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传来!中国企业突破美国封锁,实现4nm封装技术并实现量产

半导体领域又传来好消息,我国已经实现4nm封装技术。

芯片除了设计和制造环节,还有封装和测试环节,他们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虽然在制造方面,我们受限于无法拿到EUV光刻机,所以暂时还生产不出5nm以下的芯片。但是在封装和测试方面,已经追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那么近日,长电科技就传来了好消息,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长电科技公开表示,其公司已经实现4nm工艺制程的手机芯片封装,在芯片和封装设计方面和客户展开合作,可帮助客户将2.5D和3D等各类先进封装集成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其实,长电科技开发的XDFOI小芯片高密度多维异构集成系列工艺,已经进入稳定量产阶段,同步实现国际客户4纳米节点多芯片系统集成封装产品出货,可不只是技术层面的成功。

所谓的小芯片,指的是利用先进的封装技术,把功能不同的数个芯片链接封装在一块芯片上,从而达到先进制程芯片的性能和功能。很明显,这是一种物理上的增强。

也就是说,即便无法制造出先进工艺制程的芯片,仍然可以通过2.5D或者3D的方式,把多个芯片组合在一起,达到更强的性能。

所以,这种封装技术对于正处在美国封锁的中国半导体行业来说,非常重要,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也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有效实现弯道超车的技术方式。

当然,随着工艺制程的不断发展,受限于摩尔定律,芯片的制造工艺已经接近物理极限,并且制程越先进,各方面的成本越高。

以先进工艺节点的设计成本为例,28nm时,单颗芯片设计成本约为0.41亿美元,7nm时,设计成本快速提升至2.22亿美元,再想想4nm、3nm,成本会是怎样的天文数字。

所以,半导体行业也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技术方向,那么小芯片就是其中之一。

2022年3月,Intel、AMD、ARM、高通、三星、台积电、日月光、Google、Meta和微软等科技巨头成立小芯片标准联盟,制定了通用小芯片的高速互联标准。可见,这是一个被各家大厂看到的发展方向。

当然,外国搞技术联盟和标准,我们肯定也不能落下,毕竟在半导体方面,我们已经吃了很多年的亏。

其实早在2021年5月,中国计算机互连技术联盟就在工信部立项了小芯片标准,即《小芯片接口总线技术要求》,由中科院计算所、工信部电子四院和国内多个芯片厂商合作展开标准制定工作。

2022年12月16日,在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互连技术与产业大会”上,首个由中国集成电路领域相关企业和专家共同主导制定的《小芯片接口总线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正式通过工信部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的审定并发布。

《小芯片接口总线技术要求》描述了 CPU、GPU、人工智能芯片、网络处理器和网络交换芯片等应用场景的小芯片接口总线技术要求,包括总体概述、接口要求、链路层、适配层、物理层和封装要求等。

总之,小芯片封装技术的发展前景,已经被各国各方看好。

另外,根据知名机构Omdia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24年,全球小芯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8亿美元,2035年将超过570亿美元。也就是说,小芯片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迎来快速增长。

那么这次,我国企业能在小芯片技术上,突破美国的封锁,实现4nm工艺,实在是鼓舞人心。此举也证明,任何想要通过技术手段封锁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阴谋,都是无法得逞的。

长电科技还表示,将充分发挥这一工艺的技术优势,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5G、汽车电子等领域应用,向下游客户提供外形更轻薄、数据传输速率更快、功率损耗更小的芯片成品制造解决方案。

从《小芯片接口总线技术要求》发布,到长电科技实现4nm封装工艺,并批量出货,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中国半导体企业就取得了如此大的突破,也足以说明,中国人一样有能力干好半导体这件事儿。随着产业政策的扶持、企业持续加大研发,以及市场爆发出来的强烈需求,未来小芯片技术在中国,一定能够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我相信,那一天会很快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三星   技术   量产   中国企业   美国   半导体   中国   好消息   芯片   接口   成本   先进   工艺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