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所见到的喀什噶尔

“这里在古代是一个有名的王国,但是现在己并入大汗(按:指元世祖忽必烈)的版图。居民信奉回教(按:即伊斯兰教)。本省幅员极其辽阔广大。城镇和塞堡林立。其中最重要的城市就是喀什噶尔。人们讲自己特殊的语言。他们从事商业和手工业生,特别是纺织业尤其发达。他们有美丽的花园、果木园和葡萄园,棉花、亚麻和大麻的产量,也很丰富,由国内的商人运销世界各地……居民们除回教徒外,还有一些聂斯托利派的基督教徒,他们按照自己的教规生活,在自己的教堂做礼拜。”

(《马可·波罗游记》第 33章)


公元 1274 年左右,意大利威尼斯的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前往我国元朝大都(北京)的途中,曾在喀什噶尔驻足。在后来的游记中,他如实记录了当时这里的情况。

1218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接管了喀什噶尔,城中设蒙族达鲁花赤(即监治官)治理,行政上则由成吉思汗直接委派的中亚富商、政治家马合木德·牙剌瓦赤统辖。1225年以后,成吉思汗把天山南北及中亚河中地区(即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广大农业区)分封给次子察合台,喀什噶尔成为察合台汗的领地之一。1234年,蒙古窝阔台汗将马合木德·牙剌瓦赤调往北京,喀什噶尔就交由他的儿子马思忽惕管理。后来贵由汗和蒙哥汗先后继位,马思忽惕在喀什噶尔的地位也没有改变。1251年马思忽惕还担任了别失八里和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的尚书,说明蒙古帝国对马思忽惕是极其信任的。1255年,马思忽惕才从喀什噶尔移驻中亚撤马尔罕,由他的第三个儿子留镇喀什噶尔,担任行政长官一直到1289年。


马思忽惕治理期间,曾在喀什噶尔城中修建了闻名中亚的“马思忽惕亚”伊斯兰经学院;同时,为了贯彻蒙古帝国的宗教开放政策,也正如马可·波罗所记载的,当时基督教在喀什噶尔也有较大发展,聂斯托利派即当时基督教中的一个流派,在我国古代也称作“景教”。

基督教的聂斯托利派创立于公元;世纪上半叶,创始人是叙利亚人聂斯托利(380-451年).所以才有这样一个名称。在耶稣基督到底是人还是神的宗教争论中,君士坦丁堡基督教的大主教聂斯托利因发表与罗马帝国统治者及其总教会相违背的见解,公元 435 年罗马皇帝将聂斯托利的学说斥为异端邪说,他本人也被放逐到异国他乡。


公元5世纪末,聂斯托利派信徒迁入波斯传教,公元6世纪后传入我国新疆,唐朝初期再东传我国内地,直到元朝末期,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南宋理宗年问(1225-1264年),聂斯托利派的基督教达到极盛时期,曾在西起亚美尼亚、波斯湾,东到我国的北京这样一个广袤的地域内,设置有 25 个主要教区,每个教区内都任命有大主教,建有专门的教堂。其中,聂斯托利派基督教的第 19 教区就设在喀什噶尔,第 23 教区设在汗八里(即北京),第24教区设在唐兀(即西夏,在今西北陕、甘地区)。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349年左右。

当马可·波罗抵达喀什噶尔时,正是马思忽惕的儿子在这里执政,正值聂斯托利派基督教第19 教区大主教在这里的事业昌盛的阶段。1278年,也就是马可·波罗到过喀什噶尔后第4年,元朝大都(北京)有两个著名的维吾尔族聂斯托利派基督教徒,一个叫拉班·巴扫马,另一个叫麻可斯,后者是前者的学生,在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途中,也来过喀什噶尔,对此地聂斯托利派基督教的发展情况,也有过一些记述。后来麻可斯被封为该派任中国的总主教,喀什噶尔教区当然也在他管辖之中。大约在17世纪末期,伊斯兰教依善泥在喀什噶尔大发展时期,聂斯托利派基督教可能就逐渐销声匿迹了。


马可·波罗对喀什噶尔的历史与经济发展的描述,可以说是很仔细而准确的。但在提到当地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时,马可·波罗指出当地百姓生活极其困苦,连最起码的饮食起居都得不到保障,卫生条件也很不理想。这也是当时的事实。

喀什噶尔原先的确是很美丽富饶。1215-1218年的4年间,乃曼屈出律政权曾多次对这里进行大规模的烧杀掳掠,喀什噶尔几乎化为一片废墟。后来在牙剌瓦赤和马思忽惕父子治理期间,喀什噶尔的经济状况有一定恢复,但在马可·波罗来喀之前的十几年内,蒙古贵族又在这里拉锯式地发动战乱,又使这里的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1260年,察合台汗的孙子阿鲁忽,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的支持下,为了独自占有察合台汗的领地,以喀什噶尔为基地,征集了15万骑兵部队,与当时察合台汗领地的领主、阿鲁忽堂兄哈喇旭烈兀的妻子倭耳干纳恶战一场,将倭耳干纳的势力逐出天山以南,还一直追击到天山以北的伊犁河谷地带。

1262年5月,阿里不哥见阿鲁忽取胜,就派人到阿鲁忽的辖境内征调军需物资,阿鲁忽以未经过他允许为理由,强行扣押了阿里不哥的使者。阿里不哥大为恼火,派遣大军征讨阿鲁忽。阿鲁忽在首战失利后又反败为胜。这次阿里不哥亲率大军进攻,一举夺取了阿鲁忽在伊犁的驻地。1263年初,阿鲁忽抵挡不住,再度败退喀什噶尔。到4月间,阿里不哥的大军在喀什噶尔与阿鲁忽激战数月,阿鲁忽又遭受惨重损失,被迫退往和田一带。阿里不哥在一片硝烟中踏着满城的断砖碎瓦,进占了喀什噶尔。这里的经济又一次元气大伤。但这还不算完。


据曾经长期住在喀什噶尔的维吾尔族历史学家贸马勒·卡尔西记载,大约在1264年的冬季,游牧于天山以西的哲塔部族(可能即以后的吉尔吉斯人的一支),曾大规模地袭击了喀什噶尔,大批成年居民被杀害,约有 5000 余儿童被掳掠,被阿里不哥捣毁的城池田园又一次遭到致命地摧残。据记载,当时喀什噶尔城已完全是一片废墟,活着的农民们连一头耕牛和一张犁也没有剩下(巴里托尔德《中亚简史》)。这是一幅多么凄凉悲惨的景象啊!

10年之后,即1274年当马可·波罗到喀什噶尔时,所能看到的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当然不可能有太大的改观。


鉴于喀什噶尔百姓极端穷困的状况,1298年11月25日,元世祖忽必烈命令担任陕甘屯田达鲁花赤的忽必撒马丁亲自督察喀什噶尔与和田的农垦业,征调两地的1050户手工业者改业屯田务农。1293年8月21日,忽必烈又下令让管理柯尔克孜部落的官员只儿合忽,带领 700 户牧民下山到喀什噶尔郊区改业务农,并从内地调拨了大批的籽种和工具,在喀什噶尔大力屯田开荒,恢复农业生产、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喀什噶尔的经济才慢慢有了起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噶尔   喀什   波罗   斯托   成吉思汗   中亚   基督教   蒙古   教区   阿里   马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