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日本自杀圣地“青木原树海”吗?

日本是一个奇特的国家,看日剧的时候也总是惊叹日本人的脑回路,为什么这么说呢?回想一下东京奥运会上的“阴间开墓式”表演就明白了。

其实,我们GET不到表演的美完全是因为文化不同。日本人崇尚的武士道精神就推崇“切腹自尽”,日本的影视剧作品中总是涉及到自杀,这是他们的一种文化。

在日本的富士山脚下,有一个和富士山一样闻名的地方——青木原树海

每年都有不少人光顾此地,这些人不是来欣赏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而是来这里结束自己的生命。没有听错,是自杀,所以这里有“自杀森林”之称。

2017年底,Youtube上的一位拥有1500万订阅的播主Logan Paul进入青木原树海拍摄猎奇视频,并且将包含一具男性逝者尸体的视频发布到网上,瞬间引起轩然大波。这一次无底线的拍摄,让日本的“自杀森林”再一次进入大众的视野。

每年秋天,当地警方都会在青木原树海举行一年一度的搜尸行动,随着越来越多的尸体被发现,日本政府为了防止更多的自杀事件,决定从2003年后不再发布青木原树海自杀的相关数据。

在青木原树海的入口处可以看到一些提醒你“珍惜生命”的温馨警示牌,生命是父母给予的重要礼物,再一次冷静地想一想父母、兄弟、孩子的事,不要一个人苦恼,请来和我们聊一聊。

为什么青木原树海会成为日本人的自杀圣地呢?

还真有其历史渊源。

历史上,生活在这里的贫穷人家便会把养不起的老人和小孩送进青木原,让他们自生自灭,所以在古代这里有了大型坟场的雏形。

其次,从地质上看,青木原地下蕴藏磁铁矿,会使指南针无法正常作用,这就使得进入的人无法辨别方向,再加上整片树林茂盛浓密,遮天蔽日,也没有办法用太阳来判别方位。也许,他只是想进入看看,最后却因迷路而无法走出森林。

还有一种说法是,1960年代松本清张小说《波之塔》中的两名主人公都选择在青木原自杀,后来被改编成电影上映后,女主角在最后一人面带微笑的走进树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更多的人选择来这里自杀,逐渐演变成“自杀森林”。

日本人有着独特的生死观。正如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所说:“物哀是日本美的源流,而艺术的极致是死灭。”在日本人的认知里,樱花最美的时刻并非绽放,而是凋零。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死观?

1、自然地理环境

日本是一个多灾的国家,长期遭受着地震、海啸、台风、火山等自然灾害,同时,日本又是一个孤悬海中的小岛,国土狭小、资源缺乏,大量依赖海外进口。日本人必须时时面对着各种死亡,“人生无常”的世界观深深刻入日本民族的文化基因里,所以自古以来他们就对死有着深刻而又平常的认识,时时面对死亡使得他们并不讳言生死。

2、宗教信仰

日本先民崇拜精灵信仰,形成了神道教的万物死亡后都能成神之说。在日本传统宗教观念中,人死后是能成为神的,因此死并不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佛教于6世纪传入日本,对日本人的生死观产生了巨大影响。佛教的彼岸说认为人死不过是一期结束而进入另一期的门户,这与日本的传统宗教理念产生了共鸣、同时,佛教的净土宗也将净土信仰扎根在日本人的脑海里。在镰仓时代至安土桃山,日本佛教各宗都提倡“宴离秽土,欣求净土”,即应尽离开这个误会的世界,寻求极乐净土。同时佛教的苦谛,即生命充满了痛苦,甚至生本身就是痛苦,也对日本人影响甚大。直至今日,这些理念仍然流行。

3、生存压力大

日本人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之大是众所周知的,而这些压力迫使他们应当像“勤劳的工蜂”一样拼命工作,在巨大的压力和劳累中,非常容易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

我无法评价自杀者。他们一定是承受了太多的痛苦,思考了各种排解方法,最后能选择的可行方案只有自杀。人想要逃离痛苦这件事,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还有一丝希望,都要心怀阳光,努力好好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川端康成   日本   富士山   生死观   圣地   佛教   日本人   净土   痛苦   压力   森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