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摄像头“吹”一年?小米“高端化”故事带崩5000亿市值

“高端化”与“弯道超车”一直是中国企业最爱的“屠龙刀”与“倚天剑”。


大佬们天天喊着“屠龙宝刀,号令天下,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谁曾想鲁迅那句“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从故纸堆照进了现实,上演了一出“喊的人多了,也就成了喊”的喜剧。


比如,小米“高端化”喊了好几年,到头来还是一个摄像头吹一年;


小米又喊“科技生态链”,事实上,引入一堆代工厂,生产一堆性价比,跟“高端”完全不沾边;


小米还喊“我造车,我超车”,目前来看,即使能超过贾跃亭和许家印的造车进度,也很有限。


与之对应的是,喊得越大声,市场越反感。


业绩直线崩盘,财报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小米营收为同比下滑11.84%,累计实现的净利润为-6.772亿,同比下滑了104.02%。


不能说惨,只能说“难看”。

另外,短短两年,小米市值蒸发超5000亿,堪称“弯道超速”一脚油门,一脚刹车,然后直接侧翻。


那么问题来了,小米的问题出在哪?为啥“高端”上不去?超车又“侧翻”?


01


华为落难时,雷军意气风发地表示,冲击高端的任务“我来”!

两年过去了,情况如何呢?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小米手机的平均售价仅为1229元,在主流手机厂商中垫底。


而高端的代表苹果平均客单价高达5200元,是小米的超过4倍。


更尴尬的是,Counterpoint在今年第二季度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600美元以上的手机市场中,小米的市场份额仅为8%,排在了所有主流手机厂商第5的位置,离“other”(其他)只差一位。


小米的高端化,高在哪了?


客观而言,小米的客单价同比其实是有提升的,但环比,同样的配置,价格依然“最低”。


尤其是“高端化”这几年,毛利率逐年走低,根据小米财报显示,小米手机二季度毛利率为8.7%,而去年同期为11.8%,前年为13.2%。


而其他板块毛利率也并不高,比如: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毛利率为14.3%,整体毛利率仅16.8%。


综上,我们会发现小米表面喊着“高端化”,实际操作还是“价格战”。


“性价比”牢牢刻在了小米的基因,在这样品牌调性的基础上,“高端化”似乎成了一个怪圈。


事实上,一款手机能否称得上“高端”,绝不只是单纯堆硬件、打造性价比可以做到的,而是靠“比”出来的。


试想一下,当消费者体验过苹果、三星、华为的高端手机,操作丝滑、显示细腻、生态齐全后,再让他们回到一个相对“山寨”的体验,尤其是关不完的广告弹窗、莫名其妙被安装上的APP后,可能吗?


这也是小米“高端化”步入怪圈,消费者不认可,资本市场也表示疑惑的根本原因。


02


除此之外,小米打造的生态链陷入瓶颈,也是中国品牌追求“大而全”的一个缩影。


小米的生态链业务都是小米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自小米2018年上市以来,每逢大会必提之,目前小米投资的IoT生态链企业已超320家。


另外,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之丰富,让人大开眼界,除去数码家电,连枕头、毛巾、窗帘、白酒都已涵盖。


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小米确实是个很复杂的品牌,它起步于手机,一方面不像苹果、华为在芯片、系统上科研及创新实力有“绝招”;也不像三星在硬件上有“绝活”;更不像ov深耕渠道......


它更像一个平台,左手供应链,右手消费者,匹配双方需求,小步快速地迭代。


只要用户有需求,小米就能供货。


从手机、到插线板、从箱包、到牙刷、从情人节礼物、到儿童玩具.....

但不得不说的是,这套“大而全”的商业模式正在进入瓶颈,小米三季度财报显示,代表小米生态链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营收同比下滑9%。


其实小米生态链的疲态,早已显现,一方面是2017年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品营收增速最高达到80%,但2020年,该业务的增速已经下降到了8.6%。


另一方面是,小米投资企业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也都在下滑。


最关键的是,越来越多的小米生态链企业试图摆脱小米的影响,自创品牌,提高利润率。


造成这样的局面,还是因为——性价比

小米集团通过“投资+孵化”为自己快速构筑起完整生态链的同时,过分“性价比”,导致孵化的企业快速成长的同时,毛利率低下。


很多小米的供应链企业都自嘲,挣的都是“辛苦钱”,进而选择“单飞”,比如:

与小米合作移动电源的紫米,推出自有品牌ZMI;

石头科技推出自有品牌产品石头扫地机器人S5系列。


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小米扶持起来的企业去“小米化”成了一种必然选择,这就导致小米不得不自建供应链,或者选择扶持更“弱”的企业。


此消彼长,这导致小米在追求“性价比”的背景下,生态链业务必然开始下滑。


03


除此之外,相比起雷军意气风发的表示“会押上人生的全部声誉,亲自带队研发制造小米汽车。”

两年过去了,小米汽车业务迟迟没有消息。


但不得不提,小米在汽车研发业务上的投入已超10亿,财报显示,小米集团研发开支由去年同期的32亿元飙升至41亿元,同比上涨25.7%,外界普遍猜测,这是由造车业务研发开支增加所致。


除此之外,集团总裁王翔也曾经透露,小米在造车方面的总投入达到18.65亿元,其中三季度智能汽车等创新业务支出达到8.29亿元。


投入大量资金,营造了巨量的“噱头”,引发了众多的关注,目前还没有见到任何成果,这显然“玩大了”


无论对小米自身的士气,还是消费者信心,以及投资者的预期都是不小的伤害。


综上,我们会发现,尽管小米越来越强调“高端化”“弯道超车”,但似乎越来越沉迷“性价比”,在追求大而全的规模效应上,越走越远,摊子越铺越大,业务愈发多元,但也越来越看不清方向......


这也导致小米业务进入瓶颈期,投资者用脚投票,陷入被米粉自嘲“一个摄像头吹一年”的尴尬境地。


事实上,消费者要的并不多,独一无二的体验与持之以恒的品牌信任感,而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硬功夫,需要时间来验证。


希望小米能聚焦自己主业,秉承一切为了“提升消费者体验”,把小米手机打造成中国制造的名片,也只有如此,才能行稳致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三星   小米   华为   毛利率   弯道   市值   性价比   摄像头   生态   消费者   业务   故事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