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再看互联网医疗


2022年底,全面放开成为全国各地的热点事件,随着放开,也带来了大量的医疗饱和度,阳了、屯药成为新的热点。各地的医疗体系承担了空前的压力,线下的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线上的医疗又开始受到关注。

过去的数年,互联网医疗起起伏伏,在这次临危受命中,各互联网平台线上问诊功能得到了爆发式的需求增长,从长久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来看,互联网医疗的天花板并未见顶,相反现在仍然很初阶。

行业现状

过去的三年抗疫,新冠疫情的传染性显而易见,几次风控,造成了群众对于疫情的恐惧,社交需求和户外活动需求都得到了限制。

12月12日,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发布《关于做好新冠肺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通知》。该文件里面明确了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在线开具新冠肺炎相关的处方,并线上销售相关的药品。

在《通知》发布后,线上的互联网医疗平台,都相继采取行动,提供7*24小时的在线问诊服务。帮助病患提供诊疗、买药、社区康养、医疗知识科普,在线医疗逐渐承担了这个阶段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有效手段。毫无疑问近期的线上问诊需求来源于政策导向和需求的增长,互联网医疗又迎来了一个风口期,希望这次能飞得高一些。

在我看来,线上问诊的热潮随着疫情的缓和,需求会逐步降低,热度会慢慢下来。在我看来互联网医疗的问题还是解决场景单一,一般情况除了特殊时期,线上问诊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类似皮肤问题,头疼脑热等外表性问题。而且线上问诊虽然这些年已经养成了一定的消费习惯,但是大部分需求还是集中在免费问询,或者干脆就是慢性病开药需求上面。

受限于线上问诊未有医疗检查,同时患者很难准确描述自己的病情,医生也很难做到,没有相关医疗检查就准确判断病况。目前,线上医疗就比较尴尬,重病无法判断,轻症难以调动用户的付费意愿。

所以大部分的线上医疗平台最后变成了医疗电商平台,最终盈利的关键点就是卖药,比如阿里健康、京东医疗,最终都变成了卖药平台。从线上医疗的各种商业模式来看,最开始切入的关键点是线上医疗,变现出现在卖药,未来更多的关注点出现在康养等服务。

阿里健康医药自营业务收入100.81亿元,占总营收的87.66%。应收占比非常高,并且增速在放缓。整体上面来说,医药电商已经过了风口期,何况电商的供货渠道最难搞定,最近的退烧药等等,更重要的是渠道问题,有了货源不管线上线下一样都能销售出去。

国内医疗体系内,在非疫情阶段一样是供需失衡,医疗占比不足10%的三甲医院要承担50%以上的问诊量,各个城市医疗看病难、看病贵、医疗体验不好的问题都一直存在。从需求角度看,以互联网为底座,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引入,互联网与传统医疗产业的结合,随着政策监管的加强,未来互联网医疗逐渐走上正规化。

此次疫情是一个发展契机,三年疫情让很多人都接受了互联网医疗的方式,下一步就是怎么真正地解决问题,随着疫情的需求,政策的明朗化,互联网医疗也在逐步纳入医保体系,这方面在北京的一线城市已经开始试点。接下来就是要解决互联网医疗的服务问题,医疗服务不仅仅是卖药,更多的服务端引入,例如康养、医疗大数据、物联网设备、影像数据服务等等服务,真正解决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这回成为互联网医疗的破局之处。

《2023再看互联网医疗》

大连瑞咨产融平台科技有限公司编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在线   医疗   热点   阿里   风口   肺炎   疫情   体系   需求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