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荷叶包甲鱼

#最让我念念不忘的一道菜#火烧荷叶包甲鱼

这道菜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是众多酒店饭馆菜单上找不到的。然而在我60年的人生旅途中,它却是我一生最难以忘怀的美味佳肴——这道小时候常吃的手工制作,直到现在再也无法复制,以至于想起它就津津乐道了。

说起70年代的少年生活,在座的列位帅哥靓妹是很难想象得到的。那个文革疯狂的时代,全国人民斗私批修,红卫兵红小兵南征北战,到处是红旗招展、口号震天、文批武斗、游行串联的场景,大集体生产队都去搞无产阶级专政了,找到一些地富反坏右分子,戴上高帽子,群而围之,胡乱编造一些"剥削"的故事,然后轮番控诉,反复无常…等到要耕田种地了,就让被批的人去干活,其它的无产阶段小将们去搞串联,搞大字报,老将们在田间地头拉家常,监督"地富反坏右"分子干活。…当然,这样的大集体主义,农作物的收成肯是有限的,当时呀,平均亩产百拾斤。更别说什么科学种田了。什么墒情、水利,什么保种、疏密,这些都是后来包产到户以后才有的名词。那个疯狂的时代,是要饿死人的。因为生产的粮食除了公粮和提留,到个人头上几乎是“多乎哉?不多也"了。

“省吃检用"这个词就是那时产生的。尽管如此,每年的春夏之交,家家户户的粮食还是耗尽了。为了裹腹,我们红小兵干完游行后,就漫山遍野寻野果野菜充饥。那时,八、九岁的孩子早己是身经百战了,什么光脚冲锋,什么越山过河,山川河沟没有寻不到的地方。但毕竟能吃的山菌母、蕨根苗有限,要想不饿的流口水,就得钻古打洞,向水里找吃的。

水里的鲫鱼多,田埂洞里的黄鳝也多。这些鱼类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没有油煎,煮了吃很腥的。有一次我逮住了一个甲鱼,村里的老地主分子告诉我说:“不要丢了,烧着好吃?”

"怎么烧呢?"

"来,我教你一个方法,不用油,烧熟了百分百好吃。"

于是按照老地主的方法,先把甲鱼杀死剖了,清理肠胃洗净,先在腹腔里放一粒盐(那时的盐都是指头大的颗粒),再放一把葱私一块姜。然后找鲜荷叶把甲鱼包起来,用底线〈妇女拉鞋底的棉线〉捆起来,然后(最关键的)再用红泥巴把捆好的荷包甲鱼糊住,糊成一个整体了,放在锅窿的炭火里埋好,等一顿饭做好了的功夫,就扒出来。先放一放。

这个凉一会的时候,满院里就闻到一股肉香。己径等不及的我拿起火钳就砸开了已烧黄的泥壳,只见热气腾腾的绿色荷叶包裹显露无遗,里面的香气早已沁人心脾。迫不及待地,我们在爸爸的分割下,家里一人一块,吃的很香,美味无比。

从此我的寻食方向彻底改到水里,穷山恶水甲鱼多,天天都能逮得着。除此之外,诸如鲫鱼、鳝鱼、乌鱼、泥鳅等,再也不用担心没有油了。都包起来烧着吃,都好吃的不得了呢。

……多年以后,我来到省会城市谋生定住。我庆幸自己经历了那个饿肚子的少年时代却依然还有一幅好身板,这和荷包甲鱼等美食不无关系。我也试着在省城里去寻觅童年的味道,但遍寻无迹,只有一味丐包鸡似乎有些相似,但吃起来并没找到感觉。也许是因为制作方法太现代化,加上添加了诸多佐料的缘故。我想,也许此生再也吃不到1970年代初期的那种自制的荷包甲鱼了。怎样才能让我的儿子辈、孙小辈们也能够品味那种天然的美味呢?我想,现在中国要与世界同轨了,又搞什么碳排放,也断然没有了那个时代的穷乡僻壤了。从大环境上讲这种可能在省城里不会有,就算手工制作吧,也断然没有炭火、荷叶和了红泥巴,更重要的是,省城里确也寻不来那种天然的甲鱼了…

火烧荷叶包甲鱼,真的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甲鱼   荷叶   红小兵   炭火   鲫鱼   省城   荷包   火烧   美味   好吃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