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投与迈科的“隐秘往事”……︱专栏

家省属国企,花上三年时间,将220亿元营收翻3.8倍,增长到840亿元?

在多数正常人的思维中,这种狂飙式的增长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你要认同的话,只能说明你确实不够资格做省属国企的董事长。在陕西,还真有人将它变成了现实,堪称国企营收增长的典范之作,董事长也被评为了全国优秀企业家。

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陕投”)就是这家典范式企业,通过收购大商道商品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商道”),进入到大宗商品贸易行业,成功让陕投集团登上了营收增长的巅峰。

然而,当年堪称甜美的蜂蜜酒,如今却变得有些苦涩。陕投发布公告,宣称对自己持股50.50%的大商道公司,不再具有实质控制权,理由是与合作方不再续签一致行动人协议,这理由确实有些牵强,实在上不了台面。

来自官方的审计报告显示,陕投在大商道身上的花费可谓一笔天文数字。其先收购20%的股权花费3.98亿元,又给了20亿元的借款,合计为23.98亿元。之后又收购35%股权的花费,以及大商道自身的银行贷款,这两笔财务数据尚未披露,此处暂未统计。

对陕投集团而言,花费几十亿元进场,换回来的是营收规模的高速狂飙,从220亿元增长到840亿元。然而,目标公司四年(2018年-2021年)的净利润合计只有3亿元,不足其部分投入(23.98亿元)的八分之一。

那么,主动不要实质控制权的陕投,如何才能回收这几十亿的投资成本呢?这又成了一道待解的谜题。这波眼花缭乱的惊人操作,引起业内诸多非议的同时,也让陕投与西安迈科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科金属”)的“隐秘往事”浮出了水面


当年的小甜甜,现在的牛夫人

突如其来的一纸公告,扯出了陕投与迈科的“恩爱往事”与“龃龉现实”!

陕投发布公告称,从2022年11月1日起,大商道将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并且对大商道不再具有实质控制权。

然而,陕投对大商道的持股份额没有变化,依旧是50.50%。其它两家股东——中西部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下称“中西部公司”)持34.50%,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持15.00%。

上述公告出来后,业内哗然不已,既然股权结构无变化,又何谈丧失实质控制权呢?

当然,陕投有着自己的思维逻辑,其认为因为自己与中西部公司不再续签“一致行动人协议”的前提,产生了对大商道公司不再具有实质控制权的后果。

这个理由实在太牵强,确实有些上不了台面。早年,陕投只持大商道35%的股权,为了能够合并报表,才有的“一致行动人协议”。当下,陕投集团的持股比例高达50.50%,已经是绝对控股,怎么就丧失实质控制权了呢?

知情人士透露,陕投早前觉得大商道是香饽饽,现在觉得它变成累赘了,必须要进行切割。“当年叫人家小甜甜,现在年龄大了之后,就改口称牛夫人!

事实上,前恭后倨的态度,主要是大商道的合作股东迈科金属遭遇的流动性危机。彭博社早前报道称,迈科金属正在应对疫情带来的流动性困难,并得到了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企业正全力解决因流动性带来的不确定因素,确保尽快恢复正常经营。

陕投害怕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影响到自己的财务报表,才急切地要将大商道从合并报表范围踢出去,只能以不再续签一致行动人的理由,称自己对大商道不再具有实质控制权。

那么,陕投而今视为累赘的大商道,其资产状况又如何呢?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大商道资产总额66.46亿元、货币资金总额0.73亿元、负债总额55.11亿元;2022年1-9月,大商道公司营业收入207.64亿元、净利润0.26 亿元。

单纯就账面表现而言,公司情况似乎也还说的过去,没有到难以为继的地步。

那么,将大商道踢出合并报表范围,对陕投又有怎样的影响呢?陕投公告称,大商道商品毛利率偏低,对公司盈利能力影响较小,不再纳入合并范围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事实真是如此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陕投集团财务报告显示,大商道为代表的贸易板块,在陕投的营收占比最高达到68.44%,将近70%的营收都来自大商道为主的贸易板块,大商道不再并表后,对陕投最大的影响就是营收出现断崖式下滑。

对此,中诚信国际“[2022]714号”评级报告也有研判,其认为大商道是陕投贸易业务的经营主体之一,其收入系陕投集团营业收入的重要构成,丧失对大商道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将使得公司贸易业务收入大幅减少,从而影响陕投集团整体营业收入规模。


不仅收购股权,还给20亿借款

事实上,陕投并非是大商道的发起股东,其属于半路杀出,后来居上。

成立于2016年的大商道,注册资本10亿元,是陕西仅有的7家合规商品类交易所之一。早年发起股东有7家,分别为迈科金属持股20%、中西部公司持股19%、金川迈科持股15%,厦门信达持股15%、东岭工贸持股15%、北银丰业持股10%、东大石油持股6%。

上述股权结构中,何金碧的迈科系合计持股54%,妥妥的大商道实际控制人。

两年后,陕投决定要进场了。2018年12月29日,陕投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称其有意收购陕西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陕西金控”)、金川迈科分别持有大商道20%、15%的股权。

