知不知道死亡是什么。

为了让儿子做好心理准备,他不得不将残酷的现实告知怀里天真无邪的儿子。

他将自己比作一条任人宰割的鱼,尽管鱼并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会变成桌上的一盘菜,但是它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

魏延政的儿子听到爸爸这样比喻,便即刻明白爸爸要离开很长一段时间,不再回来。

每一刻的时光都弥足珍贵,魏延政对此心怀感激,他很庆幸余生还有家人朋友陪伴在侧。

虽然魏延政还想教会儿子许多人生道理,但尚且年幼的儿子,很难明白这些哲理。

于是,在临别之际,魏延政给儿子留下了6个词语,希望儿子能够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慢慢体会这6个词语。

他希望儿子同时具备“智力”与“毅力”,头脑不光要灵活,实践上还要百折不挠。

接下来便是“朋友”与“助力”,魏延政回首自己从一位穷学生逐步打拼到企业高层人员,沿途遇到了不少贵人。

现在卧病在床的他,依然有诸多朋友前来探望,帮助他渡过眼前的危机。

最后两个词语是“眼界”还有“定力”。

魏延政把儿子取名“未来”,就是希望儿子能够眼光长远,能够在人生道路上不懈进取。

同时面对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疑惑,自制力又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尽管魏延政对儿子有万分不舍,但在2015年年底,他的病情急转直下,只能住进ICU。

在ICU坚持了半年后,2016年8月8日,魏延政带着对人世的眷恋,与世长辞。

尽管魏延政的生命直径很短,但是他却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全力延长自己的生命半径。

对于一直热爱生活,对未来保持乐观的魏延政,生前的名誉、遭受的病痛都无足轻重,能与家人共度最后时光,魏延政已极为满足。

纵使魏延政还有诸多遗憾,但他在世的每一刻,都光彩夺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华为   儿子   肉瘤   北京大学   新加坡   临终   北大   校长   不幸   父母   计算机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