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绍兴:仓桥直街•土谷祠及其他


误打误撞地走进了这条街道

那天,我和朋友起得很早,准备乘公交车去兰亭。南京和绍兴的公交车非常先进,不但车况好,而且都有空调。应该说,乘公交车远比坐出租车舒服。因为不熟悉公交线路,便一路打听乘车的路线。
就是在寻找去兰亭的公交线路过程中,我们竟然误打误撞地走进了一条古街。
就这样,我们与仓桥直街不期而遇了。这应该算是一份意外的惊喜。

这条街正是我喜欢的样子

绍兴仓桥直街全长1.5公里,由河道、民居、街坊三部分组成,民居多为清末民初建筑,众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台门保存完好,具有浓郁的水乡风貌。
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青石板、湿苔藓、乌篷船就是这里的标志。
仓桥直街在2003年获得该年度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

路上清静异常,没有嘈杂的声音

仓桥直街有一条不算宽,我叫不出名字的河。枕河而居,有桥有水,这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
河道两侧,以水乡传统民居为主,每家后院都有一个小河埠,为绍兴城内典型的“一河五街”格局。民居大多建于清末民初,其中有各式台门43个,这些建筑基本上建于清末和民国初期,也有一些是仿古的新建筑。
仓桥直街因其最大限度地展现了历史的真实性,凸显了风貌的完整性,并且延续了当地民居的居住功能和生活气息,可算是浙江少有的真正符合“修旧如旧”原则的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范例了。(上面文字部分摘录于有关资料)

早晨的古街很静,人很少

因为我们出行的时间很早,仓桥直街的行人还很少,四周静悄悄的,偶尔也会见到几个行人。
这个地方叫石门槛,我不知道它的来历或有什么来历。
不一会儿,见到一个乘脚踏车旅游的女孩,我听见那个“踏哥”(蹬脚踏车兼导游的人,当地媒体将其称为“踏哥”)正向那个女孩讲解:“石门槛,石就是石头的石;门就是大门的门,槛就的门槛的槛……”我不禁哑然失笑,觉得这个解说真的很精辟。

街上有一组真人大小的雕塑

与勤快的朋友结伴出游,一路上买票、问路的事都由他代劳了。
因为还没有找到去兰亭的公交车站点,便一边打听行人,一边观赏古街的风景。
前面有几个闲谈的人,不妨上前去问路。

两个茶客,一个茶馆里的伙计

这是三个清代打扮的男人,围着一张方桌正在说着什么。

江南的人都有喝茶的习惯

坐着的二位显然是茶客了,戴眼镜的这位手抚盖碗,另一位单手托腮。方桌上放着一只铜柄茶壶。

茶博士在旧时白话小说里泛指伙计

这位站立着的男人,应该是茶博士了。他笑容可掬地询问茶客:二位客官还想要些什么?

给朋友贴上个笑脸

朋友加入他们的谈话,询问去兰亭的公交站点。

朋友向人打听去兰亭怎么走

茶博士说:侬和梭西?搞七廿三。遗憾的是,在没有推广普通话的清代,绍兴方言对于我们东北人来说,那就是外语。至于那个茶博士说的话,完全是我杜撰的。

这就是仓桥直街应有的样子

2001年,绍兴市政府实施了由政府、管理部门、个人共同参与和投资的仓桥直街历史街区保护工程。
整个工程按照“修旧如旧,风貌协调”的原则,采用传统的工艺和材料,对街区的建筑、道路、河道、桥梁等开展了整体的保护修复和全面的环境整治,既保持了街区原有的历史风貌,又改善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条件,使其成为“
活着的历史”。

方便游客的导览图

仓桥直街也有这样的游览指示牌。也如兰亭了,书圣故里了,它也有自己的logo——是一个画成小桥流水的“仓”字,很有味道。

这就是绍兴的台门

在绍兴,见的最多的字样就是“台门”二字,鲁迅故里有许多台门,周家台门,朱家台门,还有一个“老台门包子”,很是有名。
台门究竟是什么意思?我猜测是应该是与北京的大宅门差不多吧。
在这个华家台门前,走出一位穿汗衫短裤的中年汉子。
朋友上前问那汉子什么是台门。
那汉子说了一句非常形象的话,短短几个字,就解了我们心中的疑惑——“台门就是有台阶的门。”
回到住处后,我翻看买来的一本关于绍兴的小册子,终于看到了台门的正确解释。
小册子上说,台门指的是高贵的门第。这与我的理解差不多,就是大宅门的另一种说法。
显然,“台门就是有台阶的门”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一大早跨入人家房门有点儿唐突