收购协议显示,两笔股权的转让价格分别为1.67亿元和1.26亿元,还需补足之前股东未缴出资额0.6亿元和0.45亿元。因此,陕投集团收购大商道35%的股权整体费用超过3.98亿元。

知情人士回忆称,陕西金控主要负责人更换后,对早年效益不明显的投资进行清理,大商道的营业收入虽然很高,毛利润确实也很低,对彼时正在调整廋身的陕西金控而言,存在意义确实不高。

但是,陕西金控视为“鸡肋”的大商道,在陕投集团眼中却成了“香饽饽”。早年的陕投,陕西省内国企重组期间,旗下的天然气资产被剥离,对集团的营业收入还是有影响的。袁小宁就任陕投集团董事长之后,如何扩大营业收入,成为其任内的重大命题之一。

“双方谈的时间也不长,非常愉悦地就达成了交易,双双给陕西省国资委打了报告,批复下来后就进入实质交易阶段。”上述知情人士称。

那么,彼时的大商道,业绩表现又是怎么样的呢?

来自陕投的书面分析报告称,截至2018年6月份,大商道电解铜产品交易金额双边统计为1182.2亿元,铝产品交易金额双边统计为84.01亿元。按照交易线上平台交易金额及交易量,其位列西北五省第一。

然而,只收购大商道35%的股权,按照会计准则是不能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的。但是,要不合并报表的话,无法增加陕投的营业收入,收购的意义又何在呢?因此,经过协商后,陕投与何金碧旗下的中西部公司签署《一致行动协议》,以具有实质控制权的方式将大商道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事实上,尝到“甜头”的陕投,对大商道的“眷恋”远远没结束。其再度出手,又将大商道15.5%的股权收入囊中。2021年度时,在陕投的审计报告中,对大商道的持股份额变成了50.50%,成为绝对的实际控制人(中西部持34.50%,厦门信达持15%)。

不仅如此,陕投还给大商道提供了20亿元的借款,其公告称该笔借款尚未归还。


一段甜蜜时光里,做大了账面业绩

即便如今成了牛夫人,当年也有过“甜蜜时光”,彼此都曾各取所需,谁也不能怨谁!

对做大宗贸易的民营企业来说,由于缺乏抵押资产的缘故,融资渠道相对受限。比如,号称“中国做铜第一人”的何金碧,其控制下的迈科金属为何进入商业地产,修建诸多商业办公项目?并非是何金碧想做商业地产,而是这些固定资产可以做抵押,便于从银行获取短期贷款,为大宗贸易进行融资

来自国企的信用背书,使大商道的融资通道变得顺畅起来。陕投持股当年,大商道的营收只有92.63亿元;2019年就飙升到了464.40亿元;2020年的营业收入保持在411亿元;即便是受到疫情的影响,2021年的营业收入也在289.29亿元。

对大商道而言,省属国企的20亿借款,真金白银加上信用背书,是有利于其扩大规模的。

当然,对陕投来说,将大商道收入麾下,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账面收入翻倍了。陕投集团的财务报表显示,收购大商道之前的2017年,公司营收只有220.27亿元;收购之后的2018年,公司营收变成了371.76亿元;2019年则飙升到了773.53亿元,相比收购前一年,营收翻了3.51倍;受到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营收保持在754.15亿元;2021年又增长到了840.76亿元,相比收购前的营收,翻了将近3.8倍。

那么,以大商道为代表的贸易板块,在陕投的营收占比又如何呢?

财务报告显示,收购大商道之前的2017年,陕投整体营收为220.27亿元,贸易板块营收只有73.05亿元,占比33.16%。收购之后的2018年,陕投整体营收371.76亿元,贸易板块贡献了217.54亿元,占比58.52%。

即便是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陕投集团754.15亿元的营业收入中,贸易板块还是贡献了516.17亿元,占比高达68.44%;2021年的陕投集团营业收入为840.76亿元,贸易板块贡献了492.22亿,占比达58.54%。

此外,陕投的七大主营业务板块中,2021年的财务数据显示,贸易板块以58.54%的营收占比高居第一,电力行业以13.39%的营收占比位居第二,其次是金融证券7.91%、房地产与酒店6.20%、煤炭生产5.90%、化工行业3.60%、煤田勘探与开发2.98%。

从上述财务数据中可看出,贸易板块的收入在陕投营收贡献中举足轻重。然而,由于贸易行业的毛利率很低,营业收入虽然实现翻倍,利润方面的增长却很有限。也可以说,陕投在大商道几十亿的投入换来了业绩上的繁荣,虽然利润增幅不大!

此外,查阅陕投数年审计报告期间,还发现一些颇有趣味的事情。

比如,陕投三年以上的坏账准备中,有354.8万的坏账计提,名目为电信诈骗损失,理由是无法追回。这些年里,电信诈骗案件确实频发,受害对象为国企的确实凤毛麟角。毕竟,任何一家企业的资金进出,都有一套严格的内控制度,大额资金被电信诈骗的情形确实有些不可思议!

当然,这点钱与大商道几十亿的投入相比,实在是九牛一毛的事,算不上什么的!

(本文为精简版,已获授权,详情可关注《财经》后续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陕西   控制权   隐秘   国企   股权   报表   板块   实质   往事   专栏   集团   贸易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