斗胆跨入华家台门一步,见台门过道堆了一些生活杂物,怕惊扰在此居住的人,匆匆拍了一张照片,便离开了。

忘记了桥那边的样子

跨过这座小桥,那边又是一个台门——冯家台门。

站在桥上吟诗一首,和小品演员宋晓峰学的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的诗果然不错,江南处处有风景,将相机的镜头随意对准的一个地方,便是一幅风格近似油画的美图。

又见炊烟升起,却不是暮色而是晨曦

在河边,朋友发现了缭绕在河面上的袅袅炊烟,立刻端起相机拍了起来。我也不失时机地拍了一张。

这时已是暮色照大地

9月5日吃罢晚饭,我和朋友漫无目的地去逛街。
说是无目的,其实也是有目的,就是想去看一看阿Q曾经栖身的土谷祠。
土谷祠,北方叫土地庙。
绍兴的土谷祠,是供奉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阿Q是鲁迅虚构的,土谷祠却是真实的,既然到了鲁迅的故里,看一看也是应该的。
土谷祠所在位置也是一条古街,只是去时天色已晚,拍照效果不好,没拍几张照片、
这条古街不宽,也是青石板铺路,地上湿漉漉的,脚一踏上去,感觉挺舒服。
与北方不一样的是,绍兴的店铺打烊的时间特别走,一过晚上六点,大多数店铺纷纷关上谢客了。

这就是长庆寺,庙门紧闭

这是长庆寺。长庆寺和土谷祠一样与鲁迅有关。
鲁迅说过:“
我在周家是长男,‘物以稀为贵’,父亲怕我有出息,因此养不大,不到一岁,便领到长庆寺去,拜一个和尚为师了。”

长庆寺主持龙师父画像

这张图片是我从书上翻拍的。
图片上的人就是鲁迅说的那位和尚师父——长庆寺主持龙祖。鲁迅称他“龙师父”。
龙师父为人和善,有一副菩萨心肠,经常会接济一些类似阿Q这样的流浪汉。龙师父还挂牌行医,将行医所得作为长庆寺的收入之一。龙师父为穷人看病却不收钱。

如果是跟旅游团,一般是看不到土谷祠的

这就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土谷祠。
因为鲁迅的小说,所以这个小小的土地庙已经名扬中外。鲁迅夫人许广平曾经说,在土谷祠能“
更亲切地找到阿Q的所在。仿佛此中有熟人,呼之欲出”。
我们去的不是时候,此时土谷祠的大门紧闭。
或许是阿Q又去静修庵翻墙偷萝卜去了,到现在迟迟未归。

阿Q的原型叫阿桂,就住在土谷祠

阿Q是鲁迅笔下虚构的人物,其实也是有生活原型的。当年有个叫谢阿桂的,孑然一身,曾住在土谷祠。他平日是靠替人舂米、打短工维持生计的。阿桂曾给周家打过短工,有偷窃习气,名声不太好。

只是这个阿桂名声不太好

这是版画家赵延年笔下的阿Q。
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工作略长久时,他也会住在临时主人的家 里,做完活计就走了。所以,人们忙碌的时候,也还记起阿Q来,然而记起的是做工,并不是“行状”;一闲空,连阿Q都早忘却,更不必说“行状”了。只是有一回,有一个老头子颂扬说:“阿Q真能做!”这时阿Q赤着膊,懒洋洋的瘦伶仃的正在他面前,别人也摸不着这话是真心还是讥笑,然而阿Q很喜欢。以上文字摘自《阿Q正传》。

不跟团,我们有幸看到了土谷祠

朋友在等候老Q的归来。东瞧瞧。

其实他是在我的“导演”下,作出等待的样子。

遗憾的是没进去土谷祠的门

西看看,还是不见老Q的身影。

记得那天,回到旅馆天已经黑了

记不得这张照片是去时拍的,还是回来时拍的。看天色,应该是去的时候拍的……

(2015年9月20日写于个人空间,2022年12月初修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绍兴   兰亭   石门   茶博士   鲁迅   清末   民居   街区   师父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